发热重点难点掌握发热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常见热型。熟悉发热的发生机制。了解发热的伴随症状。一、发生机制发热(fever)是指机体在致热原(pyrogen)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1.致热原性发热(1)外源性致热原(2)内源性致热原2.非致热原性发热(1)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颅脑外伤、出血、炎症等。(2)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3)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如广泛性皮肤病变、心力衰竭等。二、病因与分类1.感染性发热(infectivefever)各种病原体如病*、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2.非感染性发热(noninfectivefever)(1)血液病:如白血病(2)结缔组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3)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热(4)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5)血栓及栓塞疾病:如心肌梗死2.非感染性发热(noninfectivefever)(6)颅内疾病:如脑出血(7)皮肤病变:如广泛性皮炎(8)恶性肿瘤(9)物理及化学性损害:如中暑(10)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三、临床表现1.发热的分度(1)低热:37.3~38℃(2)中等度热:38.1~39℃(3)高热:39.1~41℃(4)超高热:41℃以上2.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1)体温上升期?骤升型:体温在几小时内达39~40℃或以上,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见于伤寒、结核病、布氏杆菌病。(2)高热期(3)体温下降期?骤降:体温在数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等。?渐降:体温在数日内逐渐降至正常,见于伤寒、风湿热等。四、热型及临床意义1.稽留热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如图)。2.弛张热指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超过2℃(如图),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3.间歇热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4.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如图)。5.回归热指体温骤升达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的交替一次。见于回归热、霍奇金淋巴瘤等。6.不规则热五、伴随症状1.寒战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等。2.结膜充血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3.单纯疱疹大叶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间日疟、流行性感冒等。4.淋巴结肿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风疹、淋巴结结核等。5.肝脾肿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性肝炎、肝及胆道感染、布氏杆菌病等。6.出血流行性出血热、病*性肝炎、斑疹伤寒、败血症等。7.关节肿痛败血症、猩红热、布氏杆菌病、风湿热等。8.皮疹麻疹、猩红热、风疹、水痘、斑疹伤寒、风湿热、结缔组织病、药物热等。9.昏迷先发热后昏迷者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性菌痢、中暑等;先昏迷后发热者见于脑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等。
考试无捷径、学习有方法
---------------------------------------------------------
以下是可爱的原创凑字数内容
1、为何要加原创:加原创只为可以添加话题标签。
2、为何要添加标签:添加话题标签后可以按照内容分类,方便大家阅读。
3、声明:该内容以九版内科学内容为基础编制,为方便大家学习考试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为谢!!!
本文章并非作为疾病诊治依据,如有不适,医院就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