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今天是5月15日,是第29个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智慧人生健康路,科学补碘第一步”。
借此机会,和大家一起聊聊碘与甲状腺“相爱相杀”的那些事。
碘,甲状腺不可或缺的元素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合成甲状腺激素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碘对人体的生理作用是通过甲状腺激素实现的。
常言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原料“碘”的话,甲状腺就生产不出甲状腺激素,人体的新陈代谢、体温维持、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发育)乃至全身各个器官的功能都会受到极大影响。
碘,从哪里来?
碘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人们主要从食物、饮用水和周围环境(空气)中摄取,其中,食物来源约占碘摄入总量的90%。
食物中以海产品含碘量最高,其次为蛋、奶制品和肉类,粮食和蔬菜中含碘很少。健康成人体内的碘的总量为30mg(20~50mg),其中70%~80%存在于甲状腺。
碘与甲状腺的“相爱相杀”
国际医疗界公认:碘的摄入量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呈“U”形曲线关系,碘摄入不足或过量均可使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升高。碘缺乏容易引起甲状腺肿大及甲状腺功能减退,而碘摄入过量则容易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
不同年龄段或生理时期对碘的需求量有所不同,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ICCIDD)共同推荐:
?1岁以内每天50μg;?2~6岁每天90μg;?7~12岁μg;?12岁以上及成年人每天μg;?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每天μg。一般认为,碘摄入量的安全范围为50~微克/天。
碘摄入不足,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如果每天碘的摄入量低于50微克,甲状腺将不能维持生理水平的甲状腺素分泌,由此产生“碘缺乏病”。
碘缺乏对甲状腺及身体健康的影响与机体所处的发育时期相关,胎儿期和婴幼儿期(0~3岁)碘缺乏,可影响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及骨骼发育,严重时可导致“呆小症”;成人时期碘缺乏,可引起甲状腺肿大及甲减。
为达到消灭“碘缺乏病”的目的,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年)开始实施全民食盐加碘*策,随着碘摄入量增加,地方性碘缺乏病(俗称“大脖子病”)已基本得到有效控制。
但与此同时,碘过量所致的甲状腺疾病也开始逐渐显现。
碘摄入过量,也会增加甲状腺疾病风险
研究发现,碘摄入过量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和甲状腺自身抗体的产生明显相关:
每天摄入碘超过微克时,就可能引起甲状腺形态改变或功能异常,最常见的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如桥本氏甲状腺炎)、高碘性甲状腺肿、高碘甲亢、高碘甲减等等。
鉴于此,国家于0年、年两次下调了食盐加碘的含量,目前国家规定在食盐中添加碘的标准为20~30微克/克。
日常生活中,怎样控制碘的摄入?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怎样控制碘的摄入呢?
以每天摄入6克盐为例,仅从碘盐中获取的碘就已达到~微克。因此,家庭中已食用加碘盐的话,膳食中要适当控制含碘量较高食物(如海带、紫菜、虾皮、贝类等)的摄入量。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不同。生活在碘充足地区和高碘地区(每日摄碘量在~微克以上)的居民从食物及饮水中摄入的碘已足够,不必吃加碘盐。
总之,碘摄入量并非越多越好。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食用碘盐应当适量,过多过少都不利于身体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