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本氏甲状腺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宋代歌妓传播宋词的场所与形式有哪些 [复制链接]

1#

宋词的传播无外两种方式,一是口头传唱,二是书面传播。虽然宋代已经出现了造纸术,但纸张的使用并未普及,不仅相对比较昂贵,书本也非常珍贵,而且目不识丁者也为数不少。

所以,书面传播成本比较高昂,速度较为缓慢,而且受众还需要较高的文化修养。这种传播方式的速度极慢,效率极低。

阮元《文言说》载:“古人以简策传事者少,以口舌传事者多;以目治事者少,以口耳治事者多。”所以,以歌妓为主的口头传唱是一种极佳的传播方式。

歌妓凭着声似百灵的巧喉,辅以轻柔曼妙的舞姿,伴以抚琴弄弦的妩媚,既能悦人耳又能悦人目。因此,歌妓对宋词的传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传播场所

宫廷作为歌妓的表演场所,主要是宫廷中举行节庆活动的日常表演。宫廷中节庆活动的歌妓表演人数众多、规模壮大。

宫廷中日常的表演也有很多,一般都要演唱新词,新词是即兴创作的,歌妓在宫廷中也演唱宋词。宋代公私宴饮集会之风盛行,宋人的公宴,都有歌妓表演吟唱以佐助饮兴。

公宴中用歌妓表演吟唱,是经过官方认可的常规之举。社会上盛行享乐之风,官府的迎来送往,文人的相聚分别都要有佐欢侑觞。

文人吟咏,歌妓弦歌的风气在宋代较为盛行。至于家里举行的私人宴会,更是不可或缺有着歌妓的表演吟唱、劝酒助兴。妓在文人聚会的表演在宋初就已流行。

除去朝廷官府和私家的公私宴席外,酒楼、茶楼、歌馆等其他商业性场合,也是表演吟茶馆的场地。

除去经常在店驻唱的歌妓外,茶楼、酒楼、歌馆中还存。在一种暂时来“走穴”逢场表演吟唱的。每逢年节,部分歌妓、艺人还各处游动,“沿街”卖唱。

宋代发达的商业,都市的繁华景象,汴京的各大酒楼,都是在门口装饰缚彩来迎接客人的到来。进门之后,主走廊百步左右的率北院落都是小合子。

灯光和烛炬在夜晚发光,上下相照。很多花枝招展打扮妖艳的青楼女子聚集在门口的主走廊里,等待前来饮酒的客人召唤。

每楼各分小落十金,酒器悉用银,以音华侈。每外各有私名妓数十兆,皆时妆祛服,巧笑争妍。这是歌妓在酒楼之中演出的场景,不难看出当时市井文化的昌盛繁华。

传播形式

宋词大众传播的重要形式有小唱、嘌唱、唱赚,这几种是专门表演曲子词的瓦律技艺。

小唱技艺是词最为常见的传播形式,小唱艺人分为官妓、家妓、私妓,所以,小唱的技艺也在公私宴饮和瓦肆歌楼间流行。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录了瓦肆技艺的情况,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孙三四等人是小唱艺人。

小唱除了唱词之外,还和大曲、舞旋等技艺融为一体,也就是说小唱、大曲、舞旋日属一类艺术门类。大曲表演中,一般都有小唱的形式。

舞旋是一种身体旋转、肢体扭动的舞蹈表演方式,动作灵活矫捷,经常在大曲的表演中穿插着。

勾栏瓦中的艺人张真奴善于演艺舞旋,小唱的形式有多种。一是清唱,这是小唱最简单的方式。歌妓执檀板(或方响)按拍唱小词,不用其它乐器伴奏,故称为“清唱”。

嘌唱,是宋代一种民间曲调,以现有小型歌曲为基础,演唱时同时对音乐进行变奉加工的歌唱方法及所出现的新型歌曲形式,演唱时有鼓声伴泰。

有的时候是自己唱,有的时候可以是“叫声”前的声音,二者相结合。嘌唱的节奏不固定,表演吟唱时有着较快的速度,伴奏经常是打鼓、敲盏,唱令曲小词。

嘌唱是根据各种宫调,叫果子戏,歌谣和街市的叫幸吆喝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制作而成的。

唱赚是歌曲的一种,有缠令和缠达之分,其中缠令就是民间表演技艺,是一种新型的曲子词发展形式。

前有前奏曲,中间部分由若干支曲子构成的,后有尾声。缠达是前由前奏曲,后边有不同的两个曲牌往复循环,轮流出现。

转踏,也称传踏,是宋代较为流行的一种歌舞技艺,表演分若干节进行,每个小节一诗一词,吟唱之时伴以宫廷队舞。

鼓子词与大曲原本是宋代上流阶层饮宴时使用的技艺。通常来讲,鼓子词是在文人家宴时用来招待宾客的小型乐曲,而大曲则是在宫廷宴会时用来招待宾客。

到后来,以上两种技艺走向了街市,成了勾栏瓦肆技艺。它们用一个词调来演唱,对词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

鼓子词是用鼓来伴奏的,所以称之为鼓子词,不仅有鼓,鼓子词的伴奏还有管弦乐器,它是一种说唱结合的演唱形式,与今天的大鼓演绎形式相近。

鼓子词通常在撒文里叙述,在诗里描述和评论。鼓子词唱到底都是一个词调,与小唱技艺相比较,鼓子词的表演形式相对繁复,故一时成为士庶同好的技艺。

词通过这一载体,必然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大由是一种唱歌跳舞的技艺,是由同一种宫调组成的几首“谝”大型乐播。唐大曲不但数量众多,来源广泛且艺术水平颇高。

说话技艺在宋代非常流行。虽然它主要是用散体白话文来叙述故事,但在叙述的过程中穿插了大量的韵文,文字是说话艺人常用的韵文文体之一。这也促进了宋词传播和发展。

宋代的说话技艺也是比较流行。词在说话中多被用来描写景物、渲染气氛,往往能够发挥其独特的艺术效果。

因词在话本中频繁地使用,故词也随着说话技艺兴盛而广为传播。北宋民间还兴起了一种说唱音乐形式,唱歌与说唱交替进行,主要是演唱和表演情节宫调的复杂故事。

在宋代就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而严密的曲牌格律,并成为一种固定下来的程式和模式。

诸宫调基本上是将歌词直接“移动”到自己的。结构体制中。它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唱与奏相结合。这种艺术形式在当时非常流行。

通常吟唱者自己打鼓,其他人吹笛拍板,有时伴奏也用响盏。《碧鸡漫志》记载:“泽州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古传,士大夫皆能诵之。”

孔三传是泽州人,后边来到东京,在勾栏瓦肆中以卖艺谋求生计,孔三传自创诸宫调,并亲自表演,深受百姓欢迎。就连士大夫阶层也广为传播,可见其影响范围非常广泛。

宋代繁荣的经济,城市化和商业化发展迅速,宵禁的取消,对茶馆、酒楼、歌馆等的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

这些场所随着商业化发达而发展,就为歌妓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地,歌妓们可以在场所中固定开展表演吟唱等娱乐性活动。

歌妓通过小唱、鼓子词、说唱等形式传播宋词,宋词和演唱互相成就,演唱的需要促进了宋词的创作,词作自然也离不开歌妓的表演吟唱。

因此,瓦肆勾栏等场所的繁荣,间接促进了歌妓的发展。

歌妓表演吟唱,运用小唱、鼓子词、说唱等几种形式载歌载舞,在娱乐、社交等方面有着较大优势,对歌妓和文人的交往起到了推进作用。同时,也推动了宋词的创作与传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