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本氏甲状腺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杨华胜做眼肿瘤的追光者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症状图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03/5813045.html

 杨华胜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任眼眶病眼肿瘤科主任,首批广东省医学领*人才,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眼科超声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眼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海医会眼科专委会视网膜母细胞瘤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整形眼眶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眼肿瘤学组副组长等。

从事眼科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30多年,在眼眶病与眼肿瘤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擅长各种复杂性、疑难眼眶病和眼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在眼肿瘤术后及眼眶骨折的整复再造和眼科影像检查有很深的造诣。

名医治病救人立功立德,

《仁心》栏目为当代名医立言。

本文是39健康《仁心》栏目组对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杨华胜教授的深度访谈。

李先生带着父亲略显尴尬地再次推开杨华胜的诊室大门。

无力地坐下来,叹了口气后说道,“还是来做眼球摘除了。”他手中拿着的一沓检查资料显示,这是一个“典型”的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杨华胜对它太熟悉了,属于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早期没有任何症状,随着瘤体继续增大,视网膜逐渐被剥离,直至肿瘤向眼眶外蔓延或远处转移……

翻阅李先生递过来的资料,杨华胜对这对父子有了印象,早一年前就曾来过他的门诊,由于眼内肿瘤范围较大,他提议李先生的父亲马上进行眼球摘除,被父子俩一口回绝,等再想联系劝说时,已失去踪迹。

◎看着手中的MRI片子,杨华胜眉头紧锁,片子上的一团阴影告诉他,事情并非患者口中描述的那么简单。

“从您这边走后,医院看,想保住我父亲的眼睛,可钱花出去了,情况还是越来越糟糕,现在开始连头也痛起来了,只能来找您帮他摘除眼球。”李先生羞赧地述说着这几年的辛酸,可听着这样的话语,杨华胜的脸色却更加凝重,“老先生现在需要做一次PET-CT的检查,查看是否有全身转移,到时我们再来谈下一步的治疗!”

剩下没说出口的话,是一旦转移,摘除眼球的意义已经不大。

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眶病眼肿瘤科中,这样罕见、复杂、危重的眼科病人比比皆是,也意味着诊疗时医患间任何一方的迟疑都会将结局推向更“危险的深渊”,杨华胜认为当眼肿瘤医生要学会拟定治疗方案时立马做出对病人最有利的判断,只给病人留一个选项。

杨华胜说,这是他从医30多年在病人身上学到的最重要一课。

一、将来当一名医生让家人少受点苦

出生在安徽无为农村的杨华胜很小就想当一名医生,他说,出生在那个相对贫瘠的年代,家里有人生了病全靠硬熬,他的父亲因为胃溃疡经常吐血,小弟因为膝关节发炎,活生生地拖到化脓感染直至一度无法行走,“没熬过去,不是命没了就是残疾。”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往往藏着想象不到的残酷,“那个时候我就想着,将来当一名医生,至少能让爸爸和弟弟少受点苦!”

“追梦”成功的杨华胜在结束本科阶段后,一心想进内科的他却发现,医院内科科室人员都已饱和的“窘境”,迷惘中,眼科主任为他指了一条路:和我搞眼病吧。医院成为杨华胜眼科生涯的起点,可很快他发现自己又陷入了另一个尴尬的境地,医院能手术处理的眼科疾病极为有限,成长空间不大,直到两年后,心有不甘的他决定南下医院——中山眼科中心深造学习。

年,杨华胜成为了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吴中耀教授的学生,专攻眼眶病眼肿瘤,而当时的中国眼科界,从事这个专业的医生还不足10个,在杨华胜进入这个领域后,吴中耀教授几乎倾其所有传授经验和知识,但凡有任何学术会议吴中耀教授都会带着杨华胜出席,将他介绍给同行前辈,让他借机“取经”成长。

◎候诊区的椅子上已经坐满了人,不少患者站立等候,配合着不断被打开又合上的诊室门,处处透露出紧张气氛。

谈及与吴中耀教授的“师徒缘分”,杨华胜也很感慨:“吴教授对我很包容,我性格固执较真,有时甚至会为了一个问题和老师争得脸红耳赤,一旁的人会开玩笑说,都分不清你们俩谁才是老师了。”杨华胜一直认为自己运气好,遇到了吴中耀教授、李绍珍院士这样的“贵人”,“在报考博士时,医院并没有眼肿瘤相关的博士生导师,是李绍珍院士在自己的学生名额下拨出一个名额给了我,并全程悉心栽培。”

二、“这样的错误我不允许自己再犯第二次”

患者初次见杨华胜,很容易被他的“强势”吓到。

“你需要摘眼球!”、“这个药不用吃了”、“你要听我的”……说话风格和他做事方式如出一辙,几乎从不兜弯子,直接切入主题,解决问题。但这种“强势”也容易受到误解,就有病人试图“反抗”过,11岁患者李子(化名)的母亲就是其中一位,李子右眼自幼外伤后失明,左眼刚被杨华胜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要求先进行眼内注射化疗,然后行玻璃体切割手术。

李子的母亲一时间怎么也想不通,好端端的孩子,为何会从简单的视力下降演变为肿瘤并且需要马上手术切除,她一腔怒气地看着杨华胜反驳道:“你的诊断能不能百分百准确?万一错了,你能不能负这个责?”语气里充满了火药味,对杨华胜之前所有的工作都给予了否定,连正常的交流沟通都无法顺利进行,拉着李子就要离开。

“等一下!”杨华胜硬生生地挡住了母子俩的去路,一旁的医生也感觉到了气氛不对,刚想轻声地劝他这次算了,杨华胜却已气得声音提高了八度,“你要相信我,我只想救你的孩子,我敢说有99%的把握,但需要你给我1%的容错,如果孩子真的是肿瘤,你这样带着他走,你能安心吗?”

“剑拔弩张”的两人谁也不让谁,最终在杨华胜更盛的“气焰”下,李子的母亲“败下阵来”。手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了杨华胜的判断,周围人这才如释重负。有人曾劝杨华胜改改这“火爆”的性格,“反正你又不缺病人,让患者自己做决定,最后出现问题,也怪不到你头上。”

其实,杨华胜不是没有妥协过,这当中,有一个病人,在往后的日子里几乎成了他的“心结”。

那是一个杨华胜从未碰见过的病例,五十岁的张阿姨,因右眼视力下降,检查发现右眼内长了肿瘤,但一时间无法判断出是良性还是恶性。“不同于其它肿瘤,眼肿瘤由于局限于眼内,原则上不能进行穿刺活检,因为有可能造成肿瘤由眼内向眼外播散,穿刺可能造成眼结构损伤如眼内出血等等,针对这样的情况,通常都会建议患者先定期观察,根据肿瘤的进展再做进一步的治疗。”

医院检查时,张阿姨的心态已经失衡,短短的几个月,无法得出准确诊断让她寝食难安,瘦得脱了形,衣服穿在身上显得空荡荡的,这次还没等检查结果出来,就直接狠下心要杨华胜帮忙摘除眼球。“杨医生,等的日子实在是太痛苦,天天担心肿瘤会发生转移,到时候连命都没啦,所以你就干脆把我的眼球摘除吧,就算到时候是良性我们也不怪你!”

杨华胜有心再让张阿姨等等,可终究掰不过她的决定,实行了摘除眼球,取下眼球病理活检后发现是良性。“得知结果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自己犯错了,虽然是患者自己的决定,但如果当时我能明确告知患者肿瘤属性,或者拒绝手术,是不是她就不会做出如此极端的决策了呢?”

“每一个病人都想要更好的结果,但他不了解疾病,有时提出的想法是不正确的,这时你就不能按患者要求来选择治疗方法,成为医生必须要有勇于承担风险的勇气,为患者的生命负责。如果过分胆小,害怕出一丁点错,就会容易退缩,无法成为一位好医生。”这件事后杨华胜常常告诉自己和学生,这中间有可能会犯错,第一次可以允许,但绝不能出现第二次,因为面对罕见病的眼肿瘤患者,没有第三次机会了。

◎大致摸清楚病人的情况后,杨华胜耐心地向他讲解病情,试图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

三、希望挣扎于“保命还是保眼”的家庭能少一些,再少一些

外行人很难想象,小小的眼睛,眼睑、眼眶、眼内、结膜和泪器都能罹患肿瘤。其中多数病种发病机制无法明确,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和视力。

以视网膜母细胞瘤为例,新生儿的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一,我国患儿数量位居世界前列。如果早发现、早治疗,保眼率很高。然而,大部分患儿当眼内出现标志性“白瞳”时才被发现,诊断太迟,晚期患者比例超过70%,眼球摘除率超过50%。

“如果把时间推回到90年以前,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最终结果都是摘除眼球。”身为临床一线的医生,杨华胜能深切感受其中的痛苦,于是在吴中耀教授的带领下,两人在全国最先开展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治,尤其是“保眼”治疗,年提出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患者全身化疗方案,开创“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母细胞瘤巩膜外顶压冷凝术”……“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国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患者才看到了保眼的可能。”杨华胜说,这些治疗方法当年被评为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除视网膜母细胞瘤外,在他另一项擅长的疾病领域——甲状腺相关眼病,杨华胜“走”得更远。甲状腺相关眼病是一种伴随全身多器官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位居成年人眼眶疾病中发病率第一位,与甲状腺疾病密切相关,是弥漫性*性甲状腺肿最常见的甲状腺外表现,亦可见于2%的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少数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和甲状腺功能正常的人群。

据悉,甲状腺相关眼病会导致患者眼球突出、眼睑退缩、球结膜水肿、眼球运动障碍、复视、视力下降等症状,甚至会导致角膜穿孔、压迫性视神经病变和视神经萎缩,损害患者的面部外观及视功能。

作为中国第一个研究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博士研究生,杨华胜率先提出早期轻中度活动期患者进行眼眶局部治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近年来随着甲状腺疾病的高发,甲状腺相关眼病发病率也“水涨船高”,杨华胜每年诊治相关病人超过人次,年成为在“PubMed-Expertscape”甲状腺相关眼病专家排行榜全球前1%,国内第一名的医生。

◎“妙手仁心、德医双馨”——病人送来的感谢牌匾,被杨华胜郑重地挂在办公室的墙壁上。

当谈及自己取得的成绩时,杨华胜十分谦虚,脸也稍稍红了起来,“与其它专科不同的是,我们面对的几乎都是发病率极低的罕见病,此外疑难复杂病多,超过百种病,每个疾病特点又不同,处理都不相同,同时对医生要求更高,除眼科外,还需要学习眼眶与相邻学科颅脑、鼻科、口腔、整形、影像、肿瘤、免疫学、内分泌等等学科知识,这些知识水平的掌握、经验的多少决定了医生的水平,无论你处在哪个位置,都需要终身学习。”

四、喜欢挑战有难度的事情

“如果你没有挑战疑难复杂病的兴趣,外加一点点悟性,在眼肿瘤领域你是干不了多久的。”这是当年吴中耀教授将杨华胜“领进门”时给予的忠告,一晃30年过去,杨华胜仍不敢忘初心,查房、坐诊、手术三点一线的忙碌的生活已成了规律,门诊碰到新鲜的案例,他会兴奋不已地主动打电话给病人叫他记得来复诊,病人因为没钱不能做的昂贵检测项目,他自己出钱支付只为弄明白其中缘由。

杨华胜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