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历史《期末复习试卷》(三)
一、选择题
1.下列远古人类,生活年代离我们最为久远的是(
)
A.半坡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2.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和半坡遗址都发现了房屋遗迹。这表明两地的原始居民都开始
A.驯养家畜
B.定居生活
C.种植水稻
D.烧制陶器
3.*帝和炎帝被称为“人文始祖”。下列关于*帝时期的发明正确的一组是()
A.仓颉—缫丝
B.隶首—文字
C.嫘祖—算盘
D.伶伦—音律
4.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朝”或“殷商”,是因为下列哪一件事?
A.盘庚迁殷
B.商汤灭夏
C.武王伐纣
D.平王东迁
5.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十分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点
6.周朝由开始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一现象充分说明
A.周王室已经被推翻
B.各诸侯生活腐化
C.周朝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
D.周朝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7.我国封建社会开始形成于()
A.战国时期
B.春秋时期
C.西周时期
D.秦汉时期
8.《史记·商君列传》称:“(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这段描述介绍的是商鞅变法的
A.背景
B.原因
C.经过
D.结果
9.某电视台要招聘法制栏目主持人,假如时光穿梭回到战国时期,你认为哪一思想流派的代表最适合担任该栏目主持人()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10.小明同学在学习某一段历史时,研究了“秦统一中国”“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光武中兴”等史实,现在他要写一篇关于这段历史的文章,请你为他选取一个合适的主题
A.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D.*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1.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马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巨鹿之战
12.《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初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严重的自然灾害
B.秦朝的暴*和秦末战争的破坏
C.汉文帝时期*治腐败
D.汉初统治者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13.“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刘邦善于笼络各方面的人才
B.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
C.长期推行休养生息的*策
D.长期以来,社会比较安定
14.小明家中收藏有一枚五铢钱,请你替小明判断一下,它最早铸于什么时期()
A.战国时期
B.西周时期
C.秦始皇时期
D.汉武帝时期
15.毛泽东曾说:“人常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刘秀是个例外,十年不鸣,一鸣惊人。他在家读书,安分守己,一旦造反,倒海翻江,轰轰烈烈,白手起家,创建了一个新的王朝。”刘秀创建的新的王朝是(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周
16.汉朝时,派使臣出使大秦,他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先后要经过的地点是()
①今*境内②河西走廊③西亚④大秦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17.你可以通过读《史记》了解的历史事件有()
①商汤灭夏 ②齐桓公称霸 ③焚书坑儒 ④华佗发明“麻沸散”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8.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19.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a*权的建立者是
A.匈奴族
B.鲜卑族
C.羯族
D.女真族
20.学习完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后,你认为下列对这一时期特征的描述中,最为准确的是()
A.群雄并起和国家分裂
B.社会安定和对外开放
C.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
D.*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二、综合题
21.七年级(6)班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模拟考古活动,请你也来做一个“小小考古家”,加入他们的研究和学习。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因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名。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战火纷飞、色彩斑斓的时代……(1)依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此时的战争在客观上有哪些积极的作用?
材料二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史记秦始皇本纪》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认为“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是什么?为此,秦始皇实行什么*治制度来管理地方?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凤凰网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23.制度文明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礼记·礼运》
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
材料三:如图所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反映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更替首领的制度?“天下为家”说明这种制度后来被什么制度取代了?
(2)材料二描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
(3)材料三表明秦朝推行的地方行*制度是什么?图中①空缺处应该填什么官职?
2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种族迁徙,民族交融,江南地区也得到开发。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为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在下图中①和②处分别是什么*权(或王朝)?依据图示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治特征是什么?
材料一《汉书》记载:“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食:吃)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忧:担心)冻饿,亦亡(亡:无)千金之家。”(原文大意:江南地域辽阔,有的地区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老百姓把鱼和米作为主食,靠打渔狩猎和采集为谋生手段。……由于食物的供给有保障,人们不担心挨冻受饿,但这里也没有非常富有的人家)
《宋书》记载:“江南之(之:作)为国盛(盛:繁荣昌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农业),一岁或稔(稔:大丰收),则数郡忘(忘:无)饥。”(原文大意:江南是全国最繁荣昌盛的地方。……土地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努力耕种。如果一年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
(2)阅读材料一比较《宋书》与《汉书》记载的江南经济有哪些不同?想一想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3)材料二的图和表格反映的是哪一场改革?这场改革有什么积极作用?
(4)表格归纳法有助于人们通过对探究主题的系统把握和对相互关联知识的鲜明对比来强化记忆,按照相关提示,完成下表。
25.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费正清《中国传统于变迁》
(1)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什么?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年代最早从哪个朝代开始?
材料二:“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
(2)材料二中的这句话特指鲁迅先生对我国古代哪一部史书的评价?这一部史书的体裁是什么?
材料三:“百家争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教材
(3)“百家争鸣”中哪一学派学说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与汉武帝采取的哪项措施有关?
材料四:趣说历史。
(4)根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完成上图中的科技名片,A处、B处分别应填写什么?图二“华佗三连”表情包“开瓢”属于外科手术,在外科手术中,名医华佗发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21.(1)夏朝
(2)周(或西周)
(3)甲骨文;商
(4)司母戊鼎
(5)铁制(或铁器);牛耕
(6)秦;统一度量衡
22.(1)战争频繁;有利于民族交融;促进社会改革;促进局部统一等。(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
(2)分封制(或以有诸侯);郡县制。
(3)有利于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
23.(1)禅让制,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分封制。
(3)郡县制,丞相。
24.(1)吴、东晋*权分立
(2)不同:《汉书》:江南当时开发不够充分,生产力水平较低,但由于江南地区本身物产丰富;《宋书》:江南成为当时全国最繁荣富庶的地方
主要原因:北民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江南统治者重视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3)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4)①《兰亭序》②祖冲之③贾思勰;④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25.(1)甲骨文商朝
(2)《史记》汉武帝时
(3)儒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A:造纸术B:蔡伦麻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