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复色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201577.html春节前,几经打听,我们来到袁家庄镇东岳殿村村民蔡玉银家,三间两层的楼房和“祖德流芳”的中堂字样,让人感到蔡氏后人新时代的小康生活和对先祖的无限敬仰。一听都是蔡伦后人,蔡玉银、蔡润、蔡正虎三人的手就紧握在一起。谈及在佛坪生活多年却少有人知自己是蔡伦后人的原因,70岁的蔡玉银对笔者说“这是祖训”。蔡玉银祖上原住洋县*家营镇三岔村,因生活困苦,听说佛坪人少林地多,年他才5岁,就随父母搬到佛坪,先后在窑沟、朝阳坪等居住,靠给当地大户当佃户、种地为生。幼年在洋县生活时,父亲带他上街卖柴,路过蔡伦墓时父亲就告诉他:“这里供奉的人是咱们的先人,你是蔡伦的后人。”后来又给他讲蔡伦造纸的故事和这条“祖训”。原来,在清朝同治年间,蔡玉银有一个叫八爷的祖上参加了大刀会农民起义,被外地土匪绑架受尽铁桶烧烤等酷刑,但仍不说出大刀会人员去向,最后不屈而死,土匪烧毁了家里的房屋,家人也四散而逃,为免受清廷、土匪追踪迫害,从此留下“不对外人提及自己是蔡氏后人”的祖训。春寒料峭,却挡不住寻亲的热情脚步。在蔡玉银带领下,我们又赶到长角坝镇两河村,寻找蔡玉林、蔡玉杰等蔡伦后人。提起先祖蔡伦,蔡小刚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他的祖上于清朝末年从洋县来到佛坪定居,经受了民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百年沧桑,如今在移民搬迁*策帮助下住进了新房,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为瞻仰先祖风采,他们还专程到洋县蔡伦墓拜祭。对此,60岁的蔡正虎感同身受,他在洋县槐树关镇蔡河村土生土长,小时候每逢清明时节,爷爷、父亲就带他去蔡伦墓祭奠,多年来他以先祖为榜样,在山区教育、朱鹮保护事业方面颇有建树,退休后又助力从事自然保护工作的儿子蔡琼开展鸟类保护工作,如今仅他居住的蔡河村就有蔡氏后人近40户多人。79岁的蔡润现居龙亭镇杜村,祖上先后迁徙于洋县贯溪村、白庙村一带,早年他曾在佛坪从事乡镇文书等工作,每年清明刮风下雨他都要去蔡伦墓祭奠,为寻访蔡氏宗亲,两个多月来老人不辞劳苦,陪同段纪刚已走访洋县、城固等20多个村组多人。蔡伦身为宦官怎么会有后人?段纪刚为笔者解开了疑团。蔡伦是东汉桂阳郡人,永平末年(公元75年)15岁入宫为宦官,历任小*门、中常侍兼尚方令、长乐太仆等职。为皇族服务时,他发现竹简笨重、帛书昂贵均使用不便,就常到乡间作坊走访察看,尝试用树皮、麻布、旧鱼网等原料试验造纸,公元年终获成功,汉安帝封其为“龙亭侯”,封地在今洋县龙亭镇,龙亭县令王万科将次子兴儿过继给蔡伦作养子。建光元年(公元年)汉安帝亲*,蔡伦因早年卷入的一场宫廷斗争而被审讯查办,为免于受辱遂自尽身亡,养子兴儿也携家越过汉江,隐居在今洋县金鸡山一带,后因乱世、土匪等之害,蔡氏后人一支迁往洋县高原寺、蔡河等地,另一支迁往洋县*家营、三岔河等地,后又飘泊四散到佛坪县十亩地、长角坝、袁家庄等一带,有的还进入宝鸡、岐山、汉阴等地。蔡正虎告诉笔者,蔡伦一生侍奉过章帝、和帝、殇帝、安帝四代帝王,为人敦厚、谨慎好学,他发明的造纸术为世界文明做出了贡献,而且监作的剑、弩等器械也十分有名,推动了当时手工业的发展,蔡伦以宦官之身位尊九卿,被称为“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位名人”中名列第七,是列于第五位的孔子之后的第二个中国人,历史上堪称少有。虽然蔡伦逝后至今已年,无论蔡氏后人飘泊何方何地,均不忘、不辱先祖,互通信息、撰修家谱或立碑纪事,继承遗志大小事情齐心做,互相帮助服务社会,这也是蔡伦后人人才辈出、千百年后仍能异地相聚的原因。多年来,出生于蔡伦封地的段纪刚积极参与蔡伦研究,撰写了《从中国的考古发现看造纸的源头》等相关论文,曾在IPH国际纸史研讨会等交流,并整理出版《龙亭蔡伦造纸传说》,进一步印证了“挫、捣、炒、焙”等蔡伦造纸技术环节和传承发展。段纪刚告诉笔者,近年来中国造纸学会等曾举办过纪念蔡伦发明造纸周年、周年大会和全国蔡伦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年汉中市又建立了蔡伦学会,更加推动了蔡伦相关研究,此次佛坪寻亲之行,对完善蔡氏族谱、解密蔡伦后人离散史因等意义非凡,为蔡伦研究又将掀开新的一页。寻亲之行给两地蔡伦后人送上别样新春。
两地蔡伦后人蔡玉银(左)、蔡润(中)、蔡正虎(右)在“祖德留芳”的中堂下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