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正式公布了第十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其中都江堰市原四川省青城造纸厂(现都江堰市图书馆)入选名录。
都江堰市图书馆是上海对口援建的文化项目,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采用“建筑再生”设计理念,在青城造纸厂原厂房基础上重新设计建设的国家一级图书馆。设计尽可能保留了原有厂房的一些构件和设施,包括原有的“牛腿”、吊车梁,部分机械设备等。
原青城造纸厂占地亩,今日的图书馆是以造纸厂的铜版纸车间为基础建设而成的。图书馆分为两个区,以保留的青城纸厂厂房为主体,在原厂房空间利用轻钢结构加建两层楼面,作为借书、阅览场所;与厂房主楼转折相接的是新建的报告厅副楼,两个区形成一长一短,一新一旧的“Y”字形布局。
“牛腿”、吊车梁
原青城造纸厂员工孙锡林自年开始在造纸厂工作,并在附近生活。据他介绍,厂房建筑在年造纸厂停产后仍被保留,在改造成图书馆后,这里便成为了他和其他居住在附近的近五百名原造纸厂离退休员工日常休闲、娱乐、聚会的场所,也成为了广大市民阅读的好去处。
该建筑作为上海对口援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既保留了工业文明的城市记忆,又注入了精神文化重建的新内涵,是上海人民和都江堰人民历史、情感、文化的见证和延续。它也成为了都江堰市灾后文化重建标志性建筑,为都江堰市积淀了更多的文化底蕴。
目前
都江堰市还有三处建筑被列为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我们一起去看看
01
年1月21日,董寿平故居被列入成都市第五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董寿平故居位于都江堰市西街、号,建于清末民初,建筑面积62.17平方米,占地面积96平方米。原为某教书先生私宅,当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董寿平与家人于年3月迁居都江堰时在此租住10余年。
02
年7月15日,西街号附10号民居被列入成都市第六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都江堰市西街号附10号民居,始建于清末民初,建筑面积约为平方米,占地面积约为平方米。建筑为排立穿斗式木架结构,小青瓦屋面,墙体为提裙镶板加立仁枋、大小连楹,带小木格窗,上有竹编泥墙,为典型的川西民居风格。
03
年1月2日,都江堰南桥被列入成都市第九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南桥原名普济桥、凌云桥,位于都江堰的城南,因距灌县古城南门(导江门)百余步,“雁翅凌空,直指南道”,所以又俗称南桥。它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好似长虹飞架内江之上,气势不凡,是城南最重要的景观,被誉为“水上画楼”“雄踞江源第一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