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氨肽口服液 https://news.39.net/bjzkhbzy/210902/9395735.html中国古人的智慧总是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惊喜,被誉为四大发明的造纸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以及火药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打开了一条光明大道。
实际上中国古代的发明不仅只有以上四种,还有很多“奇技淫巧”的东西,当中所用到的“科技”放到当今世界也还不过时,当了解了这些发明之后会忍不住叹为观止。
在这些发明当中,有些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有些则已经彻底成为“古董”,但他们当中运用的原理还影响着后世的人。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发明到底是什么?
古代第一导航
指南针大家都很熟悉,如今仍然被很多人使用,那么指南车大家听说过吗?指南针是依靠地球磁场的感应来辨别方向,而指南车则是靠着齿轮的转动系统和离合装置来运作。
相传指南车最早发明于西汉时期,在后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曾被许多能人异士给复原过,包括东汉的张衡和南北朝的祖冲之等人。而指南车的基本详细构造图到了宋朝才得以完整记录下来。
指南车的原理是利用两轮的差速和行星轮来指定方向,在《宋史·舆服志》中有指南车的详细制作过程。别看指南车到了现代很冷门,其实在古代许多帝王出行都是依靠他。
现代因为有导航软件,所以我们出行的时候不会走错路。古代人也害怕自己辨别错误的方向,所以才会使用指南车来出行,因此它算得上古代历史上第一导航工具。
有了辨别方向的工具之后,那么记录车载里程的发明也要跟上步伐。古代记录中有一种叫“记里鼓车”就是车辆的“里程表”。它也是运用了齿轮差动的原理,车辆每走一公里,车上的小木人就敲一下鼓。
记里鼓车中一共有8个齿轮,个齿。他们可以重复转动,周而复始地记录着里程。这个“里程表”也是发明于汉代时期,可见这个年代中还是有很多“脑洞达人”的。
古代第一时钟
时间观念是人们约定俗成需要遵守的,因为在古代农事是依据历法和天象来进行的,若是错过了节气的话就会影响到耕种,进而的影响收成和生活。
中国自古作为农业大国,要是出现这种情况是很严重的。因此古代帝王都很注重历法。当年唐高宗时期李淳风就根据星象来编写了一套历法,但到了唐玄宗时期他发现历法有错误,于是便找人重新编写。
后来负责编写新历法的梁令瓒等人在此过程中还搞了个发明,就此中国古代日历报时机械自动钟就诞生了。
《旧唐书》当中记载自动钟是这样运转的:用水来发动轮盘让其自转,一日一夜,一天转一周,神奇的是它还会自动改变日期,而且还标配了自动报时的功能。
在自动钟中设置了钟和鼓,每到一刻钟的时候就敲一次鼓,每到一个时辰就撞一次钟,跟现代的钟表真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自动钟的发明经过历朝历代的改革,到了宋代时期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据《宋史》中记载,宋太宗时期蜀人张思训制造了一个浑仪。他用木头做了十二个神,代表着十二个时辰。
浑仪也是以水为动力来进行运作,但这个方法有点弊端,那就是冬天水如果结冰的话,浑仪就失去了作用,最后他们将水替换成了水银之后就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无独有偶,宋代的苏颂和韩公廉还发明了水运仪象台。根据《新仪象法要》中记载,水运仪象台由三个部分组成,上部是浑仪,主要用来观察天象;中部是浑象,主要用来观察星象;最底层则是报时,一共分为五层,每一层都有着不同的功能。
第一层用于整点报时;第二层用来查看具体的时间点;第三层主要用来报时刻;第四层用来负责晚上的报时,主要集中在日落、黄昏和黎明破晓这些特殊的时间;第五层则是记录晚上的时间。
可以看出水运仪象台的构造更为的严谨和缜密,其功能也更加得多。而水运仪象台也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而且他的原理现在还用于机械表的制作当中,可谓是中国非常有价值的发明。
其实早在东汉时期,张衡就发明了浑天仪。这个与水运仪象台非常相似,只是浑天仪没有报时的功能。浑天说是中国古代一种很重要的宇宙理论,浑天仪就是将这些理论具象化展示出来。
因此浑天仪不仅刻着南北极、黄赤道还有二十四节气以及二十八星宿,可以说是古代人观测天象的最佳“神器”。由此可见,古人的智慧真的超乎人们的想象。
娱乐与科技并存
以上介绍的那些跟日常生活都不是很沾边的,那么这款发明就是很常见的了。走马灯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其最早出现在《西京杂记》中。
走马灯可以说是一项非常有科技水平的发明,人们利用的是空气流动的原理来使得鳞甲自行转动,当然要达到这个条件需要借助火的助力。
火燃烧之后,在灯里就起到加热空气的作用,从而形成了气流,继而推动轮轴旋转起来,所以只要将灯熄灭的话,走马灯就会停止运转。现代的热气球也是用的一样的原理。
除了神奇的走马灯之外,在我国西周时期还有一个关于“机器人”的故事。据说当时周穆王西游的途中遇到一个工匠偃师,他向周穆王展示了自己的一个新发明,即倡优“机器人”。
这个机器人还给周穆王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其外表与真人无异,不仔细看根本瞧不出来。谁知“机器人”在表演完成之后冲着周穆王的妃嫔们暗送秋波,最后惹得周穆王大怒,扬言要斩了这个“人”。
此时偃师急忙出来解释说这不是真人,而是用皮革、木头和树脂等材料制作而成。周穆王当然不信,于是便让人劈开了这个“机器人”,让他没想到的是,还真的如偃师所说一般。
这则故事亦真亦假,一直被人认为是杜撰的而已。但不管如何也从侧面反映出古代时期我们的祖先已经有了“机器人”的概念,只是当时还没有那么发达的技术,所以只能停止在现象当中。
到了如今21世纪的智能时代里,机器人已经不是什么新奇的东西了说明社会的进步深受古人智慧的影响和启发,其实中国从不缺技艺人才,从这些“奇技淫巧”的发明就能看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