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本氏甲状腺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探访纸中贵族蚕丝纸,一张就卖1000元 [复制链接]

1#
抄纸必须由厂里非常有经验的工人完成,他们的待遇比一般工人高宣纸因产于安徽宣城泾县而得名。这是一个与地理有关,却不独与地理有关的名词。时至今日,泾县的有些宣纸艺人仍执着地认为只有他们做的纸才有资格被称为宣纸。因为他们自信地认为只有他们才懂得宣纸的配方秘密和制作工艺。择纸如择友,贵在相得益彰。访宣纸就如同访故友,必定乘兴而去,兴尽而归。富阳寻古法与杭州毗邻的富阳,有一个有名的造纸之乡——大源镇庄家村。大源镇在杭州正南偏西、富阳偏东南方向,是一座秦汉古镇。大源镇以造纸闻名,素有“活水源头,造纸之乡”之称。大源镇最为有名的是“元书纸”。“元书纸”在北宋真宗年间即成为“御用文书纸”,后因常被皇帝用于书写元日祭文而改称“元书纸”。它与汉末晋初的“左伯纸”、唐代的“薛涛笺”共称为三大名纸。在制作中的元书纸我径直来到事先联系的一家造纸厂,据说这里复原了《富春山居图》的用纸。厂长拿出了他的研制出来的新作——蚕丝纸。这种纸的主要原料是蚕丝,占了整个原料的80%,至于另外20%,厂长仍然是保密的。他说这是他的新发明,目前还没有上市,还在试用阶段,而且仅供全国名家试用,一盒纸只有十张,一张纸元。舂碾机古法造纸的必备机械,如今已成为供人参观的文物相比厂长的多方面介绍,我更希望看到具体的原材料和工艺。因此请他带我们去参观他的车间。参观中我没有发现一直惦记着的舂碾机,也没有看到檀皮、稻草、龙须草等。这与我做功课时储备的信息偏差较大,我感觉这可能不是我想要考察的对象。因为手工造纸效率太低,而且人工成本又高。只有实在不能改的,就保留了手工,如抄纸。我知道富阳“访友”成了一场空。但是我对“元书纸”也有了更多了解,这种纸柔软细薄,很多偏爱小品的花卉草虫画家们偏爱这种纸。泾县解疑惑从杭州到泾县没有火车,只有长途汽车。汽车走了近4个小时,我刚在旅店安顿下来,联系好的曹先生就来了。他特别向我介绍了他的家乡——小岭。檀皮经过蒸、洗、晒等程序,就成为了制造宣纸的重要原料小岭是泾县有名的造纸村。民国二十五年(年),安徽省地方银行经济研究室对泾县纸业进行实地考察后,在《宣纸业调查报告》中写道:小岭十三坑,每坑有天然泉水,小者一脉,多者二脉。水量虽不甚大,每脉足供一厂使用,故有十七八厂,共约四十余槽。凡山腹中日光直射之处,开为石滩,遍铺皮草,行日光漂白,间有将成燎皮草者,色如白银,远望之,如飞爆然,殊为景观。檀皮经过蒸、洗、晒等程序,就成为了制造宣纸的重要原料从这段文字可以推测出曹先生的自豪是有理由的。但是现在的小岭镇已经被归为丁家桥镇,而且几乎都只做“低档宣纸”。“低档宣纸”在我听来是一个值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