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世纪的时候,在世界版图上出现了三大傲视群雄的帝国,一个是阿拉伯帝国,一个是拜占庭帝国,另一个就是唐朝。
三雄并起,必有一战,中国与其中一个帝国还真上演了一场“东西两大帝国的碰撞”,结局并不是惯常的你输我赢,从长期来看是两败俱伤,甚至直接影响到这两大帝国走向覆灭。
大唐与阿拉伯
阿拉伯帝国起源于在沙漠中生存的阿拉伯人,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产生与发展,阿拉伯人从一个落后的游牧民族摇身一变,成为连信奉基督教的西方学者们都一致夸赞其文化的民族。
阿拉伯帝国是先出现宗教后建立帝国,可以说没有伊斯兰教就没有不可一世的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已经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连统治者都深信伊斯兰教,所以阿拉伯帝国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帝国。
阿拉伯的建立
与唐朝处于同时期的是伊斯兰教发展到最鼎盛时期的阿拔斯王朝。世界上的任何宗教都将宣传教义看成重中之重,伊斯兰教也是如此。阿拔斯王朝的统治者通过扩张而传播伊斯兰教,每征服一地就让当地的民众改信伊斯兰教。
唐朝和阿拉伯帝国的联系由来已久,在唐朝的史书中将阿拉伯帝国称之为大食。有一点值得注意,此处的大食实际上是波斯音译。而在唐高宗时期,势力日盛的大食灭掉波斯,随后就遣使来唐,这说明在唐朝与中亚的关系中,大食已经取代波斯,中亚的基本格局被改变。
大食
造纸术等我国著名的发明创造就是在这一时期传入阿拉伯的。其实,两国的关系总体上是比较友好的,但是当两国的屏障波斯被灭之后,关系就变得微妙起来。两国爆发过一场大规模战役,就是著名的怛罗斯之战。
阿拉伯帝国一直在向东扩张,试图控制欧亚中间的交流通道,自然也有将中亚地区考虑在自己的扩张计划中,只是苦无机会罢了。当时中亚基本都是唐朝的附属国,但是唐朝并没有花多少精力在这里,唐朝当时最大的敌人是吐蕃。
唐军与阿拉伯军队作战
怛罗斯之战起源其实并不是两国的直接矛盾,而是唐朝官吏高仙芝出兵攻打中亚一个名叫石国的小国家,打的旗号是石国没有尽到作为附属国的责任。不久,石国就向高仙芝投降。
原本这件事到这里就应该结束的,没想到高仙芝为了贪功居然下令屠城。石国王子逃至阿拉伯并且向其求援,这正合阿拉伯帝国的心意。高仙芝听闻大食出兵增援石国的时候,就更加兴奋了,想着自己如果能战胜大食,那不但可以威慑中亚诸国,在朝廷封侯拜相也不在话下。
怛罗斯之战
好大喜功的高仙芝显然低估了阿拉伯帝国的实力,此时的阿拉伯帝国与强大的唐朝几乎不相伯仲了。唐军和阿拉伯军交战于怛罗斯,唐军有三万多士兵,本以为胜券在握,但因为之前高仙芝屠城的举动让中亚诸国都相当胆寒,生怕自己步了石国的后尘,就纷纷帮助阿拉伯军。
这下可给唐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唐军大败,三万士兵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高仙芝等几个人活着回到唐朝。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紧急借调边防士兵入朝增援,唐朝多年来对中亚的控制土崩瓦解。高仙芝也在安史之乱中被谗言所害而死。
安禄山
而阿拉伯帝国也没有在这场战役中捞到多少好处,其内部也爆发了剧烈的矛盾,对于中亚也是无暇顾及。伊斯兰教内部分为两派,矛盾一直不断,这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严重的内耗。再加上,长年扩张带来的负面影响。最终,煊赫一时的阿拉伯帝国葬身于蒙古帝国的铁骑之下。
有道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怛罗斯之战最后却让一直置身事外的吐蕃得到了全部的好处,趁着两国都忙于内乱之际,吐蕃成功拿下河西走廊。其实,无论对于唐朝还是阿拉伯帝国,怛罗斯之战都是多此一战。
阿拉伯帝国的灭亡
虽然两国在中亚确实有利益上的矛盾,但是这矛盾并没有巨大到要发动一场战争来解决,毕竟对方对自己都是一个劲敌,不可能轻易就正面对抗的。一场战役令世界上两大强盛的帝国就此没落乃至覆灭,实在是令人唏嘘。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旧唐书》、《中亚文明史》词条:《安史之乱》、《怛罗斯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