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夏向清与工友们在宿舍后山清理淤泥时,突然发现山坡上出现一个洞,正咕咕冒着白灰色的泥浆,夏向清忍不住掏了掏,居然掏出一张残破的纸片。他做梦也没想到,这张破纸,居然创造了两个“世界第一”。
夏向清是小陇山林业局的职工,那天暴雨倾盆,他和几名工友被困居在职工宿舍,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原来,他们的宿舍背山而建,此时肆虐的山水正从山坡奔涌而下,冲刷着宿舍后墙,墙体摇摇欲坠,危如累卵。
夏向清在窗口紧张地盯着后山坡,见淤泥越积越多,他知道不能再指望天公作美,于是连忙道:“马上去清理淤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几人顾不上穿雨衣,拿着工具就跑去后院,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随着淤泥越来越少,墙体终于不再晃动,夏向清见状,终于舍得直起腰身,揉一揉酸痛的腰杆。
谁知他刚抬起头,却看到了诡异的一幕:原本光溜溜的山坡,不知啥时候多了一个头大的洞口,正咕咕冒着白灰色的泥浆!
“这是什么情况?”夏向清凑近一看,洞内乌漆麻黑,隐约可以看到一块纸片状的东西。他忍不住伸手一掏,果然掏出一张残破的纸片。
夏向清连忙捂着纸张跑回屋内,仔细观摩起来。这是一张稍显粗糙的纸,纸薄而软,纸面平整光滑,表面细纤维渣清晰可见,看起来年代颇为久远。不仅如此,泛黄的纸片上,还能看到一些奇怪的线条,好似人为画上去的。夏向清心中一动,莫非这是随葬的藏宝图?
并非无的放矢。夏向清所在的地方叫“放马滩”,又称“牧马滩”,因传说秦始皇先祖赢非子在此地为周王室牧马而得名。此地气候温和湿润,草木旺盛,风景如画,据说古代很多贵族都将这里选为埋骨之处。
夏向清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连忙将这一发现上报当地文化馆。不久后,甘肃省考古研究所派来专家了解情况,勘察结果证实了夏向清的判断,此地不仅有古墓,还是一组战国秦汉古墓群!至于那张残纸是不是藏宝图,还不能确定。
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专家对此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随着发掘深入,专家们无不大吃一惊,此地居然有上百座秦汉古墓!最终,专家清理了其中十三座秦墓和一座汉墓。
历经千辛万苦,专家们终于在5号汉墓中找到了更大块的残纸,出土时,这张纸置于死者胸前,因年代久远,加之受潮严重,已经变成了碎块状。拼接后,上面果然也画满了线条符号。
其中最大一块残纸长5.6厘米,宽2.6厘米,纸面光滑平整,纸质薄软而有韧性,上面的细纤维渣清晰可见,与夏向清掏出来的几乎一模一样!
经过研究,这是一张公元前年-前年时期的纸张,其原料为麻,是早期麻纸。
这一发现,令在场的所有专家振奋不已!因为此前学术界一直在为东汉蔡伦最早发明了造纸术还是西汉时期中国就有纸而争论不休,这张纸的出土,终结了近40年来的争议,证实了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发明了纸!与此同时,这张纸也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书写纸张实物”,比蔡伦造纸还要早多年。之所以说是最早的书写纸,是因为后来敦煌出土了更早的西汉古纸,但这些纸都比较粗糙,质量较差,不能用于书写。
那么,这张纸是不是藏宝图呢?
经过鉴定,这张纸虽然不是藏宝图,但其文化历史价值,远比藏宝图要高得多!原来,这是一张纸质地图,上面密密麻麻的符号分表代表了山脉、河流以及道路。之所以有此判断,是因为其绘制手法,与年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驻军图》、《区域图》如出一辙。专家因而推测,这张地图也有可能是军事地图。
这一发现,再次创造了一个“世界第一”:世界上最早的纸地图实物。相比托勒密《地理学》一书中的最早地图,还要早余年!
遥想我们的先人,他们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立木为标,准绳规矩,不辞辛劳开发着九州土地,用最原始的手段,测量着大山、河流,再在纸上用软笔绘山水、断崖,用硬笔绘道路将……
岁月悠悠,这张被掩埋千年的地图终于重现天日,让世人为之惊叹。
后来,考古人员又从其中一个秦墓中发掘出枚秦简和7幅木板地图,毫无疑问,这些木板地图是世界上所发现的最早的木板地图!放马滩因此一夜成名,被誉为先秦考古文化的圣地,考古界从此有了“天水放马滩,云梦睡虎地”这一说法。
放马滩地图的发现,不仅证明西汉初年已有工艺成熟、且能书写用的纸张,更是奠定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基本规范,为研究中国的造纸起源、造纸用料、造纸技术、地图绘制史、区域环境史、历史地理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意义非凡。现如今,这些地图珍藏在甘肃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