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本氏甲状腺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汉和帝刘肇靠宦官上位,被后世忽视,缔造永 [复制链接]

1#

公元88年,汉章帝刘炟驾崩,九岁的刘肇登基为帝。初时,幼小的他面临皇权旁落的困境,上有着窦太后干预朝政,下有着窦宪独揽大权。

然而,他并未急于反抗,而是选择了隐忍,静待时机。到了公元92年,十三岁的刘肇终于等来了机会。

他联手宦官郑众,出其不意地逮捕了窦宪及其党羽,成功夺回了朝政大权。

此后,刘肇亲政后,勤政爱民,对内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对外则重用贤臣,如班超等,用仁德之心镇服西域、西羌、匈奴等异族势力,稳固边疆,实现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他创造了"永元之隆",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超过光武中兴、明章之治。然而,这位明君却英年早逝,年仅27岁。

他的辉煌如同昙花一现,最终被历史的尘埃所淹没。在他幼年时,他的母亲梁贵人便因窦皇后迫害而忧郁而死。而他,则在窦皇后的抚养下长大,窦皇后对他视如己出。

然而,窦皇后的目的并非善良,她利用手段迫害太子刘庆,并促使汉章帝将其废黜。三岁的刘肇因此被推举为太子。

88年,汉章帝去世,刘肇继位,成为汉和帝。窦皇后实现了自己的政治野心,她不仅升级为窦太后,还模仿吕后临朝称制。

在此过程中,整个窦氏家族也一跃成为当时的第一外戚豪强。窦太后将她的哥哥窦宪提升为侍中,掌管朝廷机密,负责发布诏令。

她的弟弟窦笃任虎贲中郎将,统领皇宫侍卫。另外两个弟弟窦景和窦环则任中常侍,负责传达诏令和统理文书。这样一来,窦氏家族完全控制了朝廷的中枢机要。

而窦太后则将最高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了大权独揽。然而,汉和帝却只是她手中的傀儡天子。

在公元89年,窦宪领兵征讨北匈奴,成功在杭爱山大败敌人,一路追逐至塞外三千余里,将匈奴主力歼灭,并在燕然山刻石勒功,留下了千古佳话。

接下来的一年,窦宪又在金微山取得胜利,北匈奴遭受重创,单于下落不明,残余力量被迫逃往西面,结束了长达三百多年的汉匈之战。

窦氏家族凭借这场战斗的功绩,实力大增,嚣张跋扈,他们的奴仆胡作非为,白天甚至公然拦路抢劫,侮辱妇女。

在朝廷上,窦太后把大批窦氏子弟和亲信安插到关键部门和地方大郡,他们勾结专权,为所欲为,对不顺从自己的大臣进行打击报复,甚至逼死身居太尉之位的宋由。

虽然汉和帝年幼,但他对窦氏的专权跋扈非常不满,但由于实力不足,只能忍气吞声。然而,窦氏的一些人并不满足于现状,竟然密谋谋杀皇帝,夺取权力。

刘肇得知谋反的消息,立即意识到形势严峻,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对于汉和帝来说,他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逆转颓势,重拾权力。

他发现,窦宪集团不仅有窦太后作为后盾,宗族亲信也遍布朝野,大小官员无不听命于他,汉和帝身边并无可用之人,除了他的亲信宦官。

在这群宦官中,中常侍郑众的智谋和冷静深得汉和帝的赏识,他对窦氏集团毫无好感。因此,汉和帝与郑众密谋,决定除去窦宪。

窦宪在外领兵,为了不打草惊蛇,汉和帝命令进行安抚,同时秘密调动宫廷禁军,准备在关键时刻使用。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汉和帝静候窦宪回朝。

公元92年,窦宪返回洛阳,汉和帝坐镇北宫,下诏命令执金吾和北军五校尉领兵驻守南宫和北宫。

等到窦宪进城,汉和帝立即下令关闭城门,逮捕郭璜、邓叠、邓磊等窦宪的亲信,将他们全部下狱处死。

同时软禁窦宪,收回其大将军印信绶带,将他改封为冠军侯,并让他和窦笃、窦景等窦氏权贵一同前往各自封国。

窦宪等人失去了军权,只能服从命令回到封国。但汉和帝并未就此满足,他以严谨的态度和坚定不移的决心,联手宦官集团,成功消灭了窦氏外戚势力。

这场斗争犹如汉宣帝刘询诛杀霍氏的历史重演,汉和帝得以重掌权力,开启了自己的中兴之路。在他的治理下,东汉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十三岁的刘肇亲理政事,日以继夜地临朝听政,批阅奏章,从不疏忽怠惰。

在经济方面,他下诏赈济灾民、减免赋税、安置流民,劝勉农桑,体恤民间疾苦,建立仓库以备饥荒之年。

在他的领导下,东汉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到公元年,东汉的垦田面积达到了万多顷,户籍人口达到了万多人,创造了东汉历史上的最高记录。

一、纸的革新:蔡伦,这位宦官,对中国的书写材料进行了革新,使纸张的制造技术得到改进,从而使得文字记录不再受限于竹简,造纸术作为我们熟知的四大发明之一,一直流传至今。

二、汉和帝的治政:在政治方面,汉和帝展现出选贤任能的智慧,他曾四次发布招贤令,选拔优秀的官僚执掌朝政,实行宽政,用刑宽缓,这些政策赢得了民心,为国家稳定奠定了基础。

三、军事成就:在军事方面,汉和帝也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当匈奴听说窦宪被杀后,又开始蠢蠢欲动,但汉和帝并未给匈奴任何喘息之机。

从94年至96年,东汉军队三次出征塞外,击败南匈奴逢侯单于叛乱,瓦解匈奴脱离大汉的企图。

此外,大汉在西北、东北和南方多个方向出击,公元94年,汉和帝派遣西域都护班超经营西域,大破焉耆、尉犁,降服西域五十余国,班超更是管辖西域三十余年,对西域形成极大震慑。

总结:汉和帝以智慧和勇气统治着国家,他的政策和军事行动使得汉朝在政治、文化和军事上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同时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和帝在位期间,曾两次大破西羌,击败鲜卑,平定了湖北巫蛮的叛乱。他靠着近十年的武功赫赫,开疆拓土,使得四夷宾服,使东汉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被誉为“永元之隆”。

然而,由于过度的操劳,他英年早逝,留下了极盛而衰的悲剧。在他的治理下,东汉国力达到了巅峰,但是,他为这个国家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也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公元年,他病逝,享年仅仅27岁。在和帝执政期间,由于宦官集团在夺权过程中的作用,宦官成为了重要的政治力量。

史书记载,“宦官用权自此始矣”。虽然和帝能够很好地驾驭宦官,但是,随着他的离世,宦官已经崛起,后世的继位皇帝年龄更加幼小。

其中,和帝的儿子刘隆登基时,离出生才刚刚一百天,是中国历史上继位年龄最小的皇帝,无法驾驭权柄。这使得宦官和外戚开始轮流坐庄,东汉政权日渐衰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