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平抬起抄纸框,往前送,借势将前端插入纸浆中,随即往回带,将底边浸入纸浆中抬起,再往前送,抬帘,前后轻微摇荡两三次,使纸浆均匀分布于纸帘……”在章老师的指导下,五(4)班的同学们专注投入抄纸过程。古法造纸课程是富阳区大源镇中心小学的一门新拓展性课程。在“双减”背景下,利用大源古法造纸的传统工艺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本土民间艺术的了解。针对各年级的学生特点,采取适宜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从打竹纸浆、试搅、制胶、调制纸浆、抄纸、晾晒、轧纸等工序均由学生自己完成,在这枯燥的敲打、搅拌、抄制中,学生们的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明显加强。学校曾先后多次组织学生前往古法造纸工坊研学。值得一提的是,学生自主在古法造纸的工艺基础上进行纸浆材料的创新,结合生活中发现的材料和纸浆融合创新,制作出一张张特别的纸张。“我想到元书纸也是从竹子中提取出来,那我们平时吃剩的橙子是不是也可以制作呢?于是我们把橙皮煮烂,和纸浆打在一起,变成了一张橙皮纸,闻起来还有橙子的香味呢!太神奇了!”来自古法造纸社团的同学欣喜地展示自己的创新纸张。“这是我发明的艾草纸,这是我用废旧的纸张重新做的新纸。”学生们创作的新品种纸张让人应接不暇,为这群新时代的小小蔡伦点赞。接下去,大源镇小将深化古法造纸课程,让学生用自己造的纸绘画、写书法、印古诗、印奖状、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双减”背景下,学校通过古法造纸课程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审美意识、创新意识,传承和弘扬大源的古法造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