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起步较晚,在西方国家已经开始建设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大学时,我们却还在低头探寻八股文中的深意。不过,在开眼看世界之后,我国的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在短短的不到百年时光中,我们的高等教育已经迅速发展为了世界科研与教育领域决不可忽视的庞然大物。
发展高等教育不是轻轻松松简简单单的事情,需要无数人的呕心沥血与披肝沥胆,在这其中,更是有无数高校勇敢地踏出第一步,成为了某些领域的“第一所”高校。
“第一所”是赞誉,也是危机。从零到一的起步阶段是最困难的,无教授无设备无学员,这是大多数“第一所”院校面临的状况。但是他们没有退缩,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情况下,为中国的高等教育趟出了一条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
今天,我们整理了部分在工业领域的“第一所”高校,一起来看下这些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高校都有哪些吧。
新中国第一所轻工业高等学校
北京工商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年,北京轻工业学院成立,是新中国第一所轻工业高等学校。年轻工业干部学校并入,年天津大学造纸专业并入。随后,发酵专业与盐化专业分别于年和年调入天津科技大学。
年响应国家号召,发扬西迁精神,北京轻工业学院西迁至陕西省咸阳市,吸纳咸阳轻工业学院筹建处,合并成立西北轻工业学院。年,西北轻工业学院正式更名陕西科技大学,年学校整体迁入西安。
年,北京轻工业学院在北京原址重建。年,北京商学院、北京轻工业学院和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成立为今天的北京工商大学。
故而,新中国第一所轻工业高等学校的精神与衣钵分别由北京工商大学和陕西科技大学继承。
新中国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校
北京科技大学
年4月,由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冶金系和采矿系、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冶金系、山西大学冶金系、西北工学院矿冶系、北京工业学院冶金系和采矿系及钢铁机械专修科、清华大学采矿系金属组合并,在清华大学内正式组建了北京钢铁工业学院。
年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更名为北京钢铁学院,并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年确定改名为北京科技大学。
全国最早培养工业人才的高等学校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前身为创办于年的北洋工艺学堂,之后相继更名为直隶高等工业学堂、直隶高等工业学校、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河北省立工业专门学校、河北省立工业学院、河北省立工学院、河北工学院。
年与北洋大学合并为天津大学,年恢复重建,年与天津工学院合并为新的天津工学院,年复名河北工学院,年定名为河北工业大学
中国核工业第一所高等学院
东华理工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前身是创办于年的太谷地质学校;年迁址太原并更名为太原地质专科学校(本科);年迁至江西省抚州市,更名为抚州地质专科学校;年更名为抚州地质学院;年更名为华东地质学院;年更名为东华理工学院;年和年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学校与抚州师范专科学校先后并入;年更名为东华理工大学。
年7月,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江西省政府共建东华理工大学。年10月19日,江西省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在北京签署了共建东华理工大学协议。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所冶金工业学校
辽宁科技大学
始建于年,年组建鞍山工业专门学校,年改为东北工学院鞍山分院,年升格为本科层次的鞍山钢铁学院,年由冶金工业部划转为辽宁省政府,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辽宁省管理为主的体制。经教育部批准,年更名为鞍山科技大学,年更名为辽宁科技大学。
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学校创办于年,年迁至抚顺办学,时名抚顺石油学校。年升格为抚顺石油学院。年更名抚顺化工学院。年成立抚顺石油学院。年11月,原抚顺煤炭工业学校并入。年2月更名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新中国第一所重型机械本科院校
太原科技大学
始建于年的山西省机械制造工业学校;年,更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太原机器制造学校;年,更名为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年,更名为太原科技大学。
新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学府
东华大学
年建校,时名华东纺织工学院,由交通大学纺织系等华东、中南、西南高校纺织院系合并组成,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年更名为东华大学。
新中国第一所化工特色高等学府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年由交通大学、震旦大学、大同大学、东吴大学、江南大学等校化工系组建而成,年被定为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学校之一;年被确定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年改名华东理工大学。
中国第一所工程教育高等学府
西南交通大学
学校肇始于年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此后屡迁校址,数度更名,而以唐山交通大学扬名海内外,素有“东方康奈尔”之美誉。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更名唐山铁道学院。年,经中共中央批准成为全国重点大学。年学校内迁峨眉,年定名西南交通大学。年学校办学主体迁成都。年学校划归教育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