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起初,什么是“日本性”的问题来自外部视角,一个超越岛国民族观念来审视日本的视角,并不会出现于其内部。岛国民族只是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群落,无需刻画自身特征或者文化内核,任何类似的追问都将止于自说自话。只有在获得了外部视角之后,才会引发自省并形成审美趣味。历史表明,关于“日本性”的问题,总是发源自岛周围的海岸的。
十九世纪中期,西方世界开始热衷于收藏诸如浮世绘、画屏、盔甲、印笼之类的日本文玩。恰似今天的日本电器或汽车,这些都展现了日本特有的趣味,并培养了一批新的亲日派。众所周知,在现代主义肇源阶段的诸多流派中,这些物品对印象派以及新艺术的影响非常巨大。尽管如此,跟中国绘画以及影响到立体主义的非洲工艺在十九世纪的命运类似,这些不过是西方人古董架上的异域收藏而已。这些趣味与西方自己所溯源的并不断觉醒和自新的古希腊传统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尽管在西方相对边缘化,这些西方人的“日本趣味”却在日本引起了反响。那些适应西方收藏家口味的日货审美开始发展,而日本老师傅也开始远渡重洋。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那些东西在日本从未被当做艺术或是工艺品对待。从日常器具中选择并评估哪些是可被称作“艺术”的专业标准,是基于西式的“日本趣味”建立起来的。因此,那貌似产自日本的“日本性”,从一开始就是外来视角。
近一个世纪过去了,日式的趣味仍然盛行,只是焦点从实物变成了那些从产品中可感知的概念——单纯,朴素,纯粹,轻,雅致。至今,这些概念仍然用于表述日式的趣味,并一直主导着对日本造物的选择与评价。事实上,这些林林总总的特征一直存在于许多日式造物之中,存在于各种层面之上。只是直到近期,这些特征才被烙上了“日本性”印记。在建筑设计方面,特别是起于二十世纪的对日本的认同,尤其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日本进入了举国现代化的国际化进程。这一过程与日本在建筑上接受西方现代主义的过程刚好是重叠的。西方建筑的现代主义被引进日本,同时也伴随着日本本土问题的觉醒。在20世纪二十年代后期,美国接受了装饰艺术,并在30年代初引进了国际式风格。日本几乎同时接受着这些潮流,只是他们传承着特殊的因素,拥有属于日本作为独立的远东民族的特殊情形——即内在的“日本性”问题。
十九世纪中期,日本开始了它全面的现代化之路,外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