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本氏甲状腺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门诊故事二ldquo内科杂症r [复制链接]

1#
预备干部项目管理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vipgs.cn/fengshang/sscl/20201213/1003.html
大概两个月前的一个上午,门诊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突然跟前坐过来一个人,我眼光瞄向他,还没有发问,他就说,我来看病。看着这个中年男性弯着腰捂着肚子,我马上询问,怎么不舒服?回答:肚子痛。询问他疼痛部位,疼了几天,这几天吃的什么,有没有恶心呕吐腹泻发热胸闷等等......除了伴随有点恶心其余全部否认。查体:上腹,有压痛,没有拒按......一个多月前吃过柿子,一个月了呀,最近木有大量饮酒......脑子里在快速思考判断,病人拿出一份最近的体检报告,有胆囊炎胆结石,泥沙样滴,嗯,急性胰腺炎可能性大!马上给病人边开检查边解释,需要抽血,排查几个疾病,血常规淀粉酶,心肌酶肌钙蛋白,心电图等等,交代清楚检查地点。中午12点了,患者带着报告回来,血象1.5万,血淀粉酶了,马上安排住院事宜,第二天病人的CT也证实了胰腺炎的表现,肝功和凝血机制也发生了异常,下了病重......当听到上腹痛的主诉我开启了发散性思维,要考虑到腹腔内脏器和腹腔外脏器的疾病,感染性原因?缺血性原因?梗阻性原因?饮食、药物原因等等。经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检报告“胆囊炎胆结石”的结论基本锁定了我的判断,国人70%左右的胰腺炎原因是胆源性、酒精和高脂血症。当然还要必要的检验检查来证实。后来病人特别感谢我及时准确的诊治,医院门诊楼上楼下跑了好几趟都说是胃炎(应该是没有到消化科就诊)。多年的内科杂症和老年病诊治的经历和考验让我们“想”得特别多。“内科杂症”是看什么病的?西医院应该没有这个建制,或者有“综合内科”、“全科”门诊,“杂症”或许是中医的特色。很多病人会问,也有一些知道自己病情复杂涉及多个系统疾病的病人主动来就诊。分诊护士和一些同事会把诊断不清的病人介绍到我们门诊来。医院查来查去没有明确诊断可就是不舒服的病人,被告知“医院”的。记得大学时期学习《伤寒杂病论》,老师说,后世把它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前者论述一切外感病,后者记载内科杂病的治疗。这是我对“杂病”最早的认识。再后来,清代沈金鳌的《杂病源流犀烛》,除了书名让我“不明觉厉”之外,也进一步认识了“杂病”这个概念。一个上午的“杂症和老年病”专家门诊看下来会感觉疲惫不堪。虽然没有专业科室大咖五、六十个病人,但是二十多个病人几乎没有一个同样的疾病、甚至同一个系统范围的疾病,这就是“杂症”的特点吧。“杂症”特别考验医生的诊疗水平,某种意义上类似“急诊”。每一个来内科杂症门诊的病人,除了已经明确为某种或某几种疾病的病人,我们都要开启“千手观音”和“火眼金睛”模式,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先明确西医诊断。曾经遇到过“腰疼”确诊为肝内胆管癌骨转移的,“肩胛骨疼痛”确诊为肺癌的,“心慌烦躁”确诊为桥本氏甲状腺炎,“下肢浮肿”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的……尽量明确诊断再中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没有一个病人的中药处方是一样的,也没有“协定方”。细细平脉查看舌苔,乌梅丸治好过舌头疼,慢性胃炎用过半夏泻心汤,五苓散治疗多汗症,还多次用过大*牡丹皮汤、升阳益胃汤、滋水清肝饮,等等等等。看一个病人大概等于看专业科室3到4个病人的精力和时间吧。虽然忙碌紧张疲惫,但是看到病人明确病情,或者尽管仍然没有特别明确的西医诊断,应用中药取得了很好疗效、病人一再感谢时,那种开心满足真的是无以言表的……最后给私信我的朋友们解释一下,手机看不到您的留言,也不能回复,只能抽空电脑登录和您交流,实在抱歉错过您的信息。另外提醒您还是到门诊来复诊最好,我真的不能记得所有的病人和处方,而且还要再看您的舌苔脉象调整方药。在此感谢您的信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