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granulomatousthyroid-itis,SAT)由DeQuervain于年首先描述,又称DeQuerVain甲状腺炎、巨细胞性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是一种可自行恢复的甲状腺非细菌感染性疾病,多认为是病*(包括流感病*、柯萨奇病*、腮腺炎病*等)感染后引起的变态反应,临床发病率约为4.9/10万。
1临床特点
SAT多见于30~50岁的中青年女性,是男性的3~6倍。发病有季节性,冬、春季节是其发病的高峰。
起病时患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伴以怕冷、寒战、疲乏无力和食欲缺乏。
特征性表现为甲状腺部位的疼痛和压痛,常向颌下、耳后或颈部等处放射,咀嚼和吞咽时疼痛加重。甲状腺病变可先从一叶开始,以后扩大或转移到另一叶,或始终限于一叶。病变腺体肿大、坚硬,压痛显著。
典型者整个病期可分为急性期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缓解期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分过渡期和甲状腺功能减退期两期)以及恢复期(甲状腺功能正常期)三期。在轻症或不典型病例中,甲状腺仅略增大,疼痛和压痛轻微,不发热,全身症状轻微,
临床上也未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典型病例,甲状腺*症通常持续3~6周,甲状腺功能减退可持续数周到半年。本病病程长短不一,可自数周至半年以上,一般为2~3个月,故称SAT。病情缓解后,有可能复发。
2诊断标准
①甲状腺肿大、疼痛、质硬、触痛,常伴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发热、乏力、食欲缺乏、颈部淋巴结肿大等。②红细胞沉降率加快。③一过性甲状腺功能亢进。④I摄取率受抑制。⑤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阴性或低滴度。⑥甲状腺穿刺或活检,有多核巨细胞或肉芽肿改变。符合上述6条中的4条即可以诊断SAT。
3诊断依据
3.1临床表现发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大多数患者有发热(37.5~39.5℃)、乏力、食欲缺乏、精神差,特征性表现为甲状腺疼痛和压痛,可放射至下颌、耳部或枕后部,少数无疼痛。体检发现甲状腺轻中度肿大,可出现结节,质地中等偏硬,触痛明显,疼痛可同时或先后在两叶甲状腺出现。
3.2类似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全身症状
在病程早期,症状将近高峰时,早期可有性情急躁、怕热、多汗、心悸、体质量减轻、手抖等症状。
3.3实验室检查
①血象变化显示红细胞计数正常或略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正常或偏高。
②血清蛋白电泳可见白蛋白减少,而α和β球蛋白则常有增加。病变早期基础代谢率可升高到30%~50%,至病程后期可降低至-20%以下。
③红细胞沉降率常明显增加(>50mm/h,甚至可达mm/h)。
④典型实验室结果有I摄取率和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hree-triiodothyronine,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our-triiodothyronine,T4)水平呈现“分离现象”,即病程初期I摄取率减低(24h<2%),血清T3、T4水平增高;随着病程进展,I摄取率逐渐回升,血清T3、T4却逐渐下降。若病变范围小,患者的碘代谢情况可能无异常,但同位素扫描可见病变的吸I能力明显降低,血清蛋白结合碘及T4、T3值常有增加。3.4甲状腺体外显像甲状腺体外显像是利用甲状腺组织具有摄取和浓聚I或摄取99Tcm-过锝酸盐的能力。碘或99Tcm被摄取后在一定时间内停留于甲状腺内,它们在甲状腺的分布状态反映了甲状腺细胞的功能。SAT的甲状腺体外显像受炎症累及范围大小的影响,当累及整个甲状腺时,其图像为整个颈部放射性本底明显增高,甲状腺影像极不清楚,甚而不显像,即使显影也难以准确判定其轮廓,当适当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再重复显像则可见到清晰的甲状腺影像。病变只累及甲状腺某一部位时,临床上可触及边界不甚整齐的肿块;甲状腺体外显影可见相当于肿块部位呈放射性缺损区,即所谓“冷结节”;经适当治疗后,原放射缺损区消失。
3.5B型超声多普勒仪SAT的B超声像图特征的描述为假性囊性表现或低回声病灶,甲状腺内部回声不均匀,不均质低回声从外向内逐渐降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表现为低回声区周边血流信号增多,内部甚少。当患侧甲状腺轻度肿大,病变呈结节状低回声,结节可以单个或多个,形态不规则似长圆形,与正常甲状腺组织间的界限尚清,无包膜,内部回声稀少,回声分布基本均匀,近似无回声,少数病变内部可见强回声斑,但无声影,后壁及后方无明显变化。右侧甲状腺受侵稍多见,但双侧甲状腺可同时受侵,有些患者先局限于一侧,以后又爬行至对侧,故有“爬行性甲状腺炎”之说。
3.6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
3.7磁共振成像
3.8细针抽吸活检甲状腺肿大或甲状腺出现结节时,为明确诊断可行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特异性仅次于病理学检查,有经验的穿刺和细胞学检查准确度可达95%,超声引导下对可疑区域的穿刺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阳性率。疑诊SAT时,可行细针抽吸活检。
3.9病理改变
4治疗
SAT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治疗措施包括两方面:减轻局部症状和针对甲状腺功能异常影响。
大多数患者仅对症处理即可,轻型病例采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0.5g,3~4次/d,或水杨酸盐0.65g,每4小时1次,可控制症状;病情严重病例,如疼痛、发热明显者,可短期用其他非类固醇抗炎药或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如泼尼松。急性期首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初始剂量:泼尼松30~60mg/d,根据红细胞沉降率调整激素用量,当红细胞沉降率下降或恢复正常时,泼尼松开始减量,疗程一般2~3个月。病程中当甲状腺滤泡组织遭受破坏后,释放大量甲状腺素,可出现一过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期”,可不处理或给予小剂量普萘洛尔,不用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症状缓解即停药,一般2~3周症状消失。继之可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即“缓解期”,此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使用甲状腺素可抑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从而减轻甲状腺急性炎症过程,缓解症状及缩短疗程,可用L-甲状腺素片50~μg,1次/d或2次/d,口服,也可用甲状腺素片短期替代疗法,40~60mg/d,症状缓解、甲状腺功能正常后逐渐减量至正常后停药。只有5%~10%的患者有可能发生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需终身替代治疗。
5结语
SAT是常发生于30~50岁中青年女性的非细菌感染性疾病,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超声、CT、磁共振影像学检查以及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SAT,并可与其他甲状腺疾病进行鉴别,临床上常予以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时适时给予甲状腺素缓解甲状腺功能减低。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误诊率有望进一步降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