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本氏甲状腺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百年宿怨,生命黑洞,人类真是稀里糊涂地活 [复制链接]

1#

北京市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

甲状腺癌的中西医结合规范化诊治

培训班

主办单位

北医院

医院

会议地址

医院

临床研究所五楼讲学厅

活动时间

年7月19日?

参会通知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随着甲状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为提高临床医生对甲状腺癌的诊治水平,北医院、医院联合主办的北京市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甲状腺癌的中西医结合规范化诊治培训班》将于年7月19日在医院临床研究所五楼讲学厅举行。

本次大会以“甲状腺癌的中西医结合规范化诊治”为主题,汇聚顶尖学术力量,集内分泌、外科、核医学、超声、放疗、病理、检验、中医药国内各界知名专家共聚一堂,进行全方位,深入讲解甲状腺癌的规范化诊治。该项目得到北京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及CSCO甲状腺癌专家委员会层面全力支持。大会集合最新的学术热点,中西医对话,着重临床实际。国内中西医知名专家教授携手精心准备的学术盛宴期待与您相遇!

本次学术大会全程参加授予北京市继续教育I类学分2分。?

北医院

医院?

会议日程

年7月19日(周五)全天

医院临床研究所五楼讲学厅

7:30

-

7:50

签到

8:00

开幕式:领导致辞

年7月19日上午

嘉宾主持:夏仲元教授、宋春丽教授

时间

授课题目

授课老师

单位

8:10

-

8:40

失分化甲状腺癌的诱导分化

丁勇

中国人民解放**事医学科学院

医院医院核医学科

8:40

-

9:10

甲状腺癌碘治疗住院期间的管理

颜兵

医院

9:40

-

10:10

甲状腺疾病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余小蒙

医院病理科

10:10

-

10:40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中央区淋巴结处理

李小毅

医院外科

10:40

-

11:10

常见甲状腺疾病的中医诊疗思路

魏*平

中国医院

11:10

-

11:40

甲状腺结节规范化超声诊断

张波

医院超声科

年7月19日下午

嘉宾主持:富丽萍教授、魏淑凤教授

13:30

-

14:00

高危非远处转移患者的碘治疗

李小东

医院核医学科

14:00

-

14:30

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并发症及处理

赵文锐

医院核医学科

14:30

-

15:00

甲状腺癌术后中医药治疗

夏仲元

医院中医外科

15:00

-

15:30

甲状腺癌的实验室检查

宋春丽

北医院核医学科

15:30

-

16:00

甲状腺结节的外科治疗规范

鲁瑶

医院普外科

16:00

-

16:30

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陈永辉

医院核医学科

16:30

-

17:00

讨论

专家简介

丁勇

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核医学科主任,医学博士。中央*委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第九届全*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核医学装备与创新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核学会核医学分会常委,北京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CSCO甲状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事医学计量科学技术委员会核医学设备质量安全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主编专著三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首发基金面上项目、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等课题多项。药物临床实验3项。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荣立三等功1次。?

颜兵

主任医师、医院院长。从事甲状腺疾病临床工作25年,以甲状腺疾病核素治疗为技术特长,原任职科室碘治疗甲亢数量连续十余年位居全国第一,累计超过20万人次。中国非公医疗机构协会甲状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治疗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甲状腺疾病分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任四川省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副会长、曾任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委员。

林岩松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院主任医师,教授,CSCO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会及内分泌学会委员,医促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治疗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常委,治疗学组组长。擅长领域:甲状腺疾病的诊治。杂志发表文章: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撰写相关领域文章近90篇,其中SCI文章27篇。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奖项:中华医学科技奖、华夏医学奖、医院医疗成果奖、医院科研成果奖。

余小蒙

首都医科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医师,曾任中华病理学分会细胞学组副组长。年从事组织病理诊断,年起至今专职从事细胞学诊断。20多年来在细针吸取检查中,筛查出乳腺癌余例;甲状腺癌余例。医院病理科完成子宫颈细胞学检查超过万例,并担任北京市7所医院细胞病理学检查指导专家。年发明了新型细针穿刺器并推广应用于临床,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年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及卫生部“面向农村及基层推广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证书。

李小毅

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CSCO(中国肿瘤临床学会)甲状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甲状腺疾病分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甲状腺疾病防治分会(颈清扫)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甲状腺疾病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临床医师杂志》专家委员会青年委员、美国甲状腺协会会员。

魏*平

中国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主持完成世界卫生组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保健局、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中医药科技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优势病种临床研究、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等31项。首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西医结合优秀青年贡献奖。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3名。主参编书籍29部,发表科研学术论文篇(其中SCI收录11篇)。

张波

博士,医院超声诊断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第二届浅表超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抗癌协会第一届甲状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浅表器官与外周血管超声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甲状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及参与累计20项国家自然基金等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院校级科研项目,内容涉及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流行病学和医学生教育及继续教育。主编或参与编著10部专著及译著。相关研究发表中国核心期刊论著60余篇,其中英文16篇。获得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共2项。

李小东

主任医师(硕导),博士。医院,北京大学第八临床医学院核医学科。从事核医学诊疗32年。擅长功能代谢与分子影像诊断和核素靶向内照射治疗,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委员;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常务理事;北京核学会理事。主持北京市科委首都特色临床研究基金1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1项和天津市卫生行业重点科研攻关项目各1项,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成果12项;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2项;在SCI和中华等杂志发表论著33篇;参编教材6部,参编专著4部。

赵文锐

医学硕士,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原医院)核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获*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队医疗成果二等奖3项,*用标准化二等奖1项,医疗成果三等奖5项。在专业学术刊物及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40余篇。北京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治疗学组副组长,北京核学会分子影像与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分子影像与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核学会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委员。

夏仲元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院中医外科科主任,北京市中医药学会中医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科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分会常委。研究方向为甲状腺病、乳腺病的中医诊治。发表论文30余篇。为中医药治疗气瘿(甲状腺结节)诊疗指南行业标准执笔人,十二五、医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瘿病章节编写人。主持中医药治疗亚甲炎和甲状腺癌市级课题4项,参与多项省部级乳腺疾病课题。乳腺增生病的中医外治相关研究曾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宋春丽

北医院核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科普继教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北京核学会核医学及分子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核医学专科医师分会理事会理事,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杂志编委。科技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主和参加科研课题二十余项。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手段治疗甲状腺疾病(甲亢、甲癌、甲减、甲炎、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等),特别是碘治疗甲亢、甲癌。

鲁瑶

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教授。曾赴日本、美国学习。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甲状腺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委员,北京市卫生局首批北京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擅长颈部无瘢痕腔镜甲状腺手术、甲状腺癌根治术、原发性(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手术,乳腺癌保乳及根治手术等。发表论文30余篇,曾多次在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作健康科普讲座。

陈永辉

医学硕士。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医院,核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68Ga显像与精准诊疗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自年起在医院核医学科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专业擅长甲状腺疾病如I治疗甲亢、分化型甲状腺癌、生长抑素受体靶向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参加过多项临床研究课题,因“北京地区血友病综合诊治和管理协作体系的建立及相关应用”项目获年中华医学科技叁等奖。

参会须知

1.本次会议免会议费,免费提供午餐。

2.参会者交通、住宿自理。

3.本次学术会授予北京市继续教育I类学分2分。

4.会务组联系方式:

杨老师:

宋老师:?

扫扫

分享 转发
TOP
2#
万病之源是免疫力下降主要表现在负责“吃掉”病菌、真菌的免疫细胞少了免疫细胞失能,身体各个脏器也受罪人体每天吸入30多亿个的细菌、病*如果肺部免疫细胞降低将直接导致咳嗽、感冒、气喘、老慢支等疾病人体70%免疫细胞集中在肠道和胃部肠胃免疫细胞减少,致使进入肠胃的*素、病菌无法清除肠胃炎、胃痛、胃溃疡集中爆发血液中的免疫细胞减少病*在血管滋生“长垢”导致血管内血糖、血脂代谢紊乱诱发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负责解*的肝脏和负责生津、排泄的肾脏免疫细胞缺失的话肝脏、肾脏*素淤积,功能受损女性常表现为脸上长黑斑男性常腰酸乏力、夫妻生活不和谐免疫力细胞减少、免疫力下降经常体质虚弱、精神恍惚、心慌气短躺床上浑身难受睡不着,诱发顽固性失眠人吃五谷杂糧,哪能不生病免疫细胞就是人体与病菌战斗的先锋战败=生病衰老战胜=健康长寿可以说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的稳定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一、免疫细胞与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免疫力往往比较弱,容易患有各种疾病: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高血糖和组织细胞内含糖增高、丙酮酸积聚,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脂肪代谢障碍,甘油三酯增多,为病菌提供了丰富营养;白蛋白形成减少,体内抗体和补体水平下降,免疫力降低,同时血液粘度增加,微循环障碍,影响血液与组织间氧交换,进一步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导致肝脏受损,转化维生素A功能下降,致使呼吸道黏膜上皮完整性受损,防御功能下降,易遭受病菌感染。糖尿病患者或其亲属常伴有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恶性贫血。II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中,恶性肿瘤发生率明显升高,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抵抗会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而胰岛素有促进恶性肿瘤生长的作用。

二、免疫细胞与心血管疾病

大量治疗和临床观察已证明:心血管病发生后,机体免疫系统可被激活并引发异常的自身免疫应答,导致自身抗体产生,心血管病灶组织细胞异常表达炎性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途径而介导局部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进一步的治疗发现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可能与免疫细胞的功能减退未能清理衰老细胞有重要联系。基于此,心血管病免疫学已成为心血管病学治疗的热点。由此可见,维持机体免疫系统的稳态对于机体的健康是十分关键的,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适时回输免疫细胞可以改善自身的免疫力,对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治疗和预后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免疫细胞与寿命

科学治疗发现,随着年龄增加,造血组织的总量以及骨髓造血干细胞(免疫细胞的来源)分化能力均明显下降,造血干细胞向免疫细胞分化能力下降,从而造成多种免疫细胞功能下降,甚至部分免疫细胞数量也会降低。免疫功能衰退明显的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疾病和死亡。

四、免疫细胞与衰老

有关学者提出的免疫衰老学说认为免疫功能的衰退是造成机体衰老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器官老化,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逐渐减弱,感染性疾病、肿瘤发病率、死亡率逐渐增高。后续有大量的临床治疗证实免疫功能与寿命密切相关,进一步发展的自身免疫学说认为与自身抗体有关的自身免疫在导致衰老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衰老并非是细胞死亡和脱落的被动过程,而是最为积极地自身破坏过程,这一观点有了越来越多的证据。

五、免疫细胞与肿瘤

但生活习惯和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可能损伤人们的免疫系统,导致肿瘤发生率升高。

六、免疫细胞与病*

病*的感染是指病*通过黏膜或破损皮肤等途径侵入机体,在局部或全身的易感细胞内复制增殖,造成机体不同程度损伤的病理过程,免疫系统针对病*感染的应答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个部分。非特异性免疫是总体控制病*复制和播散的关键,提供关键的第一道防线,限制病*的扩散;细胞免疫(主要由免疫细胞中的T负责)是对抗病*感染的主力,主要起清除病*感染,促使疾病痊愈的重要作用。

七、免疫细胞与细菌

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性物质,能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反应。致病菌入侵后,在建立感染的同时,能激发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与之对抗。其结局根据致病菌和机体两者力量强弱而定,可为感染不形成;感染形成但逐渐消退,患者康复或感染扩散,病人死亡,如果体内免疫细胞功能强健则细菌感染就不会形成。

八、免疫细胞与寄生虫

寄生虫通常长期存在于宿主体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主要问题,常见的寄生虫包括疥螨、蛔虫、绦虫、弓形虫、阿米巴虫等。寄生虫会激发机体免疫系统,诱发免疫应答,免疫系统对体内寄生虫可产生免疫效应,对同种寄生虫的再感染可产生抵抗力。适当补充细胞,为健康做储备

在人生的整个旅途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免疫力、免疫细胞都会不断的衰退——环境的污染、辐射线、紫外线、病*及病菌的感染及不良的生活形态,也会影响到免疫细胞的活性。

年老以后,机体将不再能像从前那样“抵抗感染”,免疫力的弱化也让我们的健康每况愈下。

因此,最好的保健品,就是适当补充细胞,为健康做储备。

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竹妃纸巾品质优质%竹浆,不漂白,无荧光剂,韧性强,无尘无屑,柔软亲肤,0添加,欧美食品级用纸标准,天然抑菌。你可长按上方

TOP
3#

文章获得授权转载自老和山下的小学僧

作者:老和山下的小学僧

各位收拾一下心境,此篇立意甚高,本小僧欲一举终结“中西医之争”这个掀翻无数友谊小船的话题。

先申明,我们只在科学范围内讨论医学,别把中医当玄幻,也别把西医当科幻。

生命是什么

这个问题不是咱能回答的,找个巨人的肩膀靠一下,今天这位巨人也算老熟人:薛定谔,养猫的那位。不认识的小盆友罚抄量子力学一百遍。

古人对生命的理解充满想象,后来西方科学兴起,科学大厦盖的有模有样,于是,一帮人就尝试用科学去解释生命。

起初有两大派,活力论和机械论。

活力论的本质是生命特殊论,认为生物体内有一种特殊的“活力”物质,支配着生物的活动。机械论就简单了,认为人就是一台复杂机器,和汽车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人”这台机器太复杂,以至于一时半会搞不明白。

活力论和机械论之争不是哲学思辨问题,而是科学之争。思辨靠嘴皮子,科学靠数据,双方为了灭掉对方,做了大量实验。这段科学史内容颇多,有兴趣的小盆友自己去找资料吧,举个小例子。

“活力论”遭重创的烧瓶实验

米勒烧瓶实验,在烧瓶内模拟原始地球环境,结果显示可以从无机物合成出有机物,尤其是氨基酸,后来甚至合成出了“脱氧核糖”(提个醒,DNA的中文名叫脱氧核糖核酸)。高中生物不错的盆友应该还记得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尿嘧啶这些词吧?没错,它们也陆续在米勒实验中找到了,这些都是DNA或RNA的基本结构。

米勒实验证明把一堆化工原料放一起,有可能,有可能产生生命。这是研究生命起源的重大突破,活力论遭到致命一击。

薛定谔看着热热闹闹的场面,忍不住参了一脚,写了本书叫《生命是什么》,然后就成了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经典之一,可以说是生物学的压舱石。这个故事说明,物理学家转行做什么都是妥妥的。

薛定谔在量子力学奠基人中是有座次的,但当时的生物学家根本不清楚物理学已经取得的惊人成就,仍然用老旧的物理化学知识去理解生命,结果只能是一脸懵逼。

薛定谔在书中提出了一系列大胆假设,比如基因突变是基因分子中的量子跃迁引起的,诸如此类。且不说薛定谔对不对,《生命是什么》的最大意义是提醒了生物学家,物理学有足够的空间去解释生命,只是这些蕴藏的规律尚未被发现而已。薛定谔强调了用物理化学的方法研究生命的重要性,这个思想影响了一代生物学家。

简单来说《生命是什么》的核心思想:在生命体内运行的所有规律,必须符合基本的物理定律,哪怕这个物理定律暂时还没有被发现。

本小僧姑且认为咱们达成了共识:生命运行是遵循基本规律的,且这些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并加以利用的。

如果不认同这一条,请阁下抓紧时间修仙成道,勿要往下看了。

西医的思路

接下来的思路就很明确了,医学就是挖掘生命运行过程中蕴藏的物理化学规律。

约定一下,这里说的西医特指现代医学,这里说的中医特指古代中医。无论你是中医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请耐着性子看完,下面的剧情百转千回。

西方人挖掘规律的方式,带有浓重的西方文化特征。笼统地说,西医就是把人体参数化、标准化,从微观入手,把人细分成N个参数,并给每个参数设定范围。这是一项伟大而壮观的工作,但几乎也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

从技术上说,标准化使得医学理论可以精确重复、广泛传播,从而可以在他人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从产业上说,西医的医生可以在学校里批量生产,再不济,把不同参数对应的不同病症,以及相应的处方背下来,至少就不能算庸医了。

本僧粗略数了数,一次全面体检大概能得到个参数,只要不是特殊情况,这个数字就可以准确地表明人体健康状况。如果再算上不常规的化验检查,凑出几千个参数也是轻轻松松,这些数字是几百年逐步积累的,而且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仍然会不断增加。

所以现代医学注定要走一条先弱后强的道路,虽然起步慢了点,但可以抱着现代科技这条大腿,最近几十年突飞猛进。

中医的思路

中国古人挖掘规律的方式,带着浓重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中医本质上是一项长达数千年的人体实验,古人把所有能用来表征人体的手段都用到了极致,脉搏跳动、舌头颜色、说话声音、排泄物气味,甚至包括房子朝向,从观察到的现象中找到有价值的统计学特征,直接从宏观入手,意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主编邀请搜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