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本氏甲状腺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德兰修女传第1章1 [复制链接]

1#

主啊,求你使我们成为你和平的工具,

在有仇恨的地方,让我播种仁爱;

在有伤害的地方,让我播种宽恕;

在有猜疑的地方,让我播种信任;

在有绝望的地方,让我播种希望;

在有黑暗的地方,让我播种光明;

在有悲伤的地方,让我播种喜乐。

主啊,求你给予我们那梦寐以求的,

叫我们不求安慰,但去安慰;

不求理解,但去理解;

不求被爱,但去爱。

因为给予就是我们的收获,

宽恕别人,我们就被宽恕,

这样的死亡,就是我们的新生。

——圣方济各的和平祈祷词

第一章

沉默的果实是祈祷,

祈祷的果实是信仰,

信仰的果实是仁爱,

仁爱的果实是服务,

服务的果实是和平。

一位崇拜德兰姆姆的印度商人,为她写了上面的这五句话,并印在一些*色的小卡片上。德兰姆姆把这些小卡片当作她的事业卡,免费赠送给世界各地的人们。因为这五句话清楚地阐明了她工作的方向,以及她行走的道路。

这条简朴的道路,为德兰姆姆所开辟,任何人都可以效仿和追随。一个人如果能够真正地顺服于这一道路的本质,生命必然因此更为喜悦,更为和平,并且充满光明。

在阿尔巴尼亚语言里,龚莎就是花朵的意思

马其顿的京都斯科普里城,是德兰姆姆出生和长大的城市,她在那里度过了快乐而又动荡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所以,我们有必要去那里看一看,看那里是一个怎样美丽而又多灾多难的地方。

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时候,也就是德兰姆姆出生前不久,斯科普里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当时它是属于马其顿王国的一个小镇,但土耳其入侵之后就一直在土耳其的统治之下。斯科普里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南部,距离希腊边境只有公里。以欧洲的标准看,那只是一个简朴的小城。但在许多年里,塞尔特人、罗马人和匈牙利人等都曾为争夺此地而发动战争,直到年前后,也就是德兰姆姆出生的时候,这里才稍微平静了一些。

但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又不可避免地成了“欧洲火药库”的中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又被意大利和德国占领。“二战”结束后,斯科普里归属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直至20世纪末,马其顿脱离南联盟而独立后,斯科普里才成为马其顿的首都。

但是直到今天,那个美丽的地方,仍然为贫穷、混乱和民族矛盾所困扰。

年,持续多年的战争终于有了一个停顿,和平开始温柔地拥抱这个美丽的小城。*昏的时候,一个来自阿尔巴尼亚的建筑营造商满心欢喜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叫尼古拉?包雅舒。停战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月,但营造厂的生意却因此兴旺起来。妻子微笑着站在门口迎接他。她叫庄达,是个温柔而端庄的女性,同时又有着深深的慈爱与信仰。

在当时的斯科普里,信奉基督教的阿尔巴尼亚人并不多,甚至可以说很少。在这个被奥斯曼帝国统治达年之久的小城里,清真寺与教堂比肩而立。但信奉上帝的尼古拉一家却非常虔诚。

这年的8月27日,尼古拉和庄达的第三个孩子出生了。在这之前,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但这个小女孩的出世,仍然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喜说。“这是上帝赏给我们的礼物啊,何其珍贵的礼物。”庄达想着,更温柔地把小女儿抱好。她凝视着女儿清澈的棕色眼眸,欢喜地对全家说:“如果你们没有别的更美妙的想法,那么,我们就叫她龚莎吧!”

“龚莎,龚莎。”小哥哥和小姐姐轻轻地叫道。

这个在和平的喜悦中来临的小女孩,就是日后举世闻名的德兰姆姆(MotherTeresa)。她的全名是艾格莉丝?龚莎?包雅舒(AgnesGonxhaBojaxhiu)。也有人把这个名字翻译成雅妮?龚哈?波雅舒;或者,安格尼斯?贡扎?博亚金;或者,依搦斯?巩霞?博雅舒,等等。至于她是怎么举世闻名的,我们会慢慢讲到。

你有治好贫穷的药吗?

小龚莎很快就长大了。当她在街上与别的孩子一起嬉戏玩耍的时候,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她有点多愁善感,但也活泼可爱。她和小城里的其他孩子一起上一所公立学校。她并不是功课最好的学生,但她喜欢独立思考,做事脚踏实地,不说空话。这个重要的品质,对她日后为穷人中的穷人服务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后我们会看到,德兰姆姆一生都在反对说空话。

小龚莎的童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混乱时期,但坚强的父母用慈爱给三个孩子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屏障,使他们即使在动荡的战争年代,也能生活在阳光般的温暖与安宁里。

这种爱,就是一个叫泰戈尔的印度诗人在赞美神的时候所写过的:“让你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我,又给我光辉灿烂的自由。”小龚莎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爱里。

其实,我们也是生活在这样的爱里。如果我们感觉不到,那一定是心里的那个“我”长得太大了,以致遮蔽了我们感受爱的能力。

除了上学和玩要,小龚莎还经常跟随父母和哥哥姐姐参加教堂的活动——她的全家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不过,这在当时和当地也并没有什么特别,因为整个地区的居民都笃信宗教,教堂或者清真寺,不仅是神修生活的中心,也是社交生活的中心。

在这一点上,我们跟那些笃信宗教的国家或民族,是不太一样的。但是,即使我们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也应该对上帝存有敬畏和感激之心,并对我们尚不了解的事物保持基本的尊重。

小龚莎和姐姐雅加都喜爱音乐,而且她们把这种喜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教会——她们两人都是教堂唱诗班的主要成员。小龚莎因为嗓音清亮,还经常担任独唱。当她独唱的时候,为她伴奏的钢琴师总是忍不住地赞叹:“听啊,可爱的小龚莎,她的歌声美得像天使一样。”

不只是在教会里,就是在朋友聚会的时候,小龚莎美妙的女高音也总是给大家带来快乐。因此,即使外出游玩,朋友们也要叮嘱小龚莎:“哎,龚莎,别忘了带上手风琴,或曼陀铃。”

但是,这个世界并不是处处都像音乐一样单纯和美好的,在那时的斯科普里,贫穷也随时可见,几乎每天都有穷人上门求乞。因此,母亲庄达经常教导三个孩子,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失去爱和慷慨。对于上门求乞的穷人,庄达从不让他们空手离去。而且在施与的时候,她总是面带微笑,尽量地亲切,生怕他们的自尊受损——毕竟没有人会喜欢那种被救济的感觉。

庄达说:“你吃东西时,要时刻准备好与没有东西吃的人分享你的食物。”

庄达还说:“虽然那些人跟我们没有血缘关系,虽然他们穷,但他们仍然是我们的兄弟和姐妹。”

庄达不只是说,还亲自参加了教会的好几个善会,除了传教,还兼做一些为穷人服务的具体事宜。

在母亲的影响下,小龚莎很小就开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