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本氏甲状腺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鸡距笔是根什么笔和鸡有关系吗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早期如何治疗 http://pf.39.net/bdfyy/qsnbdf/160304/4780766.html

一部中国书法史,90%以上都有毛笔的参与。

甚至有人认为,直到毛笔参与进来,中国书法史才真正开始。

那么,毛笔它又有怎样的历史呢?

古人用的毛笔和我们今天用的毛笔有什么区别吗?

一、先秦毛笔

这是一片商朝的甲骨,和我们常见的甲骨不同,它上面的甲骨文不是刻的,而是写的。

可能甲骨文就是先写后刻,只是这片甲骨还没来得及刻。

考虑到有这种朱迹,很多人怀疑商朝就已经有毛笔了,但是因为没有实物,这话也不敢说死。

但到了战国时期,毛笔是肯定有了,因为我们见过包山战国楚墓毛笔、长沙左家公楚墓毛笔。

包山战国楚墓毛笔长沙左家公楚墓毛笔

这些毛笔有两个特点:

笔杆很细,直径5mm左右,这种毛笔估计只能写小字;

笔毛的固定方式和后世不同,当时是在笔杆前端用丝线缠捆,然后用生漆固定。

二、居延汉笔

按传统,有所谓秦国大将蒙恬造笔的说法。

但前面说了,战国时期就已经有毛笔了,所以这说法肯定是不准确的,蒙恬最多是毛笔的改良者,而不是发明者。

那蒙恬具体改进了什么呢?

南朝知识分子马缟在《中华古今注》里说:

蒙恬始作秦笔,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谓之苍毫。

居延汉笔

按这个说法,蒙恬有两大创新,一是纳毛入管,一是有心披柱。

从时间来看,纳毛入管可能是蒙恬推广的,而有心披柱这事应该和蒙恬无关。

所谓纳毛入管就是把笔毛塞进笔杆里,考古发现的秦汉时期的毛笔多是这个制式,比如居延汉笔就是纳毛入管的。

三、鸡距笔

正仓院唐笔

现在解释有心披柱,所谓有心披注就是笔柱加披毛,从魏晋到唐,这是笔头的主流操作。

在日本正仓院,藏有十七枝唐笔,它们的典型特征是笔头短而粗壮。

古人觉得这样的笔头像鸡爪后面突出的距,所以管它叫鸡距笔,白居易还写过一篇《鸡距笔赋》:

足之健兮有鸡足,毛之劲兮有兔毛。就足之中,奋发者利距;在毛之内,秀出者长毫……

像鸡距笔这样的笔,中间用硬一点的毛做成笔柱,笔柱外面用麻纸包裹,之后再用软一点的毛披在外面;做完这一切,将笔头深深纳入管中,留外面的只有很短的一部分。

这种有心披注法做出的笔,优点是笔肚有力弹性好,缺点则是蓄墨量有限,写行草书时挥洒不便,而且容易笔画开叉有贼毫。

四、散卓笔

故宫藏的清代毛笔

我们今天常用的笔并不是鸡距笔,而是散卓笔。

和鸡距笔相比,散卓笔没有笔心,这种笔是何时开始流行的呢?

关于此事,宋人叶梦得在《避暑录话》里说过一句:

熙宁后,世始用无心散卓笔,其风一变。

熙宁是宋神宗的年号,散卓笔从宋代开始流行其实是有大背景的:

首先是造纸术发达了,可以写大作品了,而鸡距笔的出锋有点短;其次是有了高桌椅。

右*书扇图

宋以前,高桌椅在中国并不流行,人们往往席地而坐,写字时手往往悬空,这时就要求笔头硬劲有弹力。

宋以后,人们写字多是伏案而作,笔锋长一点、笔毛软一点更有发挥余地。

以上,就是与毛笔有关的一点科普,主要着眼形制。

关于毛笔,还有很多可聊的,你还想看什么呢?

文字

席地而坐咸鱼癸

插画

伏案而作鸡正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