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强盛不衰的王朝,前后经历了四百年的风霜。在我们的印象中,开国功臣应该都是出身显赫,异于常人,但汉朝却有一个稀罕事:不仅是开国武将,竟然连大部分开国文臣都是草根出身,其中最有代表的三位就是“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了。韩信童鞋刚“毕业”就担任要职,没有经验却能战胜无人能敌的项羽;张良童鞋虽是韩国国相后人,但韩国被秦国所灭,张良也就成为了无根的浮萍,他却能为刘邦“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萧何同志更是有趣,作为一沛县狱吏,竟然一路追随刘邦这个小白人,最后为大汉定下了百年江山。这三人都是历史中的传奇人物,经历也有惊人的相似,都是师承成谜,都是跳过基层直接从高层做起。他们如此优秀,他们的师傅知道么?他们又都是师承余何人呢?今天小编给给大家扒一扒汉初三杰师承的那些事。
汉初三杰(剧照)
首先,咱们说说韩信的师承。韩信的师承就比较乱套了,小编通过各种途径翻阅史料,都没能找到一个统一明确的说法。现存有两种说法,一说韩信师从尉缭,另一种说法是韩信师从《信陵兵法》。这两种说法乍看都很有道理,却都有些经不起推敲。先说尉缭,再战国时期历史上有两个尉缭,而且关于他们得记载跨度高达多年;新出土的《尉缭子》也只能说明这本书不是后人杜撰的,也不能确定到底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再看《信陵兵法》说,虽然这本兵书是韩信最有可能得到的,但是细细思考下会发现这也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韩信从小家境贫寒,连温饱都是靠邻居的周济才解决的,甚至在他母亲去世后他家连葬礼的钱都拿不出,只能草草的将母亲下葬。而韩信又长得高高壮壮,却不自力更生,整天在邻居家“混吃等死”,因此很多乡亲都瞧不上他。咱们分析下,在造纸术发明以前,书册都是用竹简记录的,而竹简很不容易保存,所以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金钱去维护保养,所以普通人家是不可能有书这种东西的,由此推断韩信在家乡时几乎没有接触到兵法的可能。
韩信画像
而韩信喜欢佩剑出门,说明他有游侠的影子,所以有人推断他师承《信陵兵法》,但这一推断也是站不住脚的。原因有三,其一,关于韩信师从信陵君的记载在史书中只字未提;其二,前面说过韩信在早期接触到书简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其三,信陵君去世于公元前年,韩信童鞋是在前年出生的,换句话说就是信陵君去世12年后我们的韩信才出世,所以在时间上韩信的师承来自信陵君也难自圆其说。说了这么多,想必大家也看懂了,韩信童鞋就是一天才啊,几乎可以确定他是自学成才的。当然韩信也并不是拍脑门瞎想出的能耐,他很善于学习,他跟蚂蚁学秩序,还不耻下问,向败将求教兵法,他后期应该也借鉴了各家的兵法,所以才能集百家所长,自成一派。无双国士,当之无愧。
无双国士,当之无愧
接下来我们再来聊聊留侯张良的师承。在《史记》中明文记载,张良的师傅是*石公。而能教出张良这样英才的师傅自然也不是凡夫俗子。*石公,秦汉时道家代表之一,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被道教后辈纳入神谱。张良的师承还是符合常理的,神一样的师傅教出逆天的徒弟,这也说得过去。张良是如何拜*石公为师的呢?这就要从张良刺秦说起。*石公为了躲避秦末的战乱,隐居在下邳,而刺秦失败的张良也逃亡到了下邳。张良刺秦失败后,心情很不好,整日在下邳城中游荡,直到他在石桥上遇到了改变它一生的师傅,*石公。*石公并没有轻易的将兵法传授给张良,试了张良三次,第一次他把鞋扔到河里,让张良给自己捞出来穿上,张良照做了;第二次,*石公故意提前到约定地点,大骂张良不守时,张良没有反驳;第三次,张良提前一夜就在桥边等着。*石公很感动,就将自己的兵法传授给了张良,并且将自己的兵书送给了他。分别时对张良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十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兴邦立国;十三年后济北谷城山下的*石便是老夫。”言罢,*石公就杳然离去。而张良在此之后,常年研习兵法,终于成长为一个文韬武略样样精通的人才,也使自己成为了“汉初三杰”之一。
张良画像
最后我们接着扒一扒萧何。萧何的师承在史料中没有任何记载,几乎可以确定他也是自学成才的。他与张良不同,虽然两人都是文官,张良却是出身于名门大族,而他仅仅是个布衣出身。张良是出山就有人捧,而萧何却是在出山前实打实的在基层摸爬滚打了几年,天赋加上后天的努力,造就了他识人和审时度势的能力,也因此才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萧何在后勤上的才能非常出色,是历史上出名的内*型人才,并且他做事很认真,也很细心,他为刘邦稳住了后方,有了它的后勤保障,前方的兵将才得以推进。刘邦在论功行赏时将萧何推居首功,刘邦说:“你们其他人做的都是定好目标追上去,是猎狗干的事;而萧何却事保障后勤补给,做的是人做的事”。
萧何月下追韩信
汉初三杰中两个是白丁出身,自学成才,不得不感叹,世上真的存在天才。在如此强大的草根阵容面前,项羽输的不冤啊。读者朋友们,关于汉初三杰的师承就说到这里,你们说他们谁的功劳更大呢?欢迎读者朋友们在评论区讨论。
英雄末路乌江边
铭言,铭一家之言;铭理,理百家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