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本氏甲状腺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怎样扩展阅读藏在地图里的中国历史 [复制链接]

1#
前几天推荐了北斗出品的当历史遇上地理,收藏级(《藏在地图里的中国历史》),我也提前给我们老朋友刀妈寄了一套过去,她的儿子是个小历史迷,想先看看孩子是否喜欢。推荐好书很重要,如何把书更好地利用起来,更重要。所以我又去叨唠她了:你是怎么带儿子读这套书的?我希望她能把读书的过程记录下来,和各位爸妈一起探讨:除了常规的顺序读书法,还有什么好玩拓展方式?借此调动孩子的兴趣,最大限度“压榨”这套书的价值。于是,就有了本文。为了给大家一个参考,我简单介绍下刀妈家两个小朋友哈。儿子刀弟今年年7岁,一年级从小喜欢汽车、飞机、机械、科学相关的玩具和图书。近一年来沉迷历史不可自拔,先后让我给他读完了《历史是一群喵》《赛雷三分钟漫画中国史》《柏杨给孩子的资治通鉴》等书,喜马拉雅的谢涛《少年版资治通鉴》音频正在听第三遍。女儿刀姐今年11岁,五年级5岁多开始独立阅读,阅读量是她弟同年龄段的2-3倍,她弟读过的她都读过,她弟没读过的《上下五千年》《林汉达历史故事》她也在三年级前读完,现在是原版《三国演义》的粉丝。以下是刀妈的分享:我觉得,相对于家里其它历史书来说,《藏在地图里的中国历史》不仅是一本历史+地理图书,更具有“好玩”+“实用”两大属性,是一本能陪孩子一起成长的“活书”。不同的孩子或同一个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看,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悟。下面,就是我们娘仨的读法、玩法、用法大杂烩。特别声明:本文纯属抛砖引玉、互相启发,很期待看到你的分享哈。玩法1:场景指认收到书后,我的第一个感觉是:图画太精美了!刀弟脑子里满是战国七雄、楚汉之争、隋唐盛世的概念,但以前根本想像不出来,现在有了这套书,特别喜欢搬来《柏杨给孩子的资治通鉴》,拉着我指认场景。比如,《柏杨给孩子的资治通鉴》里有一段关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文字介绍。当时,我们是一读而过,没觉得这里有什么要特别讲解的。现在看到大运河施工场景,刀弟大吃一惊:他们没有挖土机吗?这就叫时代的局限性啊。现代的工程靠机器,古代的工程靠人力,如果不是看到这么一个具体的画面,现在的小朋友,可能无法理解为什么每一个伟大的遗迹后面,都是无数普通老百姓的血和汗。对于战争场景,刀弟更加不会放过。比如“赤壁之战”在《柏杨给孩子的资治通鉴》中是这样写的:……风助火势,船行疾如流星,冲入了曹操的舰群,顿时燃起一片火海,将岸上的陆军营寨也全部烧着。顷刻之间,浓烟火焰上冲霄汉……文字描述很有感染力,但对刀弟来说,还是图画更有震撼力。刀姐早在《上下五千年》中读过蔡伦造纸的故事,里面这么描写:……他挑选出树皮、破麻布、旧渔网等,让工匠们把它们切碎剪断,放在一个大水池中浸泡。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中的杂物烂掉了,而纤维不易腐烂,就保留了下来……看着写得挺详细,但看完后,想像不出到底怎么做。《藏在地图里的中国历史》可壕了,直接用一个大跨页来介绍。把蔡伦改进后的造纸术的整套工序拆解展示。洗涤、切麻、浸灰水、蒸煮、打浆、捣浆……这回不但明白各个工序是怎么回事,连古人用的工具都有具体模样。嘿嘿,以后考试,还怕没印象?在我们家,持有“无限额观看”权限的电视节目是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中华好诗词,所以姐弟俩被动记住不少常见诗词。看到这个盛唐元宵图时,我问刀姐:你想到什么句子没?刀姐毫不犹豫: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刀弟急了,抢了个尾巴: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虽然这图和这词不是同一个朝代的,但此情此景,非常贴合。难怪古人说“诗情画意”,这两者是相通的。玩法2:疆域比较地图是重头戏,书里有21幅各朝代的疆域图。对于经常在地图里迷失的我来说,一开始并不喜欢这个。但跟着刀弟看多了,慢慢也看出点味道来。我俩最常玩的是各朝代疆域对比和古今地名辩认。1、各朝代疆域对比通过各朝代疆域范围的对比,可以直观发现当前政权的力量强弱,看到各时期中国政权的挣扎、演变。这种对比,不仅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历史概念,我自己原有的一些落后观念也被不断更新。比如,秦王朝一统六国,威镇天下,和单独的六国相比,它是个巨无霸。但和当今的国界相比,它其实只占“鸡肚子”这一小块位置。看图时我们要注意这两条线:虚线“政权部族界”是该历史朝代各政权的疆域线,实线“今国界”是现在的国界线。弄清这两条线,才能找到古、今疆域的边界。中国疆域最大的朝代,是元朝,蒙古大军定都中原后,一直向西扩张,在它的整个版图中,南宋只占右下角一小块。但是,国家真正的强大,并不取决于地盘大小,而是能否长治久安。很可惜,元朝连岁都没活到。再看清朝,它差点让中国亡国,病弱形象深入人心。但其实它开国之初实力强悍,疆域比当今的国界更大。每当提到南宋,我们中国人总会觉得有一股郁气。为什么呢?有了当时的地图,一眼就看明白了:南宋朝廷偏安一隅,金朝就像一块大石头,死死压在南宋上边。被人这样欺负,能不憋屈吗?幸好,中国一直不缺岳飞、辛弃疾、文天祥这样的能人志士,抗金、抗元,最终收复失地。这是中国人、中国文化的气节和力量,也是历史传递给后代的价值观之一。2、古今地名辩认古代和现代的地名有些相同、有些不同,行政、文化、经济中心也各有区别。《藏在地图里的中国历史》送了独立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刀弟时不时就拿来和古代疆域图对比着看。他对秦朝印象深刻,在上面找自己的老家“广东”地区。但根本没找到,秦朝的广东,处于南越地区,是传说中的“蛮夷之地”。秦朝设了36个郡,他找到一个老熟人“巨鹿郡”,因为有巨鹿之战嘛。兴高采烈到现代地图上找,那叫一个密密麻麻,终于在河北省-邢台市里边找到了“巨鹿县”,超有成就感。各位爸妈可以带孩子找找自己历史上的老家或关心的地区,体验一把穿越时空的感觉。玩法3:分析作战图除了历代场景再现和强大的疆域图,《藏在地图里的中国历史》还制作了历史上6大著名战役的作战示意图。既有平面的形势图,也有立体的示意图。这是楚汉垓下之战的形势图,红箭头是汉军,绿箭头是楚军。汉军对楚军四面包抄,围在垓下。楚军败逃,经阴陵至乌江,绕了一下路,汉军却从垓下直取乌江,追上了。刀弟让我和他一起分析战情后,用纸、笔画出敌我双方对战图,自己跟自己玩个不亦乐乎。虽然我完全看不懂他的作战思路和布署,但我有理由相信,他和赵括应该挺谈得来。按我的理解,书里的形势图是高度精简的,不能完全代表战争时的情态。不过,去杂存精,停留在小朋友能接受的信息维度上,对引导思考很有帮助。玩法4:时代变化对比作为一本精美的图册,《藏在地图里的中国历史》直观展现了各个朝代的变化,可以带孩子进行对比,如服饰、建筑、武器、工具等,加深对时代的了解。这里面最明显的,就是各个朝代的服饰变化。史前,人们往身上裹兽皮。商朝,礼乐鼎盛,人们穿的衣服各有规制。春秋战国,服饰越来越精美、繁复。秦、汉、晋直到隋,中国的服饰变化都不大,基本保持了商朝以来的制式,可见虽然战乱频发,中华文化却始终占据主位。唐朝,各民族大融合,中外交流频繁,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服饰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清朝,可能是中国人最受罪的朝代,不但明朝灭亡,还被迫剃发易服,整个服饰系统都被掀翻,更在思想上留下了深刻的奴性烙印。历史是什么?除了帝王将相的伟业、改朝换代的惊心、各大战役的恢宏,更多的,是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通过画面的对比,孩子自然有了直观印象。玩法5:历史飞行棋刀姐喜欢画漫画,时刻处于创作状态。我看到书里的那个历史题纲大拉页,很像飞行棋的雏形,于是提醒刀姐可以做个历史飞行棋。这个主意得到了热烈响应。我们首先摆好目录,确认了20个朝代的名字和数量,用它们来做基本的格子。本来我们谁也没认真记过这些朝代名,等格子画完,全记清了。为了体现历史沧桑感,刀姐还从柜子里翻出几年前买的、泛黄了的卷轴纸,和出墨不那么均匀的勾线笔。飞行棋最大的变数是前进、后退的跳转条件,找一些历史事件来做触发。比如,“秦灭六国前进3格”“黄巾起义后退2格”。还得做棋子,经过姐弟俩的激烈争夺,最后以刀姐的剪子绞杀了刀弟的布,画了动画《那年那兔那些事》的角色天团,担任棋子。忍不住介绍一下《那年那兔那些事》它讲的是清末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兔子是中国,鹰酱是美国,脚盆鸡是日本,大毛(熊)是俄罗斯,特别好玩又特别精妙,刀姐和刀弟能把里面的经典台词倒背如流,强烈建议爸妈们组织观看。好,刀姐独家定制的超长历史飞行棋完工了。虽然不那么精美,但自己做的东西,越玩越香啊,姐弟俩一有机会就拉人玩。一边玩,姐弟俩还一边完善棋子里的内容,时不时更换前进、后退的触发条件。这,不就是“学以致用”和“学而时习之”吗?真的很佩服机智的我(出的主意)玩法6:历史考点参考如果说,前面的种种只是“玩”法,那么,本书最硬核的用处来了——全书涉及中国古代史的个课标考点,孩子读完,可以直接去参加初中历史考试。我验证过,这事是真的,不是宣传噱头。咦,家里没初中的孩子,为什么我能验证呢?因为刀姐是个奇女子,她在看完各种历史图书后,突发奇想让我买来初中全套历史课本,说要自学。她有没有学不知道,不过倒是方便我查看考点是否存在了。丹妈给我一份北京市西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七年级历史),有一题是这样的:人教版七年级历史课本提到骨耜、稻谷、干栏式建筑,不过都一笔带过,非常简单:《藏在地图里的中国历史》的介绍则详细很多,骨耜、稻谷都有详细的画面和文字,干栏式建筑直接霸屏,从里到外展示透。有一题涉及到都江堰:历史课本上的知识点介绍是这样的,以介绍总体情况为主:《藏在地图里的中国历史》则详细解说都江堰的创新结构,把各个关键地形一一解说,并还原了都江堰的全貌。丹妈还特意和编辑拿到一份课标知识点汇总,爸妈们如果先浏览一下它,对《藏在地图里的中国历史》的了解会更深,在陪孩子读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去引导他吸收知识点。玩法7:3D文物浏览《藏在地图里的中国历史》下册“东晋-清”的封底处,还有一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