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也很复杂!
简单在“成就”的难能可贵!如果每一个学习书法的人都有“成就”,那这个“成就”也将不再是“成就”!
复杂在“成就”有高低,但都是“成就”。这个要看自己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在那个一档次。
或是在意别人评论的你的书法“成就”在那个一个档次!
打一个不适当的比方:做生意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只有一个“马云”!美国参众两院议员那么多,也只能出一个总统“特朗普”!中东那么多恐怖分子,也只有一个“本-拉登”!
比喻虽然不太适当,但是,话糙理不糙!
现在让我们言归正传,来说说为什么在书法领域“成就”的人那么少?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四点是造成有书法“成就”的人不多的原因!
一:书法以脱离真正意义上的实用性!
汉字!作为华夏文明自起源到今一直都在使用的文字。此间从“上古时代”的“夏商周”所用的甲骨文,大篆,金文,。直到秦汉至今的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现在将这五种书体称之为:篆隶楷行草)一路演变过来。
在宋朝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之前,无论宫廷还是民间凡是有关文字的传播,如:书籍,文案,各种记录等等,都是由人手工书写完成。特别是书籍的传播,毕昇的印刷术可谓是居功至伟。
由于印刷术的发明的,从而使书籍的抄写量大大减少,而就书法而言,没有一定书写的作为基础,想要达到一定的成就,那是相当困难的(这是就整个社会趋势而言)。这可能也是为什么自宋以后,顶级书法家数量锐减的原因吧。
民国时期钢笔的普及,更是对书法(毛笔字)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的应用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等到了现代,印刷术已经不再宋朝的那个活字印刷术。改为打印,复印,想怎么印就怎么印。而就文字的传播,印刷的也不再是以书籍为主,而是连带各种文案,记录,或是直接改用数码(电子版)!
扪心自问在当令这个年代,连用钢笔这种书写流畅,携带方便的书写工具,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使用也在日渐减少,还有谁会拿毛笔去当日常的书写工具?
二:书法现在在社会各个领域所占有的比重?
随着科技的高度发达,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已经变得多种多样,说是“千姿百态”一点也不为过!
因此各种各样的新兴行业领域也应运而生,书法(毛笔字)在几千年的华夏文明中,到了现代已经衰退到了近乎无人问津的地步(有点夸张,但也是事实!)。因此除了那些专业的文化工作者(书法,国画)之外,再加上业余爱好者(如同不才:“古今书法”),在受众的数量上是相当的少的。就业余爱好者而言,书法领域的受众远不如:娱乐,军事,体育,游戏等。哪怕是历史,受众也比书法多得多!
书法领域由于受众数量太少,因此在社会的影响力自然就不足。就算你在书法领域有一定的造诣,除了圈内人士,外界也是鲜为人知。除非你绝对的顶级大师,还得在其它领域也有所贡献。不然的话,您依旧是“成就”平平,总有逾越不了的鸿沟!
三:天赋
天赋!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东西!
可能有人会认为“天赋”是天生就赋有的一种本能!在我看来,其实不然,“天赋”应该是一种后天赋有的能力。也就是说,这种能力是要经过你长时间的练习与训练才能拥有的。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当然,每个人的悟性不同,训练后的效果会有所差异。但悟性不是主要,毅力才是关键。
巴西的足球世界闻名。从贝利到罗纳尔多,到小罗(罗纳尔迪尼奥),再到内马尔。在世界足坛上人才辈出,叱诧风云几十年。
都巴西人的足球天赋过人,可又有谁想过这些世界球星平时在训练的时候流了多少汗水?加上足球在巴西是人人都踢,踢的人多了,踢得好的人自然也就多,再加上巴西人用心培养人才,出几个世界级的人物很是正常。就如同我们中国的乒乓球一样,也是世界无敌。道理是一样的!
说回书法,由于之前讲的书法受众人数太少,想要写得好的人自然就更少。写得好的人少了,要想培养出大师级的人物也自然就是凤毛麟角,难之又难!
在这些没有接触书法的人中,又有多少是所谓的“天赋异禀”的人给埋没掉了?痛哉!
结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四:心态很重要!
书法:说是一种艺术的修炼,不如说是人一生的修炼!
书法作为华夏文明精粹之一,不单单是技艺方面的修炼,更重要的是品德修炼。只是在衡量一个人道德品德时的参考因素之一。
一个人的道德品德如果不行,那么他在书法方面的技艺就算是再高明,那也是得不到世人的认可的。
因此,书法是修身养性的一剂良药,绝不是博取功名利禄捷径。
结语:乐天知命,随遇而安,虚怀若谷,荣辱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