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本氏甲状腺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代银票防伪技术有多厉害 [复制链接]

1#

中国最早出现的货币形式包括骨贝、玉石贝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贸活动的增大,大宗贸易需要携带大量金属货币进行交易,这带来了不便和麻烦。因此,人们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引入一种凭证来替代金属货币,以简化交易流程。解决这一难题的办法就是银票的出现。在古代,银票是一种纸质的货币信用凭证,被称为“交子”,它的出现方便了商贸经济活动,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同时,作为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之一,银票对世界货币发行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人们质疑古代的银票为何几乎不会被伪造时,史料记载显示,这一现象确实极少发生。这是因为在中国北宋时期,商贸活动迅速发展,经济水平较高,商人们在进行贸易时,经常需要大量货币。据史学家陈寅恪的观点,在北宋时期,商人们普遍守信用,因此银票可以随时兑现,这种信誉保障使得银票发行初期几乎没有伪造现象。

古代的“交子”在很大程度上便利了商人之间的交易,省去了大宗交易时的许多不便和麻烦,因此在民间越来越受欢迎,使用也更加广泛。最初,“交子”只是一种存取款凭据,而非货币。随着不断的使用和流通,一定规模后,“交子”开始统一制作成了特定格式,并作为一种新的交易方式向市场发行。这时的“交子”才具备了铸币特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银票。但是,私人银票正式投入使用后,出现了不小的弊端。

《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民间缺乏货币,私下以交子为市。欺诈行为层出不穷,刑事案件也大幅增加。”一些不良银票铺户利用非法手段欺骗商户,私自挪用客户存款,经营不善一走了之,或者滥发银票导致无法兑现等行径,给社会经济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官府看到银票在商业活动中的效益,以及民间流通的混乱情况,决定接管银票的发行和管理。官府接管银票的制作后,对其制造流程、用料工艺、防伪技术等方面都做了更严格的要求。

不仅在宣传方面作出警示,还写入了法律条例,加以管制实施。从此,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得以正常发展,并从原来的地方逐渐扩展至全国范围内的流通。银票由官府统一管理后,仍有人企图伪造,但由于制作银票的过程十分复杂,工艺技术也不是外人能轻易得知的。即使有一定财力的人也无法探究其中的奥秘。基于此情况,他们不得不放弃伪造的想法。那么,这银票到底有什么秘密,让想造假之人望而却步呢?

银票的制作及防伪方面,首先在选材方面极为严格。纸虽然是最基本的材料,但在选择和管控方面却是非常严格。首先所用的纸必须具有特殊性,必须与市面上普通的纸有所不同。另外,官府统一管理银票用纸的使用,禁止在市面上流通,因此普通民众很难买到。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记载:“所有纸质材料,采用楮树皮、桑穰、芙蓉膜等,用于制作纸张……其中最精制的纸张十分洁白,专供书写、印刷、包装使用。

”宋朝时期,银票所用的纸张就是采用由楮皮制作而成的川纸。中国古代银票的制作具有许多独特之处。首先,银票所采用的纸质具有柔韧性好、光亮洁白、耐久持久等特点,这种纸不是普通造纸工厂能够生产的,因此非常适合用于印刷银票。在明朝时期,银票所使用的纸张材料与普通纸有所不同,采用的是桑皮纸,因其独特的颜色,更柔软、更耐用,并且更加难以伪造。

据悉,中国明朝于年发行的“大明通行宝钞”便是采用桑树皮纸制成的,如今藏于英国剑桥大学电子图书馆内,上面的字体和画面依然清晰可见,足以说明这种纸的耐久性。而到了清朝时期,银票所用纸料则是采用高丽纸与其他纸料混合制作而成,这种特制的材料更加难以仿造。官府在银票更新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为了有效地防止不法之徒的造假谋利,官府会不定期地更新银票,并且发行周期很短,使那些想要伪造银票的人无所适从,增加他们的造假成本,始终无法跟上银票的发行节奏。此外,一旦新的银票印好后,官府还会将这批银票的相关配套材料,特别是印刷模板全部销毁,不留一丝痕迹。在银票制作方面,官府印制的银票通常会配上一些精美的图案。

这些图案选材广泛,有名家所画的花草树木,也有神仙画像,还会以手工刻画的方式在旁边印上精美的花纹。宋朝时代的银票图案以人物、花草为主,也会用花纹做边框;而清朝则以龙的图案为主,图形复杂,更加不易模仿。正版银票的图案各具特色,线条粗细各异,甚至在某些细节之处更为巧妙。这也意味着对工匠的刻画水准要求极高,不是一般的内行人很难模仿出一模一样的效果。

更为巧妙的是,官府在制作银票时还会高薪聘请一些能工巧匠,在上面刻画文字作为防伪的一种手段。雕刻的文字细小,技艺要求很高,没有超一流水平的雕刻高手是很难胜任的。雕刻的内容以名人作品为主,字数较多,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有三百多字;朱柏庐的《朱子治家格言》,则有五百多字。而且排字的顺序每两年会更换一次,变化规律是不传之秘。古代银票的印制完成后,需要从库房运送到各地官府,再由地方官府分发到民间使用。

这个看似简单的程序却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当时的社会治安一直都是一个大问题,强盗活动时有发生。而且,如果运送距离过远,在一些朝廷无法覆盖的地方,官员还有可能私吞银票。为了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官府给各级负责银票管理工作的官员以及各个银票铺户都配备了一枚印章。在使用银票时,必须盖章才能生效,否则就是废纸一张。即使通过一些手段拿到银票,也是无效的。

如果出现印章不对或者印章缺失,可以通过逐级排查找到源头,解决银票可能出现假冒的各种情况。另外,银票中采用了一种防伪技术,名为“密押”。实际上,“密押”就是一种印在银票上的暗语,类似于文字密码。如果不清楚它的规律,是无法获得真实信息的。每个银票铺户使用的暗语不同,各有特点,经常会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官府设立了鉴别机构,专门负责鉴别银票真伪。

那些专业鉴别专家基本都具有很高的鉴别本领,通过手模、目测,就能鉴别出银票的真伪。鉴别机构的出现对造假者是一种打击,能有效阻止假银票的出现和流通。同时也减少了商人之间产生的矛盾,对商贸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保护作用。而官府通过立法对造伪者进行严惩,会在银票上写有“伪造者处死”字样,通过律法重典对造假谋利之徒处以极刑,以作震慑。宋朝明确规定,制作假银票的人要被处斩。

元朝也有类似的刑罚,到了明清两朝处罚更重。不仅造假本人要被处死,还会连累家人。综上所述,尽管造假行为是因为有利益的诱惑和丰厚的回报,但面对如此难寻的材料、难搞的制作技术以及独特的防伪措施,再加上要面对的重判刑罚,让很多想通过伪造银票谋利之人彻底打消了念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