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副院长龙云铸
年10月5日,HarveyJ.Alter、MichaelHoughton和CharlesM.Rice三位科学家因发现丙型肝炎病*共同获得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三人对丙肝病*的发现,让病*的检测成为可能,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病*的传播,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可以治愈。
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一个新的病*,同时建立对这一病*的研究方法,从而最终找到药物来治愈这一疾病。
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不同性别、年龄、种族人群均对丙肝病*易感。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年全球万人有丙肝病*感染,40万人死于丙肝病*感染引起的肝硬化或肝癌;我国约万例丙型肝炎患者。年以前接受过血制品治疗的人群,丙肝病*感染率约20%;吸*人群(包括社区或公共场所的*品吸食者、静脉药瘾者、自愿或强制接受戒*或美沙酮治疗人群)丙肝病*感染率约为50%;血液透析人群丙肝病*感染率约为7%。
丙肝病*主要经血液传播,途径包括:1)经输血和血制品、单采血浆回输血细胞传播。我国自年开始对献血员筛查丙肝病*抗体,年开始对献血员筛查丙肝病*核酸,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已很少发生。目前就诊的患者中,大多有年以前接受输血或单采血浆回输血细胞的历史。2)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包括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文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丙肝病*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静脉药瘾者共用注射器和不安全注射是目前新发感染最主要的传播方式。3)母婴传播。丙肝病*感染母亲,母婴传播的概率高达4%—7%;
拥抱、打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丙肝病*。
感染丙肝病*后,85%的患者转为慢性病型肝炎,大多数患者没有任何症状,通过体检往往可以发现肝功能轻度受损;病情进展比较缓慢,丙肝病*感染后20年,肝硬化发生率为5%—15%。感染丙肝病*时年龄>40岁、男性、合并糖尿病、嗜酒、合并感染HBV、合并感染艾滋病并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加速疾病进展,肝硬化与肝癌的发生概率显著升高。肝癌发生率在感染30年后为3%—5%,主要见于进展期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患者,一旦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癌的年发生率为2%—4%,输血所致丙型肝炎患者肝癌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丙肝病*不仅导致肝脏病变,还可导致许多肝外器官疾病。大约有30%的丙肝病*感染者存在至少一种与丙肝病*相关的肝外系统损害,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冷球蛋白血症、扁平苔藓、慢性肾炎、糖尿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甲状腺炎、甲状腺癌、心肌炎、干燥综合征等疾病。丙肝病*抗体及丙肝病*核酸阳性,即可诊断为丙型肝炎;丙肝病*清除后,抗体会长期阳性,单纯抗体阳性不能诊断为丙型肝炎。
随着科学的进步,丙型肝炎现在可以治愈了。治疗的目标是清除丙肝病*,清除或减轻丙肝病*相关肝损害和肝外表现,逆转肝纤维化,阻止进展为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癌,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丙肝病*传播。
所有丙肝病*核酸阳性的患者,只要有治疗意愿,均应接受抗病*治疗。抗病*治疗疗程为12或24周(部分基因型的肝硬化患者),我国约60%的患者为基因1b型,可以选择的药物有索磷布韦+来迪派韦(医保用药)、艾尔巴韦+格拉瑞韦(医保用药)、索磷布韦+维帕他韦(非医保用药),治愈率均接近%。
其他基因型的患者,首选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医保用药),治愈率均接近%。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进行治疗前评估、疗效监测、安全性监测与治疗后随访等,专业性强,建议在专科医师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