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国企改革成为时代舞台重头戏之一。八十年代,石家庄走在了时代的前面,马胜利在中国第一个提出“打破铁饭碗、打破铁工资”,成为“国企承包第一人”。
那是年4月19日,马胜利立下“*令状”,正式承包石家庄造纸厂,当上厂长的马胜利,将“打破大锅饭,砸烂铁交椅”,这副对联贴在厂门口,革旧出新,一步步践行他“层层承包、责任到人”,“多劳多得”的经营理念,开启了“马承包”时代。
带领“包”字进城的马胜利
石家庄市胜利大街与和平路交叉口西北角——北道岔,如今是一个高楼林立的名为“明日郡”的住宅小区。这里就是曾经风云一时的石家庄造纸厂的旧址。
年3月28日,石家庄造纸厂门前张贴了一张《向领导班子表决心》的“请战书”:我请求承包造纸厂!承包后,实现利润翻番!工人工资翻番……写“请战书”的人叫马胜利,时任石家庄造纸厂销售科科长。
石家庄市委*校耿国强介绍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大潮奔涌而来,经济体制开始变革,原来计划经济条件下国营企业暴露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几乎跟所有的国营大厂一样,那时的石家庄市造纸厂仍在“原料由国家供给,产品由国家包销”的固有计划思维轨道上惯性前行。改革到来后,国家不再包收购,也不再管收购,往日享受“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待遇的造纸厂,连续三年亏损,上级又给厂里下达了17万元的利润指标。马胜利坐不住了,决心毛遂自荐承包国营工厂。
“请战书”引起了轰动。据时任石家庄市市长的王保华后来回忆,随着改革开始向城市渗透。“简*放权”是当时国企改革的主要思路,年国家要求推动国营企业“承包制”试点,但当时市*府却找不到突破口。正好在这个时候,马胜利出现了。
年4月19日下午,马胜利如愿以偿地在承包合同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当上了造纸厂的厂长。
如今,在北道岔说起马胜利的“当年”,依然能带出很多人的记忆:被誉为“国企承包第一人”的马胜利率先在国有企业打破“铁饭碗、铁工资”,对当时我省经济体制改革产生深远影响。一时间,发明“满负荷工作法”的张兴让、“夏服务”夏继勋、“许引进”许期颐等改革者在省内纷纷涌现。
让国有企业利润翻番的三年
其实,当时的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取得巨大成功。在城市里,个体户已经成为富裕的代名词,但以国营企业为主体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依然迟滞不前。由个人承包国营企业,这在全国应当还是首次。马胜利承包的消息在石家庄甚至是全国成为了一大新闻,马胜利由此一夜成名了。
耿国强说,刚上任的马厂长随即着手多项重大举措,按照“层层承包、责任到人”的经营理念,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称之为“三十六计”和“七十二变”。经营制度改革契合了市场需求,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以销定产”,产品要由市场来决定。同时,业务科长出身的马胜利还在产品结构和销售激励上下足了功夫。
半年后,年10月,*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核心是要“搞活”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马胜利的“春天”来了,年,市一轻局的表彰会上,马胜利受到了表扬和奖励,年当年,石家庄造纸厂盈利万元。这还仅仅只是开始,年,石家庄造纸厂盈利万元,实现翻番,年的万元利润更是超过了造纸厂建厂以来的利润总和。
在耿国强看来,初上任的马胜利签下的承包合同更像是“*令状”:保证今年实现利润70万元,力争万元,明后年每年递增20%。承包三年,如果企业连续亏损三个月,酌情追究承包立状人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他疯了,这简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北道岔附近居住、68岁的赵建明对这段往事还记忆犹新:这个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年11月就基本完成了,然后,不少企业过来学习、参观,这里成为了一个“热点”。
在全国刮起的马胜利“旋风”
马胜利的成功给人们带来了启发,人们称他缔造了“一包就灵”的神话。一夜之间,大江南北刮起了一阵“马旋风”。年7月26日,全国的报纸都刊登了新华社长篇通讯———《时刻想着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好厂长马胜利》。马胜利很快成为炙手可热的新闻人物,各种荣誉纷至沓来。
那个时候,改革热情一下子被激活了,继他之后,石家庄先后有万人大厂国棉四厂、市无线电一厂、市拖拉机厂、市长征胶鞋厂等企业自荐组阁,大多数企业均由原来班子进行了承包。到年10月底,全市98%的工交企业和99%的商业企业,建立了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马承包”马胜利、因搞联合经营和“满负荷工作法”而走红的“张联合”张兴让、“夏服务”夏继勋、“许引进”许期颐等改革的先进典型,并称石家庄经济改革“四大名旦”。
北道岔附近,赵建平回忆起那段历史依然记忆犹新:“全省乃至全国都在学‘马承包’。”赵建平说,很多厂子跟地方*府签订利润指标承包经营合同,约定每年向*府上缴多少利润。在利润指标的倒逼下,他们大刀阔斧进行内部改革,把生产经营各项指标细分到部门和个人,完不成的扣奖金,以这种方式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调动企业上下的积极性。
马胜利也开始“放眼全国”,年,他决定承包20个省、家中国造纸企业,这是一项带有“中国”名头的工程,全称叫“中国马胜利造纸集团”,他一人担任家分厂的法人代表。年1月19日,中国马胜利造纸企业集团成立,马胜利又一次开创性地组建了他的造纸厂托拉斯。至此,他的辉煌达到了顶点。
年下半年,盲目扩张带来的诸多问题开始暴露,年石家庄市造纸厂亏损多万元。年5月,中国马胜利造纸企业集团解散。年,当时56岁的马胜利被免职退休……年2月6日,马胜利在石家庄市因病去世,享年76岁。
改革的步伐从未停下
虽然马胜利的托拉斯梦想以失败告终,但他是全国第一个把承包引进国营企业的成功实践者,就此打响了“中国国企改革的第一枪”。作为中国经济从农村改革转向城市改革的标志性事件,马胜利的名字已被深深镌刻在历史长卷上。
“经营机制的变革,使得企业实现第一次飞跃。”从河钢石钢退休了近20年的老人王希忠曾回忆说,从年到年,企业钢材产量由5万多吨突破到12万吨。乘势而上,企业又在全国率先以转炉工艺冶炼特钢产品,引领我国特钢行业进入转炉冶炼的新时期。
耿国强说,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城市,商品匮乏,物资供应紧张,许多商品凭票供应。当时大家都认识到不改革就没有希望,但又不知该怎样改。许多企业更是“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而马胜利的成功给人们带来了启发,“承包”成为解决计划经济体制下国营企业困境的第一副“药方”,而马胜利之后,国企改革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标志性的人物。
年,马恩华出任保定国棉一厂厂长时,企业处于管理混乱、产品积压、人心浮动、职工发不出工资的困难时期。马恩华负重奋进,锐意改革,以“拼搏”精神,改变了企业的贫困面貌,年实现利润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固定资产净值相当于年的10倍。
年,邯钢全面推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其基本内涵是模拟市场价格核算,将成本与效益挂起钩来,将效益与分配挂起钩来,并以成本否决为杠杆,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局面,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当家理财、精打细算、加强管理、深挖潜力的积极性,进而达到个人增收、企业增效的目的。这一模式被认为是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决定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具有普遍适用性。后来被总结为“邯钢经验”,国务院正式将其经验向全国推广。
领风气之先,马胜利们以其“永动机”似的坚韧,诠释着第一代改革家强烈的责任和使命意识。而其实,改革从未停止,随着改革的深化,国企开始向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深水区”挺进。年*的十五大奏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强音,又一次被“松绑”的企业纷纷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轻松上阵。几年之后,国企改革开始由改制向战略性发展转变。其中,中小国有企业以破产重组形式为主,大型国有企业则寻找战略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燕都融媒体记者杨佳薇)
本文来源: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