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民族时报」
“在我小时候,麻洋村有多人在纸厂造纸,那时候麻洋纸很受欢迎,周边几个乡镇和玉溪新平的客商都抢着买,现在,只剩我们一家了。”日前,记者在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和平镇麻洋村麻洋纸厂见到了今年62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麻洋古法造纸技艺传承人罗志兴,见有客来,他开心地拿出一捆今年刚做好的麻洋纸,打开了话匣子。
麻洋纸厂始建于明代,后遭火灾焚毁,于清代重修,至今仍完好保留着已延续多年的72道古法造纸工艺。
“造纸是个力气活和耐心活,工序繁杂耗时长,从上山采集原料到碎竹、蒸煮、打浆等各道工序都需要尽心尽力,随着花样繁多的工业纸张进入市场,这门手艺挣不了钱,大部分会造纸的纸匠都改了行。”罗志兴出生在麻洋村一个古法传承制造竹纸的家族,是家族的第6代传人,从12岁学艺开始,见证了麻洋纸厂的兴衰变迁。如今,他最大的愿望便是希望这门古法技艺能够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一技艺。
把纸浆放入抄纸缸中兑以适量清水搅拌,至纸浆均匀漂浮时,两手握住竹帘,浸入缸中,前后左右一晃,一层纤维就上了帘,每抄一次就是一张纸……为了不让祖辈传下的技艺在自己手上失传,多年来,罗志兴一边坚持造纸,一边靠务农维持生活。每有来客,他总会兴致勃勃地展示造纸技艺,即便亏本也从没考虑过放弃。
为进一步做好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扬,年,在当地*府部门的帮助下,麻洋古法造纸技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项目,罗志兴也成了非遗传承人,麻洋纸再度走进了公众视野。
据了解,近年来,镇沅县不断创新理念,开展一系列对非物质文化传承项目地传承保护和宣传推广。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推动下,罗志兴获益良多。现在,大家一提到麻洋村,都知道那里有个历史悠久的造纸厂。因为来客很多,罗志兴和儿子还在家中开起了农家乐,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如今,为了更符合市场需求,罗志兴不断对生产工艺中的技巧进行攻关和改进,把传统工艺中只能用桦竹作原料的局限性改为所有竹子都可做原料的广泛适用性,使麻洋纸由过去的粗变细、由橙*变白*、由凸皱变平滑,提升了产品的市场前景。
罗志兴表示:“除了要将技艺传给儿子和孙子,还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传承这门手艺。”
民族时报
民族家园时代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