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本氏甲状腺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从额济纳纸说起,谈谈西汉至东汉年间,
TUhjnbcbe - 2023/3/22 20:57:00
中科医院以品质领跑行业 http://m.39.net/news/a_5972929.html

西汉劳动人民在制作丝纸的基础上,经过改进发明了麻纸(如灞桥纸,罗布淖尔纸等)。不过,当时造纸业,产地有限,产量不多。因此,这种麻纸暂时还缺乏与简、帛竞争的力量,社会仍以简牍和缣帛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一、竹简、缣帛、麻纸同时使用的汉代

竹简笨重,使用不便。如汉武帝刘彻登基做皇帝之时(公元前年),有个名叫东方朔的齐国人,用竹简给武帝写了一个“奏本”,奏本中“文辞不逊,高自称誉”,用了竹片三千枚。管事的官儿只好派两个人抬进宮去。这一大堆竹简,刘彻依次读下去,两个月才看完(《史记滑稽列传》)。另外,竹简存放的时间不能太久,否则容易裂损。穿简的绳索一断,竹片散乱,不可收拾,使用和保管都不能令人满意。

缣帛与竹简相比,虽然具有柔软、平滑、轻便,易于运笔等优点,但是,帛的价钱昂贵,且不易久存,难以普遍推广使用。汉代一匹缣帛(2.2×40汉尺)的价钱当时可买六石(汉斤)大米。在贫富悬殊的封建社会里,普通的“布农之士”哪能用得起缣帛呢?而且在缣帛上写的文章,查阅一处要将全幅慢慢展开,耐心寻找,又不便核对,使用起来也麻烦。故后汉书写道:“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年至年初,先后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和三号西汉墓葬中发现了九百多枚竹简,同时还出土了十二万多字的帛书以及五幅精美的彩绘帛画。这反映了在汉代我国南方使用竹简和缣帛情况。

纸作为一种新的书写材料,兼有竹(简)木(牍)价廉,缣帛表面平滑的优点,又没有竹木笨重,缣帛昂贵的缺点,纸可以抄得像绢那么薄,量小质轻,便于携带,价钱便宣,利于普及;同时也适于书写,是记事的好材料。因此,纸在初制时期虽然质量较差,但仍受到群众欢迎。

由此可见,我国汉代是同时使用竹简、缣帛和麻纸等书写材料的。

二、“额济纳纸”的发掘,东汉时期麻纸已经流传到了边远地区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简、帛与麻纸相比,缺点日益突出,而麻纸的优点日益明显。

西汉末年,以绿林、赤眉和铜马*为主力的农民起义,打击了封建统治,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也随之活跃。造纸在民间少量制作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东汉中期,“尚方”中的工匠利用树肤(皮)、麻头、敝布(旧布)、渔网等为原料,生产了一批质量较好的纸张,提高了造纸业在社会上的地位。

年在当时的内蒙额济纳河岸旁的汉代烽火台下,发现了一张古纸,被命名额济纳纸。据报道,这张纸已经揉成团,上面写了六、七行字(不全),纸质粗厚,帘纹模糊,经鉴定是麻纸。在同一地点还发掘到七十八枚木牍,从上面所记的内容判断可知木牍大都是东汉永元五至七年(公元93至95年)的兵器登记册,其中也有一根永元十年(公元98年)的“邮驿”(古代送信的转递站)记录。故有人认为这张纸当是公元九八年的故物。

由于这张纸并不是跟木牍一起同时出土的,虽然在同一地点,但是土层的部位不同,如果以木牍上的年号断定纸的年代,似欠严密。而且,木牍可能不会是当年登记、当年作废。只有在放弃烽燧之后,烽燧里的物品才被埋进土里。

査《后汉书西羌传》,卫戍额济纳的汉兵,应当是永初元年至四年(公元至年)在西羌等族“残破并凉”的那个时候撤离的。又根据纸上的残字推测,这张纸最迟大约是在永初三、四年(公元至年)被处理后埋到沙漠中(《科学通报》年10期)。“额济纳纸”被发掘出来,使我们了解到东汉时期麻纸已经流传到了边远地区。

三、“旱滩坡纸”的出土,东汉晚期的造纸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

年1月8日我国甘肃省武威县的旱滩坡地区,发现了一座东汉晚期的墓葬。在清理过程中收集到男女尸各一具(衣着已烂,仅存骨架)和三十件器物,并出土了若干片东汉古纸(《文物》年1期)。它们被称为“旱滩坡纸”。

该纸是装钉在木俑牛车模型的两侧,并沿辕杆粘附至车底。纸已裂成残片,最大的面积为5×5厘米。纸片多数因长期老化而呈褐色,其中有两片由于夹在中间(原纸折成三层),保存较好,却是白色,且柔软,有一定的强度。纸上留有文字墨迹,笔画粗壮,可惜不完整,难以辨识。据化验,旱滩坡紙系麻类纤维所造,纸质细薄,纤维交织较紧密,比过去出土的早期麻纸(如西汉灞桥纸等)的质量要高。这说明东汉晚期的造纸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

据研究,公元年(汉桓帝刘志和平元年)及公元年(汉桓帝延熹八年)在我国甘肃、西域楼兰地区(今*)已能生产纸张。

公元年(汉灵帝刘宏中平二年)中原地区有个名叫左伯的造纸能手。据《三辅决录》中称:

“左伯,字子邑,东莱人(今山东省掖县),擅名汉末,甚能造纸”。

可是关于左伯的详细生平,在有关史书中并未查到,只有“善造纸”等寥寥数语。公元五世纪齐人肖子良写给王僧虔的信里说:“子邑之纸,妍妙辉光”,所谓“妍妙辉光”,是细匀而有光泽,由此可知左伯纸的质量是比较高的。

四、士大夫阶级却仍以能使用缣帛为荣

东汉时虽然有纸可用,并且纸张质量正在不断地改进,但是,士大夫阶级却仍以能使用缣帛为荣。

《北堂书钞》写了一个崔瑗赠书的故事:东汉时有个人叫崔瑗(字子玉),是贾逵的学生,他给朋友葛元甫(即葛龚,生于一世纪末至二世纪初)写信,大意是:送上《许子》十卷,由于经济不宽裕,买不起帛,只好用纸写,表示十分抱歉。很明显,如果崔瑗有钱买帛,那么他就不会用纸了。这说明一部分思想保守、落后的人,往往拒绝采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

参考文献:

《史记滑稽列传》

《后汉书西羌传》

《三辅决录》

《北堂书钞》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额济纳纸说起,谈谈西汉至东汉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