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四大发明之一的中国造纸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巨大地推动作用,但直到近代,外国机器制造的纸才传入了中国,并且正在迅速地取代那些粗糙的土纸。然而旧的造纸方法在偏僻的农村里依然还存在,用以制造土纸最常用的原材料是稻草、毛竹、桑树枝。古代在造纸地区的路上经常能够见到苦力们挑着一捆捆的毛竹和桑树枝去造纸作坊作为造纸的原料。
预备:稻草扔熟石灰水里,以加速腐烂浙江省的造纸业主要集中在富阳这一带,在这儿仍然还在生产的纸主要有三种。根据使用的原材料,造纸的步骤也会有变化。在生产草纸的时候,先把稻草堆在露天里,并且不断地往草垛上泼水,并在两周之内不时地翻动草堆,或将其重新垛一下。由于在这段时间内稻草一直保持着湿润,所以稻草纤维也已软化。两周之后,这些半腐烂的稻草被放进一个池子,并将其跟熟石灰混合在一起。大约磅石灰比磅的稻草,再加上一些水。然后再牵一头水牛到那个池子里,在那儿践踏20-30分钟,以确保熟石灰与稻草完全混合在一起。接着,人们会把浸软的稻草从池子里捞出来,堆积在一起。中国人说,只要那堆腐烂的稻草冒出水汽时,就需要将它翻个身了。这个腐烂的过程一般会持续三四天,在这段时间里,草垛大概要翻四五次。
取出混合纸浆,小孩牵头水牛践踏纸浆上浸渍过程完成之后,纸浆被从池子里捞出来,放在一个水槽里。人们会再次牵来一头水牛践踏纸浆。这之后纸浆会被装进粗麻布口袋,袋口扎紧之后,投入邻近的一条小溪,让小溪中的流水反复冲洗,石灰被洗净之后,再拉出水面,挤去麻袋里的水分,使麻袋里只留下了一大块均质的纸浆。
装袋反复浸入流动的河水中,洗去石灰使劲拧麻袋颈部,挤掉纸浆中的水分纸浆被再次放入一个长42英寸、宽18英寸、并有三条腿的纸槽,和上清水。造纸到了这一步,就需要特殊的技艺了。造纸工站在茅屋工坊的纸槽后面,手里拿着一个做工精细、长方形、并分为三层的筛子。他把筛子放入纸浆和水的混合体内,通过快速的左右摆动,使得筛子的底层形成一层薄薄的纸浆。
快速晃动筛子,使底部形成一层薄薄纸浆在很快将多余的水滤干之后,他就将筛子翻转过来,把那层纸浆倒在身边一堆同样的纸浆上。这堆纸浆半成品被放到压床中轻轻地压一下,以挤出纸浆中的水分,并被送到造纸工坊内的另一个茅舍。在那儿,工匠家里的女人们会把纸一层层揭下来,并拿出去,在阳光下晒干。草纸晒干之后,就被收起来打包,并磨光草纸的边缘,然后到镇里集市上去售卖。
放入木压床,轻压除去纸浆中大部分水份半干的一层层纸浆剥离开来,以形成纸张选个避风处晒纸,以免阵风刮来弄破纸用一木框夹住一捆纸后,用磨石锉平边缘苦力们挑着一捆捆的草纸成品到集市上卖至于材料上,用毛竹制作的纸质量要比草纸好。生产过程也更长。只有刚长出来的新竹才能用来造纸。砍新竹的最佳时间经计算是在夏至后的20天内,即毛竹长出叶子之前。
毛竹会被纵向劈开,并在熟石灰池里跟石灰搅拌,并浸泡40天。虽然被浸软,但毛竹仍然保持着原来的形状:这时毛竹会被从熟石灰池子里拿出来,成捆地进行清洗,以除去石灰。之后再放入池子,盖上稻草,再浸泡40天。
此时的毛竹已经完全被浸软,再捞上来,把毛竹外层的*色纤维和内层的白色纤维劈开。就这样产生了*色的纸浆和白色的纸浆。白色纸浆含石灰量很少,因此也不需要太多的清洗,所以直接就可以放入纸槽,用做草纸的方法做成纸胚。*色纤维更为坚硬,所以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浸软为纸浆,并且含有更多的石灰,所以会等到第二年春天再做处理。届时*色纤维就会完全被泡软了,由于那时有许多水,石灰可以被洗净,纸浆可以用平常的方法做成为纸胚。这些竹纸跟桑树枝做的纸一样,都可以用来制作纸币、葬礼上用的纸人,以及纸伞等日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