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在往年的体检报告中每5人就有1人被查出甲状腺结节,由此可见甲状腺结节已逐渐发展为常见疾病。
甲状腺疾病包括各种各样的疾病比如甲亢、甲减、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等,目前尚无一个对甲状腺疾病总体发病率的调查,但针对具体疾病表现如下:
甲亢发病率大约为1%;甲减发病率约为0.8%到1%;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可高达20%到67%。
而生活中的很多行为都会引发甲状腺疾病的出现,如生活作息、饮食习惯以及环境因素有着密切关系。甲状腺疾病的有效预防在于平时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心情放松,不要过于激动,不要过度劳累,也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
对于一般人群来说,日常膳食来源的碘已经完全能够满足机体所需,没有必要再补充其它各种含碘营养补充剂和强化食品。
孕妇、乳母等人群由于生理特性,每日需求量高于一般人要保证碘的需求,已经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甲状腺疾病的患者,要严格限制碘的摄入,应该选择无碘食盐。
01浅析甲状腺功能异常的3个原因
1、不注意合理的饮食安排
甲状腺患者,经常偏食或挑食会引起营养不良。如果在饮食过程中碘摄入量异常,如过多或过少,对患者的甲状腺健康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危害。
有些患者常年吃的食物中由于严重碘不足,从而影响甲状腺功能,平时应该多吃海带、紫菜等海产品,及时补充机体所需要的碘元素。
2、辐射危害
由于经常接触辐射性物质,或者周围环境污染较严重,对患者的内分泌健康带来影响,甚至会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
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可以选择服用药物来稳定控制病情,如果病情严重,可以通过手术来切除病灶。
3、先天性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
甲状腺功能异常的诱发因素较多,如:有的患者如果出现了先天性发育缺陷,容易诱发甲状腺疾病。
由于先天性原因,可能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正常合成分泌,导致患者甲状腺激素生成不足,从而诱发甲状腺方面的一系列疾病。
02甲状腺不好的人,不能吃*豆?
*豆就是大豆,它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所含有的蛋白质是鸡蛋的2.5倍,也比猪肉高两倍。并且它可以拿来制作豆浆、豆腐、油漆、人造橡胶等物品。
原产于中国,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古时候人们称它为“菽”。大豆经常被用来制作豆浆、豆腐,还可以用它来酿制酱油。
大豆的营养非常的丰富,它所含有的蛋白质是鸡蛋的2.5倍,也比猪肉高两倍。并且大豆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所需的比值,就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消化。
自从养生意识提高之后,很多人选择在平时适量吃些*豆来达到养生的目的,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既然*豆具有养肾保健的功效,那么他的负面作用也被人们所猜测。
网上有人认为:甲状腺不好的人不能吃*豆,因为甲状腺疾病高发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脱不开关系,于是认为*豆是甲状腺疾病的加速器,患有甲状腺方面疾病的人不能吃*豆。
这种说法一经提出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热议,那么究竟是否可信呢?不妨来听听医生怎么说。
内分泌科主任认为:
*豆与甲状腺疾病的发生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对病情没有任何加重,反而适量吃*豆可以有效改善甲状腺患者的高代谢问题。
任何食物的摄入量都应该有限制,一次性吃太多*豆容易引起腹胀、消化不良,甲状腺患者在饮食上应该多加注意,改变以往的饮食结构,严格限制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摄入量。
同时,不能吃油腻、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做到不吸烟、不喝酒,远离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防止病情恶化。
03忠告:2种补品不戒掉,或加速癌变
1、动物内脏
动物内脏中含有大量的胆固醇,会对人体代谢造成很大负担,而人体代谢需要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行调节,代谢负担过重会刺激甲状腺持续分泌激素,导致甲状腺出现异常病变。
2、红肉
红肉即烹饪前颜色为红色的肉类,如牛肉、猪肉等均为红肉。红肉富含血红素铁,有研究证实,血红素铁可促进肠道内亚硝基化合物的生成及结肠上皮细胞的增殖,造成脂质氧化,从而增加患癌风险。
美国此前有一项研究发现,每周食用红肉的次数达到5次以上,结肠癌的发病风险相对于每周食用红肉不到1次的人要高出2.57倍,除了结肠癌,摄入过多的红肉,还可增加胃癌、食管癌、肺癌等癌症的发病风险。
04延伸——甲状腺结节会变成癌症吗?几率有多大呢?
甲状腺结节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的疾病,简单来说,只要在甲状腺上面长了东西,一般就统称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疾病当中最常见的一种。
可能是甲状腺慢性发炎所造成,也可能只是细胞增生,经常健康查体都会查出很多人有甲状腺结节。据统计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根据检查手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成年人去做B超检查,大概有20%-40%的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年龄越大的可能比例越高,有20%-40%正常人群的人,可能能检测出甲状腺结节。
所幸大部分的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要判断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的,可以透过非侵入性的超音波检查。
通常恶性甲状腺结节在超音波里看起来会比较不光滑,边缘不规则或是不清楚。如果超音波仍然无法排除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话,则会再进一步做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这是以一根空针刺进结节内,抽出少量细胞进行病理检查,来判断是良性还是恶性。
不过,有时候一次的细针穿刺,不一定能抽到恶性细胞,因此如果有怀疑,仍需要定期追踪,重复再做细针抽吸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