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马猫
造纸术是我们四大发明之一,据《后汉书·蔡伦传》:“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称‘蔡侯纸’”。后人将蔡伦向汉和帝刘肇献纸的公元年,作为纸的诞生年份。造纸术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华夏文明也因此有了记载。
寺台造纸术是甘肃省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而它因流传于甘肃省康县寺台乡一带,所以被称作寺台纸,当地群众又叫“抄纸”。寺台造纸术为纯手工技艺,造纸工序复杂,环环相扣,成品纸质绵韧、手感润柔、纸面平整、切边整齐洁净,是当地延续和流传着的传统手工技艺,是古代劳动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
手工造纸历史悠久,相传18世纪初的清康熙末年由陕西省传习至康县,至20世纪80年代,一直都是康北农村农民家庭副业收入的重要渠道。据考证,年—年在巩集、大堡、寺台、云台、大南峪、贾安等乡镇,共有纸农余户,年造纸2.5万担。解放后,年,由于破除迷信,对用作祭奠的土法造纸被迫停业,年,私营造纸业又开始兴起。解放初期手工造纸是康县农民最主要的创收途径之一,并形成了一定规模,产品远销兰州、陇西、青海等地。
寺台手工造纸生产工序复杂,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造纸七十二道手,上墙还要吹一口。手工造纸是以构皮、竹穰、滑草藤、油柏叶、五味子藤等为原料,先分别制成皮料浆和草料浆,然后按不同比例混合,添加藤汁抄制纸品,制出不同品种的纸张。整个生产过程有72道工序,主要包括:分备料、原料加工、挑拣、蒸穰、碾穰、刀切、砸穰、淘穰、打捞、石子记数、榨水、上墙、撕下捆扎、刀切剪齐等。
造纸的主要器具和设施分为如下几类:一、青檀皮制作:柴刀、选皮台、皮碓、切皮刀、切皮桶、料缸、袋料池、料袋、扒头。二、草料制作:钉耙、切草刀、蒜锅、鞭草棍、洗草箩、洗草池、进草筛、草碓(碾)、泡草池等。三、制纸:纸槽、水碗、帘床、纸帘、梢额竹、滤水袋、滤药袋、泡腔桶、扒头、纸板、纸榨、抬纸架、晒纸架、枪、柱纸台、掸把、裁剪纸刀等。依据造纸工艺之粗细,原料之优劣,所造纸分为经板、改良、四才、二连等四种。每年造纸期为10月至翌年3月,多在农闲季节。一些造纸作坊利用废纸、废书报、旧纸箱等作原料造纸,不仅增加了原料种类,并有效保护了自然环境。
康县寺台造纸术历史悠久,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价值、工艺价值和经济价值。造纸术延续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游离于现代技术之外,除了给当地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之外,更重要的是作为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为世人称道。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延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造纸工艺流程复杂,这些生产技艺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智慧的结晶,且难以为工业化技术所替代,它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技术基因,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寺台手工造纸术最大的特点是从原料加工到成纸工序全由手工完成,长期以来造纸技艺全靠师徒传承,世代相传,如今有关造纸的工艺流程已出了不少著作。近年来,康县造纸术得到康县各级*府和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县乡两级就从成本费用、植物原料采集等方面给予了优惠扶持和资金投入。目前,康县寺台乡境内参与造纸人员,经统计约为人,用于造纸术相关资料的收集、保护、整理和建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