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本氏甲状腺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国印刷术,护佑人类文明薪火的伟大创造
TUhjnbcbe - 2023/10/15 16:05:00

衡量文明起源的标准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城市规模(居民达到人左右)、文字、大型礼仪建筑和冶金术。其中,文字是最重要的标准,因为文字可以将人类的思想结晶记录下来,使其超越时空限制得以传播和积累。但是,最初的文字记录无疑又是脆弱的。在印刷技术发明之前的文字记录复制是以手写传抄方式进行的,学术界将这一时期称为“抄本时代”。其最大的特征是无法批量生产,并且在抄工逐字逐句抄写完成过程中费时费工,极不利于文化传播。当时由于没有印刷复制的手段,许多儒生要不远千里前来抄写,可见其中的不便。而之所以要由官方发布统一的文本,《后汉书》中记载得清楚,是“正定六经文字”,这就引出手抄文献的另一大弊端,即在传抄过程中,由于有意或无心的原因,使得文字出现不同程度的错漏改变,最终形成不同的文献版本,这在很大程度上给知识的准确传播造成了障碍。

这种抄本时代文献版本多歧的情况已经被出土文献所佐证,如《礼记》中有《缁衣》一篇,上博楚简和郭店楚简中都发现了这篇文献,与传世本《缁衣》相比,两篇竹简均有不同表述处,如传世本言“好贤如《缁衣》”,上博本和郭店本均作“好美如好《缁衣》”,而上博本和郭店本之间也有诸多不同。这种不同,不限于单个字词,甚至出现章节之间的区别,如《汉书·艺文志》中就记载与今天通行20篇的《论语》不同的版本,一是共21篇的《古论》,有两个《子张》篇,还有一种22篇的《齐论》,多出《问王》《知道》两篇。这都与手抄文献复制、流传过程中的不稳定性有关。手抄文献还有一个致命缺陷,就是因抄写费工耗时而无法大规模复制,容易导致承载人类智慧结晶的文献遭受灭顶之灾。广为人知的就是“焚书坑儒”的例子,当时丞相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

虽然秦二世而亡,至汉惠帝除“挟书律”,仅短短二三十年,已经造成大量先秦文献的丧失,如《尚书》靠伏生藏于壁中得以保存,然也佚失大半,仅余28篇,而《诗经》因为其便于咏歌记诵,不纯靠文字记录,才得以保全。印刷术的发明,使文献典籍得以大量复制,成本大大降低,而且传播和获取的速度都远远胜于手抄时代。同时,在印刷之前,印制者往往也会搜集文献典籍的不同版本,仔细比对校勘,尽量呈现出一个公认的和完善的版本,印刷复制避免了手抄传播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因此,印刷术发明后,文献存世量大大超过了前代,这从清人所编两部总集《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和《全唐文》体量可知,前书为唐前文总集共余卷,后书为唐代总集,已经有卷之多,而唐代正是印刷术的发明时期。到了宋代,印刷术更为广泛传播,其存文献也海量增加。当代学者编纂的《全宋文》收录近万名作者的17万篇作品。

所以,印刷术的发明使文献在复制、传播、保存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它对于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培根曾将印刷术与火药、指南针并列,认为这三项发明一起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况,钱存训认为:“几乎现代文明的每一进展,都或多或少地与印刷术的应用和传播发生关联。”中国印刷术诞生的背景印刷术产生于中国,主要有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种方式。其中,雕版印刷最先产生,也是历史上印刷方式的主流。雕版印刷是将要印刷的文献纸样,覆在枣木或梨木等制成的木板上,雕刻后形成反向图文,在雕好的木板上刷墨,覆上白纸,再用干净棕刷刷过,得到印刷品的文献复制方式。印刷术的产生有物质、技术、文化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纸和墨的产生。中国在公元前就已经有了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更是家喻户晓。墨的出现时间就更早了,我们从发现的殷商时期的甲骨上能看到除刻辞外,还有用朱或墨书写的文字。

值得一提的是,印刷术本身对纸的质量是有要求的,用于印刷的纸张必须满足吸墨、柔软、轻薄、有韧性等特性,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六朝唐人写经用纸已经完全符合这些要求了。不过,纸张和墨并不一定导致印刷术的产生,这二者的出现和印刷术的出现中间相隔了非常长的一段时间,因此印刷术的诞生还必须有其他因素的催化。其次,学术界普遍认为印刷术的技术先导是印章捺印和拓印碑文。古代中西方都使用印章,西方印章最早出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时间早于发明文字书写。中国印章可溯源于商代,历西周、春秋战国发展,到秦汉时期,印章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中西方印章使用方式大体相同,即将印章打在泥、蜡等物上,作为印信,如传递文书时,将写有文书的木牍有字一面合上,外面用绳系紧,并在绳上粘上封泥,打上封印,避免中途被人打开。

同时,中西方印章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外观上。西方印章多为圆形或椭圆形,上面多为图案,而中国印章多为方形或长方形,上面多为文字[15]。一个合理的推测,中国的印章如果印面变大,上面所能容纳的文字量也增大,材质从铜、石等改为木质,则会非常接近于后世的雕版印刷。区别在于印章是印出文字,印刷是将纸张放到印版上刷出文字。这种印章是道家进入深山中,随身佩戴,用于驱除虎狼及各种山精魅怪的一种厌胜法物,带有明显的宗教信仰色彩。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印章印面颇大,所容字数已经达到一百余字,完全可以看作一块文字雕版。与雕版不同的是这种印章是印在泥上,因此今天能看到的早期印章都是白文印,也就是印面上的字体都是阴刻凹陷的,印在封泥上后显示的文字则是突起的。这种现象要差不多到南北朝才慢慢改变,之后阳文印章逐渐多了起来。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印刷术,护佑人类文明薪火的伟大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