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6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曾杨希
姚献平资料图
“也许你用的每一张纸上都有我的成果。”姚献平在一张纸上画下改性淀粉的分子结构,向记者解释着他花费30多年精力研发的科研成果,在造纸的过程中加入改性淀粉作为添加剂,能有效地降低造纸成本、提高纸品质量。
上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策的落实,经济粮食情况的发展,我国也加快了淀粉及其深加工工业发展的步伐。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在此领域里瞄准世界先进水平上下求索,努力突破。其中,省特级专家、杭州市化工研究院院长姚献平就是一位杰出的代表。
在杭州化工研究院一间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他——戴着一副金属框架眼镜、穿着朴素的蓝体恤和黑裤子。回忆起往事,他思维活跃,侃侃而谈。
年,在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的姚献平回到浙江,进入杭州化工研究所,投身造纸化学品的研发。他发现用改性淀粉作为造纸化学添加剂前景良好。在信息尚不发达的当时,为了做好前期调研报告,他专门前往北京到专利部门查阅国内外资料,并不远千里背回专利文献的复印件研究。前后耗时4个月,终于完成一份上万字的背景调研。
“通过深入调研,发现我们国家在淀粉化工应用领域还比较落后,国外应用却已经十分成熟。当时就怀着一腔热血,希望在这一领域深入研究,用实际行动为国家做一点贡献。”由此,姚献平在该领域进行了30多年的攻关之路。
年,姚献平被派到条件艰苦的磐安贫困县科技扶贫。“我们在磐安建立了联营厂,我任技术厂长,进行改性淀粉成果转化。”他回忆,在磐安时,一开始没有资金和厂房,多亏当时的省科委提供的18万元科技贷款才租到厂房买到设备;没有地方住,只能租住农民房,连上厕所也很困难;为了推广产品,他甚至睡在客户的造纸厂车间,连睡一周,帮客户生产线解决问题。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姚献平毫无怨言,一干就是九年。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带领团队建成了国内首条万吨级淀粉衍生物生产线,让联营厂成了当时的明星企业。九年的时光他难以忘怀:“操作工、推销员,企业里该干的我都干过了,虽然条件艰苦,但我倍感幸运,因为我深度参与和体会到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过程。”
年,杭州化工研究所面临艰难处境。姚献平临危受命,接受组织安排回到杭州担任所长,后来又担任杭州化工研究院院长。在科研生涯中,他始终坚持科技成果一定要转化的理念。
从事造纸化学品研发以来,姚献平承担过30多个科研项目,取得了30余项科研成果。他主持开发的非木材纤维造纸用变性淀粉系列产品,不仅节能降耗,而且为国家节约了大量木材资源,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主持承担的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淀粉衍生物粉体连续流态管道化清洁制造新工艺”实现无废水、无废气排放,能耗不到常规工艺的四分之一,院士专家鉴定认为关键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这些科研成果全部实现了转化,已向造纸工业提供了上百万吨成果产品,应用于上亿吨纸和纸板。由于业绩突出,杭州化工研究院还争取到了科技部批准的国家造纸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如今中心已落户浙江省青山湖科技城。
他带领科研人员先后创建了造纸化学品、淀粉衍生物、绿色高新精细化工等多个成果产业化基地,创办了十多家科技型企业,其中四家高新技术企业,有三家已成为行业领*型企业。一个当年连发工资还有困难的地方所,如今每年给国家贡献的税收达5至6千万元。
科研的道路永无止境,姚献平前进的步伐从未停止。如今,他又将目光放在了与淀粉结构相似的纳米纤维素、生物可降解材料等更新的领域。
面临新领域,他深知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人才,他牢记习总书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号召。“目前,我们正在和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业杭州机电设计研究院、齐鲁工业大学等单位联合攻关纳米纤维素制备方法。纳米纤维素来源广泛,可生物降解,重量是钢材的1/5,强度则是钢材的5倍,未来应用范围很广。目前全世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刚起步,我们有信心研发出绿色低成本制备方法,一旦成功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姚献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