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中国人对纸的痴迷由来已久,被书法家周慧珺称为“锦上添花九龙笺,纸醉金迷第一人”的俞存荣,就为传承和恢复“中国书画古法蜡笺技艺”奋斗了整整20个春秋。近日,这项技艺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记者特意探访了俞存荣的“锦龙堂”,揭开古法蜡笺制作的奥秘。
图说:俞存荣新民晚报记者郭新洋摄
正所谓大隐隐于市,锦龙堂位于普陀区南石四路普通居民楼,正是隐匿于都市喧嚣中的难得的清净所在。俞存荣的工作室和蜡笺制作车间相邻,工作室布置得紧凑,车间倒是空间宽广又敞亮,仅用于晾纸的房间就有三四十平米。而外头制纸车间则更宽阔,俞存荣的小徒弟正埋头苦干,上浆、拖纸、晾晒一气呵成,刷纸、洒金也是手法娴熟。
古法蜡笺又称宫廷宣纸,手工描金银图案的蜡笺,色彩丰富,弥补了白底黑字的书法用纸的单调。蜡笺纸不但色彩绚烂,且会用24K真金制作撒金纸或是描金纸。据悉,蜡笺具有生熟两种宣纸的功效,纸质平滑、宜书宜画、润墨坚韧、色泽艳丽。
图说:用烧开融化槐树籽的*色液体将宣纸浸透,使宣纸变成仿古色新民晚报记者郭新洋摄
别看仅是薄薄一张纸,古法蜡笺却需要经过13到繁复的工序才能制作完成。俞存荣边指导徒弟“拖纸”边说道介绍:“先要采用最优质的宣纸为胚,经过天然植物、矿物染色,填粉,加蜡,再在纸上洒金和描金勾银形成各种吉祥图案,才算初步完成。”
据俞存荣介绍,蜡笺技艺创始于唐代,鼎盛于清代,迄今为止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可惜的是,这一古法技艺却在清末民初时期渐渐衰弱,在中国也几近失传有半个世纪之久。俞存荣和古法蜡笺的结缘得近30年前说起,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他正在日本求学。因醉心书画,慕名拜访了日本收藏夹宇野雪村,两人相谈甚欢进而成为好友。
图说:俞存荣在一丝不苟检查刚染色的仿古色宣纸新民晚报记者郭新洋摄
一日,宇野拿出其收藏多年的乾隆仿澄心堂纸。纸有深红、明*等五色,纸上有纯金绘成的花卉,绚烂夺目。宇野坦言这纸源自中国,日本没有这门造纸技艺,想托俞存荣帮他在中国采买。记着好友的嘱托,俞存荣托中国亲友多方打听,却根本找不到这种纸,原来在中国这一技艺也已失传,这才萌发了要当个“纸匠”的念头。
说干就干,俞存荣当即开始研究起了澄心堂纸。发现这纸产于五代时期,纸质坚韧、帘纹细腻,并隐约有龙凤或是银锭状;宋朝时期又诞生了内外涂蜡,能防水防蛀的“金栗山藏经纸”,到清朝乾隆年间,才有了“仿澄心堂纸”“云龙纹笺”等,统称“蜡笺”。有了理论知识,当然还需实践探索。年回国后,俞存荣特地拜访了造纸前辈魏克锦,可惜魏老师也懂洒金纸工艺,仿古蜡笺也不熟悉。俞存荣值得自己摸索。
图说:俞存荣用纯天然的植物颜料,将纸变成自己所需要的各种颜色新民晚报记者郭新洋摄
整整25年时间,从找纯天然植物染料,到调制宣纸的配方,制作蜡笺纸坯,再到制作手绘所用的金粉、探索金箔研磨的方法,俞存荣走遍了大江南北,拜访了无数前辈匠人,这才终于传承恢复了这门古法蜡笺技艺。
如今,古法蜡笺不但得到了陈佩秋、周慧珺的书画名家们的认可和喜爱,在国内销售市场广受欢迎,更远销海外,成为日本、新加坡等书画家、书画商们青睐的纸质产品。然而,哪怕卖得再好,俞存荣也坚持不会省去一两道工序或是牺牲哪怕一丝一毫的质量去搞批量生产。他说:“古法蜡笺贵在全手工制作,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工匠高超技艺和非凡匠心。我奋斗二十年,就是为了传承恢复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技艺,为中国书画艺术用纸做一点贡献。”(新民晚报记者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