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文物中的化学》好看,图片好看,但是不太好读,复杂。它将各种美丽的文物里的奥秘一一分析,让参观者多了一个分析的角度,进博物馆也多了一个欣赏角度。
第一章硅酸盐化学
陶瓷(应是陶与瓷)、玻璃的烧制与温度(黏土的某些化学组分完成化学变化,产生低共熔玻璃相)、土质(淘洗、陈放、掺和料的选择与用量)、烧窑方式(无窑到有窑:平地露天堆烧、一次性泥质薄壳封烧、竖穴窑或横穴窑)有关。
第二章金属化学
金属材料的使用人类社会由石器、陶器时代跨入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文中还提到考古发现与科技史的事项,夏鼐先生关于周处墓的金属带饰的鉴别,在-年间对于其是银基合金还是铝基合金,先后采用光谱分析、化学分析、显微镜分析、密度测定、光谱定性、X射线分析等方法进行多角度、反复分析,得出银基合金的结论。这个过程也揭示了考古研究应当认真、细致、尊重历史,实事求是。
第三章酿造化学
中国古代最普通的方法是用酒曲(一类多菌多酶的生物制品,即有糖化作用的霉菌、又有酒化作用的酵母菌)进行酿酒。这个方法在19世纪后才引起西方的重视,并促进了微生物工业的兴起。
《周礼》中的酒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酿造过程,均有不同的规定和命名。三酒(事酒、昔酒、清酒)、四饮(清、医、浆、酏)、五齐(泛齐、醴齐、盎齐、缇齐、沈齐)。
第四章日用化学
造纸术:中国早在西汉已发明造纸术。蔡伦扩充了造纸的原料,改进了造纸技术,并改造了纸质,使其低廉轻便。随着后世的发展,纸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墨:炭黑和胶的制墨技术的关键。制取炭黑主要以树木(松木、桦木、松香等)和油脂(桐油、石油、猪油、苏木油、麻子油、豆油及生漆)为原料。
漆器:生漆是一种高分子化学材料,在距今年的新石器时代就已发现并使用生漆,之后木胎漆器的广泛应用,螺钿工艺,夹苎漆器、佛教造像、乐器、餐具,兵器、交通工具……漆的色彩也由原来的朱红和黑色扩展到红、黄、绿、蓝、白、金等多种颜色。
洗涤剂:早期草木灰浸取液,到金、元后用碳酸钠配淀粉、香料制成石碱,皂荚,猪胰为主要原料和以豆粉及香料制成的澡豆,之后改进为胰子。
古代制革工艺:周朝专设制革工匠为鲍人。制革是一种蛋白质的取舍及变性过程,用石灰的碱液浸泡生皮,脱毛。
第五章药物化学
《诗经》、《山海经》《黄帝内经》等都记载了多种药物,矿物药的增加也与炼丹术的兴盛有关,《神农本草经》中的上品矿物药大多是炼丹常用药。
药酒方及发展:马王堆三号汉墓中的《五十二病方》包含许多酒方。在早期,从医的繁体字也看出酒在医中的地位。元代,蒸馏酒的兴起,乙醇含量的增高,能更好提取有效成分,延长保存时间、使药酒更上新台阶。
炼丹术:炼丹不能使帝王长生不死,但在上层建筑的支持下,许多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被发现和研究,并写下理论著作,许多有名的医家如葛洪和陶弘景、孙思邈等都是有名的炼丹家。
炼丹中发明的火药及火药武器:在宋代已有兵工厂,“广备攻城作”。南宋使用火枪,(早期火焰喷射器)及突火枪。由此产生具娱乐和观赏性的烟火。元、明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通过作者一系列的归类和整理,我们可以脑补博物馆中一件件展品的制作过程,更好的体会当时的工艺和技术的发展,多角度对展品进行欣赏,并为古人的聪明才智再次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