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本氏甲状腺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五龙潭旁有家山东最早的造纸厂齐鲁壹点
TUhjnbcbe - 2024/10/1 16:30:00

在济南市大明湖公园西南,五龙潭公园北侧的铜元局前街西侧,有一个呈长方形的大院子。院子东侧沿街的建筑,现在主要是水族批发市场和几家饭店、商店。平时这里人来人往,很是热闹。一般游客不会注意到,其实这个地方,以前并不是市场,而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知名老企业——山东造纸总厂东厂。该厂的前身泺源造纸厂,是山东省第一家、中国第二家机制纸厂。曾生产过印制低面额人民币的印钞纸,率先研制成功梅花牌薄画报纸,替代进口产品,打破国外产品垄断。先后有20多个品种,填补了中国造纸工业的空白。当年在济南市,如果谁家的孩子被录入这家造纸厂工作,一家人都会感到自豪。可惜,时光流转,现在这里已经不再生产纸张了,只留下保存基本完好的老厂房等设施,还能依稀可以见证昔日的辉煌。

年前在全省率先开启机器造纸业

如今的造纸厂老厂区北门已经改造,门口竖立着一块“济南鲁丰纸业”的牌子。牌子表明了这里曾经的主业,也说明了企业现在的归属。沿着直通北门的南北道路往里走,就可看见,东西两边的车间厂房,已经被出租装修成不同用途的场所,有宾馆,有跆拳道馆,有美术和摄影公司,还有一家山东金石书法博物馆。给人的整体感觉,这里主要是偏重文化方面的业态。再看道路两边建筑的外墙上,悬挂的历史照片和企业情况简介,显示着这里曾经是一家具有光荣历史的造纸厂——山东造纸总厂东厂。追溯山东造纸总厂东厂的历史,要从清光绪元年()丁宝桢奏明朝廷设立的山东机器局说起。光绪二十九年(),时任山东巡抚周馥奏准,于山东机器局内附设铜元局,在济南西门外东流水购买民地建设铜元局。

济南铜圆局机制铜圆(郇起鸿摄)

据郇起鸿先生编著的《天桥历史文化概览工业卷》记述,年8月铜元局投产时,日出铜元10--20万枚。年底,济南铜元局停铸,归并直隶省(河北省)。之后,铜元局议改为官纸局,由山东劝业道道员、原铜元局总办丁道津联合商股在铜元局旧址筹建。年。丁道津委托德商在济南开设的礼和洋行,订购了德国兰慈厂制造的造纸机械。其中有长网纸机和圆网纸机各一部。全部设备总动力马力,设备由德国工程师安装。据《中国近代工史料第二辑》记载,宣统元年(),位于铜元局旧址的泺源造纸厂开工生产。当时有厂房间,附设印刷厂,有铅印、石印等全套设备,具有造纸、印刷一条龙服务的能力。至此,铜元局真正变成了泺源造纸厂,山东省第一家机器造纸厂也宣告诞生,它也是中国第二家机器造纸厂,距今已经有年的历史。

厂区还保留有80年前的日伪老建筑

接着往里走,可以瞥见路东有一座青砖砌成的车间。该建筑大斜坡屋顶,墙壁有直耸的立柱,其西立面进行了简单维修,南立面基本保持原样,建筑风格别致。再往南走,有一处独立的青砖建筑,从东侧立面看,和青砖车间建筑相似。

在其南侧墙壁上嵌着一块铜牌,最上面印有一行文字:“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工业遗产保护单位”,中间印刻有繁体字“山东造纸总厂东厂”字样,落款为济南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日期为年6月8日。这说明,这里已经被有关部门正式列为工业遗产保护单位了,这让人很是欣慰。

“遗存的这两座青砖建筑,应该是20世纪30年代末的建筑,是日伪时期建设的车间和办公用房,保存基本完好,也是厂区现存最早的建筑遗存了。”原山东造纸总厂东厂老职工葛兴诚介绍说,在现在的济南鲁丰纸业办公楼东侧楼下,

有一棵长势茂盛的大槐树,已经有上百年树龄了,据说泺源造纸厂建厂时就有了,是厂子的历史见证。他说,如果仔细查看厂区的展示资料,就可以基本厘清造纸厂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

遥想当年,泺源造纸厂开机后,所产粉连纸、连史纸、包装纸和毛头纸畅销山东,河北,河南和山西等省,产品质优价廉,颇受用户欢迎,最高年产量达吨。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国外纸产品的大量输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泺源造纸厂的纸产品开始滞销。到年被迫停业。年,济南镇守使马良以7万元银元租赁泺源造纸厂,改成济南成业造纸厂,年生产量达到余吨。后因资金不足,年初又告停业。同年,何宗莲与吴逵卿,朱益庭等人集资35万元银元,收购原泺源造纸厂的机械厂房,更名为山东华兴造纸股份有限公司,何宗莲任董事长,4月正式开工,企业又获新生,产品销售也不错。不料,年企业遭遇一场火灾,厂房设备焚毁殆尽。何宗莲之侄何丰林出面,在上海招募黄金荣、杜月笙等入股,于年重新开机生产,但情况已经不如以前。据《山东造纸工业志》记载,直至七七事变前,山东华兴造纸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造纸厂,在山东,河北、河南、察哈尔、绥远都有该厂的代销处,主要生产有光纸,火柴纸,草版纸三种纸,年产量达吨。七七事变后,情况又发生变化。年10月底,日本人竹内相藏到山东华兴造纸股份有限公司,强行以联银券35万元购买该公司产业。年11月1日签订“让渡”契约,改称日本制纸株式会社济南造纸厂。由于日本制纸株式会社济南造纸厂实行垄断,经营期间最高年产量达吨,产量比以前还有增加。上面介绍的两座青砖建筑,也应该是这个时期在日本人主导下建设的,距今已经大约80年历史,这也就不难理解其具有的独特建筑风格了。

曾生产过印制低面额人民币的专用纸

《天桥历史文化概览工业卷》记述,抗战胜利后的年12月,国民党山东省党政接收委员会派员接收日本制纸株式会社济南造纸厂的产权,更名为山东第二造纸厂。第二年,山东第二造纸厂部分开工,主要生产新闻纸和卷烟纸。这时,原山东华兴造纸股份有限公司股东通过贿赂等手段,在年9月,使企业“发还”原股东自营,重新恢复山东华兴造纸股份有限公司的名称。不难看出,自泺源造纸厂创建到济南解放前夕,该厂历经周折,产权所有人也多次变更,不时停产歇业,经营并不正常。尽管先后生产过连史纸、粉连纸、道林纸、月历纸、包皮纸、书皮纸、有光纸、火柴纸、棉纱纸、草版纸、卷烟纸、模造纸、新闻纸等产品,但由于企业时好时坏,一直没有迎来大的发展。直到济南解放,该企业才获得大发展的机遇。

现存的老厂区内,除了青砖建设的两处老厂房,大部分建筑都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改革开放初期的老车间。

其中一个车间的墙壁上,还有一块嵌入墙内的碑刻,上面刻有“二号抄纸机”几个大字,落款为“一九八八年六月建”,说明这是改革开放后的建筑,也有30多年历史了。

资料显示,年9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管会派员到山东华兴造纸股份有限公司协助复工。

年3月1日,企业更名为山东华兴造纸厂,6月正式开工。年6月,华东财产委员会下文批准,将山东华兴造纸厂的官僚资本收归国有,私人资本予以发还,山东华兴造纸厂成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年6月26日,山东造纸总厂成立,厂部设在原山东华兴造纸厂。年4月10日,山东造纸总厂建制撤销,总厂改称山东造纸总厂东厂,总厂一分厂改称山东造纸总厂西厂,单独对外经营。现在厂区存留的一些老车间,就是这一段时期陆续建设的。

“山东造纸总厂东厂在年研制成功65克每/平方米‘梅花’牌薄画报纸。当年第11期《人民画报》中文版就开始使用这个产品,替代进口,那时真给济南露脸了!”老职工葛兴诚至今仍颇感自豪。山东造纸总厂东厂先后有20多个品种,填补了中国造纸工业的空白。有一段时间,一个车间还生产过证券纸和—Ⅲ纸。—Ⅲ纸是印制钞票、各类证券的专用纸,印制的钞票主要指低面额人民币,也就是厂子老职工口头说的“毛票”。葛兴诚介绍说,当时这个车间的保卫工作很严密,有部队的战士站岗,无关人员不能入内。即便是裁剪下来的下脚料,也要进行专门处理,不能随便丢弃。那时的山东造纸总厂东厂,可谓名震济南,济南的大姑娘和小伙们都为能到这里上班工作感到骄傲。

生产渠暗渠改明渠可打造第二个“曲水亭”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风云变化,山东造纸东造纸总厂东厂也几经波折,几易其名。年注册成立了济南鲁丰纸业有限公司,一直到现在,老厂区已经停止生产多年,整个厂区已经变成了鲁丰文化产业园区,厂房大都出租了出去。

其实,在这个鲁丰文化产业园区里面还有一个难得的历史遗产,比造纸厂的历史还要久远,那就是从南到北穿厂区而过的生产渠。这条生产渠在乾隆三十六年《历城县志》就有记载,只不过当时是一条小河,还不叫“生产渠”。后来随着这个区域的企业、作坊的增多,都要取用小河里的水用于生产,小河就改称“生产渠”。它从五龙潭公园穿周公祠街,经于家桥、山东造纸总厂东厂、少年路,过西圩子壕,在三孔桥街向北,于北园路折西,至中恒商城(济南印染厂)东入工商河。生产渠在园区这一段是暗渠,被水泥板覆盖,不了解情况的人来此也不会留意,地底下还有一条常年流淌着泉水的水渠呢。

年的生产渠。

三孔桥街生产渠。郇起鸿摄

鲁丰文化产业园区市场部主任李宇介绍,为了提升园区的品位和形象,他们已经制定出一个提升改造方案,力求把园区打造成一个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集文化、教育、吃住行、娱乐于一体的文旅产品园区,与周边的青少年宫、大明湖、五龙潭、趵突泉片区连成一片,形成济南市一条新的旅游风景线。有文史专家也建议,将园区的规划和明府城、大明湖、五龙潭、趵突泉结合起来,发挥自身厂房多、空间大的优势,多营造一些民宿、工业遗产和历史文化体验项目,和明府城等景点形成互补互动,以后可以承接他们的游客。有人还建议,把济南的泉水博物馆放在这里。把园区内周公祠街至少年路这一段穿过老厂区的生产渠,由暗渠改成明渠,那么济南又多了一条类似曲水亭的街巷。今后游客入住鲁丰文化产业园区,在感受工业遗产厚重历史的同时,也能就地体味到济南小桥流水的泉城风姿,岂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好事情。

壹点文史研究院郭学军

(本文照片,除署名出处的,均为郭学军摄)

1
查看完整版本: 五龙潭旁有家山东最早的造纸厂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