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讲到那些背经书的僧人都背出花儿来了,甚至到了变态的程度,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得不把佛经书写下来呢?其实是一个很现实的原因,就是饿出来的,为什么这样讲呢?
第一,那些牛人,能用11种方法背经,可以说他们都是僧人里面的记忆天才,既然是天才,注定是少数人,绝大多数人还是达不到那个水平,所以就整个僧团来说,这种口耳相传的方式,还是会出现疏漏和错误。
在《阿育王传》记载一个与阿难有关的故事,阿难在竹林中听见一名比丘诵法句偈里面的两句话:若人生百岁,不见水鹄鹤,不如生一日,得见水鹄鹤。鹄鹤是一种鸟。阿难一听,觉得不对,于是就纠正他说,这两句应该是这样: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得解生灭法。
什么水鹄鹤水鹄鹤的,你是遛鸟的吗?结果比丘不但不听,反而质疑阿难,你是年纪大了,很可能记错了。这就说明,即使是在佛陀十大弟子还在世的那个年代,对于口传心授模式的局限性,依然还是出现了一些具体文字和文本上的错漏和分歧。
第二、当陀密罗人对斯里兰卡入侵,以及帝须饥荒怖畏,就出现了一种危机。这次由于战争引发的大饥荒,前前后后持续了十几年的时间,而印度和斯里兰卡的僧团,不像咱们中国的僧人以农禅并重,也就是说我能自己种地养活自己。必须托钵乞食,战争和饥荒一来,可就完蛋了,倒了大霉了,要不到饭食,得不到供养,僧人们就像普通的难民一样四处流浪只为找口饭吃。
寺院都荒废了,就连著名的大寺也破败不堪,长满了荆棘杂草,后来随着情况的不断恶化,大批的僧人被饿死,一些运气好的跑去印度躲避这一场灾难,在这种情况下,佛陀原教保存就出现了巨大的问题。要知道如果大量能够背诵特定佛经的僧人,在同一时间内因为饥荒而去世,或者大量熟读经文的僧人逃往国外,这就使得口传的这个环节,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人都没了,谁来传呢?
曾经有60位比丘,他们甚至已经到了海边上,准备坐船逃亡印度去,这个时候他们意识到,如果我们这个时候也走了,那么斯里兰卡的法脉可能就断了。想到了这种责任,佛教徒虔诚的信仰,让他们决定冒死留下来,哪怕最后只剩几个人,也不能让佛陀的教法在斯里兰卡销声匿迹,随后整整12年间,他们无法乞食,就只能靠吃植物的根和树叶过活,但即使如此,他们也从来没有中断过经文的背诵。
史料记载,当他们有足够的体力蹲坐时,他们就保持这个姿势记忆和背诵经文,当他们虚弱到,无法坐着的时候,他们就把头放在沙堆上继续背诵。这份毅力和牺牲精神,这是让人钦佩!
不过总算天无绝人之路,12年之后毗多伽摩尼王打败了侵略者,夺回领土,开始慢慢的休养生息。战争期间逃亡印度的僧人,就开始陆陆续续的返回了斯里兰卡。那六位比丘和从印度返回的僧人,对经文进行对照,发现完全一样。也就是说经文没有断掉。
经过这一次大灾难的惨痛教训,僧人们觉得光靠口耳相传的方式来传播佛法不行了。因为北方的敌人依然强大,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再次打来。这次算是幸运了,好歹最后反攻成功了,如果下次没成功呢?那佛法不就断绝了吗?必须得解决这个问题。于是用文字把佛经记录下来这个事儿,就开始提上了僧团的日程。
后来在佛授和帝须两位大长老的带领下,在国家的中部,一个叫做摩多利的地方,由地方长官护法,仿照佛教经典第一次结集的样子,召集了名比丘,历时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在职权卢精舍这个地方进行了经典结集。
这次结集就是斯里兰卡佛教史上的第二次结集,按照南传佛教谱系,这也是佛教历史上的第五次结集。按照《岛史》这本书是这样记载的:佛法三藏以及注释,以前都是由最智慧的比丘们口传心授,但他们看到了一些人逐渐偏离了佛法,比丘们为了使正法久住,因此聚集在一起,把佛经写到了书册之上。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里边的书册可不是纸,那个时候印度和斯里兰卡都还没有成熟的造纸术。因此这些经文被记录在一种叫贝多罗树的叶子上面。这就是后来被叫做佛教熊猫的贝叶经。
贝叶经是怎么写的呢?分为三步。
第一个步骤叫取叶,就是从贝多罗树上砍下叶片,用刀把树叶一片一片的修割整齐,三到五片卷成一卷,捆好放到锅里面煮,煮的时候加一些柠檬,使贝叶表面的皮脱落,一般来说要煮半天时间,直到贝叶变成淡淡的绿白色,从锅里面取出来,然后来到河边用细沙子搓洗干净,接下来把贝叶压平晒干,收起来后要通风,一段时间之后再装订成匣。通过这一系列的处理,使得贝多罗树叶防水防虫防变形,非常的经久耐用。
第二个步骤叫制匣。制作需要用到专门的两片木匣,木匣大概长一尺半,宽差不多四寸,距离两端各半尺的地方各钻一个小孔,把贝叶紧紧的夹在两片木匣中间,两头用绳子绑紧,然后用专门的钉子,从小孔打通了,再穿上搓好的线绳、按照~片订为一匣。订好之后用刀把贝叶匣修的光滑一些,并且用专制的墨线打在贝叶上。
第三个步骤刻写。用小刀,沿着墨线把文字刻写在贝叶上。刻好之后,用植物果的果油掺上锅底下那个黑烟,图在贝叶上,再用湿布擦拭一遍,这样贝叶上的字就清晰可见了。这样刻写的字迹擦不掉抹不去。所以才能长期保存。
刻好的经书装订成册之后,在四周涂上漆和装饰物,显得非常大方美观。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能够见到的最早的文字版佛经。
我们唐朝最著名的玄奘法师到西天取经,取回来的就是这种贝叶经。可不是电视上演的那种纸的,和古书一样的经书。由于战乱和灾荒,现在存世的贝叶经已经非常稀少了,主要集中在中国的西藏地区。保留了大概60%-80%左右的贝叶经,因此每一片贝叶经都是极其珍贵的国宝。咱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保护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因为饥饿和战争,而不得不书写下来的佛经讲完了。希望您能多多的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