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双非院校的柴继杰,毕业后,就去纸厂工作了。
一干就是4年,他还升为了助力工程师,拿着不错的薪资,这样的生活,在很多人看来,十分的美好。
但不安于现状的他,毅然辞职,重新回到学校深造,一心扑在生物学研究上,成为了清华教授,还获得了万科学大奖。
本期子牙童趣铭人观察带你走进顶尖科学家柴继杰的传奇人生。
从小热爱学习
年,柴继杰出生在辽宁,他的家庭很普通,父母都是平凡的打工人。
他并不聪明,老师讲授的知识点,别的孩子可能一遍就听懂了,可柴继杰总要拉着老师再问几遍,才能理解领会。
勤能补拙,虽然理解能力慢,但他从未放弃过学习。课堂中,为了不漏掉任何一个知识点,他总是全神贯注盯着黑板,笔记也写得十分详细。
课间休息时间,为了弄清楚上课没听懂的疑点,他会主动请教班上学习好的同学。放学后,他立马完成作业,同时拿起书本一遍遍温习。
“时光不负有心人”,柴继杰的成绩在班上一直很不错。
高考进入造纸厂工作
流光易逝,一转眼,十多年寒窗苦读就要结束了。怀着忐忑的心情,柴继杰参加了高考。
考场上的他,一丝不苟,认真作答。遇到不会的题目,虽然内心慌张,但也会尽力稳住自己。试卷上会做的题目,他尽量保证全对。
考试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结束的铃声响起了,意味着他完成了自己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答卷。柴继杰随着人流走向校门,此时的他,内心无比平静,知道自己已经全力以赴,无论结果如何,都没有遗憾。
很快,录取通知书就送到了他的手中,虽然没有考上重点大学,但也考入了一所本科院校。要知道,八十年代的本科生十分稀少,柴继杰能考取这个成绩,已经相当不错。
年,他进入大连轻工业学院学习,选择了造纸专业。期间,努力上进的柴继杰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泡在图书馆里,不是在看课本,就是在看和专业相关的书籍。
年,柴继杰从学校毕业。意气风发的年轻人被分配到了一家造纸厂,成为了一名造纸工。对待工作,他总是勤勤恳恳,高标准完成任务,潜心钻研技术。
认真的他得到厂领导的赏识,成为了助理工程师,职位提升了,工资也自然得到了提高。在很多人眼中,他的生活美好幸福,充满希望。
辞职重新到学校深造
可柴继杰天生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主,他要换一种全新的生活,于是,毅然辞职,重回校园深造。考研成功上岸的他,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就读了三年。
研究生的学习生涯让他感到了充实,遵从内心的想法,他决定攻读博士。本以为他会朝着石油化工专业前进,可不按常理出牌的柴继杰考入了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
医学非常的难学,很多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没能攻克冰山一角。半路出家的柴继杰着实让人大跌眼镜,他也太勇敢了,那么陌生、深奥的领域他都敢触及。后来,他的成就证明他的选择十分的明智。
对生物学一无所知的他,博士居然顺利毕业了,还在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当了2两年博士后。
学历的提升让他接触到了更多的知识理论,了解得越多,他越觉得自己知识匮乏,于是,柴继杰选择出国学习。经过推荐,他成功入读普林斯顿大学。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的良师,施一公教授。
施一公的大名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名声大噪的西湖大学想必不少人都熟悉。西湖大学就是他组织建立的,这位大师和他的团队主攻癌症,为生命科学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获得了很多国际奖项。
虽然在国内有两年的研究经历,但刚进入施一公实验室的柴继杰根本无法胜任工作。他确实不缺乏理论知识,可科研基础薄弱,从头做实验的他短时间没有任何成果,因此,施一公只把他当做普通的技术员。
坚韧勤奋的他并没有因此就心灰意冷,想当年,他只利用上班的空闲时间就考上了研究生。如今,有大把的时间做实验,还有如此精良的仪器加持,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有一番作为。
充满干劲的他,整天泡在实验室里,一心扑在研究上。刚到美国的他英语基础很差,为了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每天都坚持看报纸学英文。
柴继杰是典型大器晚成的科学家,在实验室的前两年,他几乎没有进展,虽然施一公觉得他能力不够,但也没有放弃他,反而手把手教导柴继杰。
第三年,柴继杰才开始慢慢找到研究的方向,第四年,他终于有了自己的思路,实验做得非常出色,施一公更是对他赞誉有加。此后,只要演讲,施一公都会拿柴继杰当做典范,勉励研究人员向他学习。
据施一公回忆,当年他的实验室进了2个人。和另一个人相比,柴继杰如同一张白纸,几乎什么都不知道。
而另一个学生,本科所学的专业就是生物学,还是中科院著名的博士,在到施一公的实验室之前,已经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NS上发表了多篇文章。
柴继杰却只有一篇以第二作者署名的文章,两个人可谓是天差地别。科研成果不多的柴继杰并没有气馁,知道自己和他人的差距,他就奋勇追上,缩小差距。
学成后的柴继杰回到了祖国,开始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工作,并且在年加入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担任清华大学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在清华研究院里,勤奋上进的他对待研究一丝不苟,兢兢业业。这些年,他的研究成果无数,他也成为了世界一流的生物学家,在SCI上发表了几十篇高水平的论文,也在CNS上发表了十多篇文章。
多次获奖
柴继杰带着研究室的人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实验,他也荣获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年,柴继杰可谓是收获颇丰,他获得了有“德国诺贝尔奖”之称的亚历山大冯洪堡教授国际研究奖,奖金更是高达万人民币。
他是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学者,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他的科研价值极高。面对德国提供的丰厚待遇,他并没有动心,选择留在国内,深耕科研,继续为祖国的研究事业发光发热。
多年前,植物体内的抗病蛋白就被发现,但各国科学家都没有弄清楚具体的分子机制。
年,柴继杰作为领导者,和团队揭示了管控和激活植物抗病蛋白的核心分子机制,这项发现可以说在国际植物免疫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的大突破。
该项研究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文后,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让各国研究者都为之震撼。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追梦很难,稳定的生活状态不愿打破,孤注一掷的尝试又害怕自己会失败,太多的羁绊都会阻碍我们追梦的脚步。
可这些所谓的障碍不过是我们顾虑太多,抛弃一切杂念,勇于打破固有的生活方式,迈起来,去追梦。
你也可以像柴继杰一样,即使半路出家也能大器晚成,一定不要停止前进的步伐。
看了柴继杰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