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发明,是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一种观点,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而其中的造纸术被后世误解最多,许多人理解为蔡伦是纸的发明人,也造出了第一张纸,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下面了解下纸张的发展过程。
为何要造纸?
自从有了文字,就出现了书写文字的载体,石头、龟甲、树叶、竹片、丝帛、羊皮等等。但是它们作为文字载体的缺点显而易见,有的笨重、有的稀少、有的不易保存。而相传西汉的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封长信,总共用了三千根竹简,要用几个大力士才能搬动,而汉武帝整整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把它翻完。如果人类一直采用这些作为文字的载体,文化传播的困难可想而知。
西汉的纸张处于”萌芽阶段“
在20世纪考古工作者在我国的甘肃、新疆、陕西等地发现了许多张西汉时期的纸张,其中以年在陕西西安发现的”灞桥纸“最为有名。通过科学的检测,专家们发现这些西汉时期的纸张其纤维组织松散,表面凹凸不平,没有文字痕迹,由此推论,这些纸张不是有目的的通过一定工序生产的植物纤维纸,而是沤麻工序中产生的副产品。这也说明西汉时期我国的造纸术还处于萌芽阶段。
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伦改进”造纸术“
永元九年(东汉和帝时期),蔡伦担任尚方令一职,主管制造宫廷用品。当时宫廷作坊集中了全国最好的资源,蔡伦利于这些资源进行反复试验,改进制作装置和加工工艺,终于发明了以树皮、麻头、旧布等为原材料,经过捣碎、沤煮、化浆、定型、风干等一整套工艺流程,制得轻便、廉价、适用纸张的造纸术。年,蔡伦把他制造的第一批纸进献给汉和帝,和帝大加赞赏,于是造纸的方法就得到了推广,全国各地都用这种方法造纸,蔡伦也被封为龙亭侯,民间把这种纸也称为”蔡侯纸“
传播和对世界的影响
”蔡侯纸“在我国流传开后,便陆续地传到国外,晋代传到朝鲜和越南,年传到日本。年传到阿拉伯地区,此后又陆续传到非洲、欧洲。世界各地都分享着这项伟大发明所带来的便利。美国迈克尔哈特在其著作《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中高度地评价了造纸术对文化的作用。他认为在2世纪以前,西方文化超过了中国文化,但由于造纸术的发明,使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建设加快了,因此2世纪后,中国的文化远远超过了西方。
可以说没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也就没有我们今天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第一张纸并不是蔡伦发明的,蔡伦只是改进的造纸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