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
已正式开幕!
展期三个月
从建筑改造到艺术介入
从千年古城到未来城市
所有人都是参与者!
想知道如何“迷失”在展场内
带上你的好奇心
来南头古城
过一个热闹的冬天!
图片来源:张超
第一站:南门公园
作品在身边!
拥有多年历史的南头古城位于深圳南山区,今年作为UABB的主展场,超过25个国家多位建筑师、艺术家的作品不仅分布在古城内的主展馆之中,还将出现在古城内的各种公共区域、街头巷尾,作品就在你身边!
????
南门牌坊是观展的起点,往左是南头博物馆,向右转则是关帝庙。想要了解古城历史的来龙去脉,可以免费入内参观。
南头古城牌坊?吴国勇
关帝庙?UABB
??
穿过牌坊,以“砖”作为主要材料的信息亭,将会是你在深双看到的第一件作品,由深双首届策展人张永和设计完成。亭子空间开放,采用“砖混结合”建造而成,大家不仅可以在这里获取展览信息,还能在屋檐下的四周休息活动。
这既是一件展览作品,也是一个能永久服务于大众的日常建筑。
信息亭/张永和
?张超
??
艺术家尹秀珍带来的作品“竞技场”取材于不同城市不同角度的天际线,是小朋友最爱的“运动场”,任意穿梭,你也是作品的一部分。
竞技场/尹秀珍
?张超
??
在另一边的草坪上,94岁的建筑先锋YonaFriedman建造的“街道美术馆”已经完成了,里面收集了居民们不同的生活回忆。快走进这些大圈圈内,发现里面的“展品”吧。
街道美术馆/YonaFriedman
??????
除了发现身边的作品,晒太阳,葛优躺,遛狗逗娃,南门公园的大草坪也是一个好地方!
南门公园大草坪
??
继续沿主路往前,作为展场改造的一部分,用轻质材料“重现”历史记载中南城门的半圆形瓮城,将历史考证与文学虚构并置共生。展后这将成为“瓮城广场”继续使用,开启贯穿古城人文与历史脉络的城市探访路径。
瓮城/都市实践
南头古城城门
第二站:古城片区
转角有惊喜
进入古城片区,可以先往左拐沿导视进入春景街,小巷子的惊喜很多,千万不要走太快了!
??
"一个村庄,十种想象"。
“一村十想”由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与全体建筑合作,十个方案通过圆桌模型的形式展示,展桌上的泥土、桌椅均来自深井村现场,由学生现场挖掘和采集。模型、图像及日常物品的并置,使观众置身讨论城中村问题的第一人称视角,再现城中村集体活动的场景。
一村十想/谢璇、刘潇、刘琮晓(广州美院+全体建筑)
?张超
??
杨延康老师的“南头照相馆”也在巷子深处,古色古香的传统摆设,属于南头居民的家谱影像,每一张照片都是一次关于时代的记录。
南头照相馆/杨延康
??
从春景街出来,回到平行的主路之中。三幅大型壁画出自两组艺术家之手,风格各异,既有“五谷丰登”,也有“饕餮盛宴”。
五谷丰登/RUN+饕餮盛宴/HITNES
因为有了壁画的渲染,小巷子也变得生机勃勃,转身就是一个露天的巨型画廊。
广场/HITNES
艺术家现场作画
??
穿过巷子,来到报德广场,这也是展场改造中的一大亮点。“报德广场”曾经作为南头公社的打谷场,这个位于古城中心的小空地被不同时期的建筑围合,中间还有九十年代建造的水磨石篮球场。
改造后的两栋建筑顶部朝向广场逐级跌落,屋面则转化为公共的观众席供大家使用。而建筑内部一边作为半层书店,一边(B4)则作为展览和工作坊空间。
改造后的报德广场
??
“闯深圳”就在其中一栋建筑内(B4),用游戏的方式了解深圳的历史,“钻”进去看看,你会有新的理解与发现。
“闯深圳”外貌/握手
“闯深圳”内部/握手
??
古城片区内还有新修复的各种古建筑,大家可以逐一入内参观,了解这里的小城大事。
新安烟馆
东莞会馆
第三站:厂房片区
迷宫好探险!
本届深双展览分为“世界南方”、“都市村庄”、“艺术造城”三大板块,大部分展览作品将分布在A1-A5展馆内,每一层楼甚至天台都有作品,“展中展”的形式,楼与楼的连接,让整个展场就像一个迷宫,随时开启一场充满展惊奇的探险。
户外作品
色彩丰富层层叠叠的巨幅壁画、宛如马赛克拼图的未来城市模型、充满南粤风情的大排档花牌、夹在两栋楼之间的超大型烟囱,还有用竹子搭起的村雨大棚,这些奇异古怪但却“共生”的建筑与装置,让你跌入一个脑洞大开的实验室!
平衡-理解中国/鲍尔·米斯图拉(BoaMistura)?张超
大排档花牌/广煜、蔡荣基?张超
火焰美食家俱乐部/犬吠工作室(AtelierBow-Wow)?张超
村雨/徐坦、邓春儒、韩飞、李筱天、梁健华、刘洋、刘声、卢川、孙黎、佩林·谭、喻旭东、郑宏彬、钟志超、朱建林
室内作品
??
“世界南方”板块将目光投向了非洲、欧洲、拉美等世界各地的南方地区,艺术如何介入社区,如何调整设计策略,看看这些非正规城市的“代表作”。
斯科普里:遗产的干涉/BAUM建筑事务所
“都市村庄”的作品集中在A2,“展中展”的形式就像遁入“迷宫”,打破游线,会有更多发现!
??
西村·贝森大院是著名建筑师刘家琨的作品,外高内低的“绿色盆地”,围合而成的市井里面,都成为日常里的“超常”体验。
西村·贝森大院/刘家琨
??
挑战传统观念,冲破建筑与音乐的边界,这是一栋会发声的建筑,走进去听听,看看还会发生什么呢?
发声建筑/曾庆豪
??
四张建筑轴测图,北京三里屯脏街一栋居民楼过去十年的精彩轮回。人间百态,都在一笔一画间。
*点击绘造社·绘
脏街42号楼的轮回查看作品详情
?绘造社脏街42号楼的轮回/李涵、胡妍(绘造社)?张超
??
科技作为深圳这个城市的DNA,风驰电掣的发展驱动着城市化的到来,被命名为“南头合唱团”的声音装置作品是用无人机引擎驱动的瓦片组合而成,它们发出了另类的城市之声。
南头古城合唱团/马可司·M·施奈德、MMS(Metroprojects城市项目工作室)、约翰那斯·艾利阿斯·骆比勒+提保特·布勒莱文特(SOLUTION工作室、乔安·德·芳塞卡+米奇·范·奥尔斯特(altctrl工作室)
??
小成本,大智慧,由*河山与姜凡发起的“城中村交换家具计划”会让你看到这些熟悉的城中村小板凳的另一面。坐下来,读读它们的“说明书”,人人都是设计师,小凳子也是城中村鲜活的“文献”。
*点击查看「全家家居」-超级赞小板凳系列
城中村家具交换计划/*河山、姜凡
??
“城市即展场,展览即实践。”
城中村阅览室提供一系列的文献资料给观众读者,全方位了解城中村!
文献库阅览室/董超媚、UPRD都市实践研究部
“艺术造城”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