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其顿走向世界的嬷嬷
从保加利亚的索菲亚去到马其顿的斯科普里Skopje只有大巴可以乘坐。去Skopje有两个大巴公司运营,分别在中间隔了一个马路的两个楼里面。其中一个售票是32列弗,时间是早上07:00和下午的17:20发车,时长5小时。肉肉找的这家是早上09:30发车,票价是30列弗,时长也是5小时。这个时间段更合肉肉的心意:不是两头赶早或赶晚的班次,方便出行,又能在白天抵达目的地,很是惬意。
在汽车站等车的时候,肉肉遇到两个台湾人,她们是一对儿双胞胎姊妹。有趣儿的是,她们两个长得又像又不像,不仅仅是衣服穿得不一样,关键是两个人长得能区分出来,姐姐个子小一点儿,妹妹个子高一点儿。
当她们俩得知肉肉从塞尔维亚过来时,她们说没去过那里,因为她们去塞尔维亚需要办理签证。这话搞得肉肉有些莫名其妙,觉着不可思议?为什么要签证?不是有申根签证就可以了么?当然不是这样的!因为塞尔维亚对待他们的*策是不一样的,要进入塞尔维亚需要另外办理签证才能入境,多了手续她们觉着麻烦就没去。
有趣儿的现象:我们觉着顺理成章的事情到了别人那里就变成了另外一个章法,而这样儿的情况也会反转在我们身上(肉肉在芬兰时被小伙伴儿的家人告知要去英国赶紧去→那里脱欧之后再去就得办理签证。殊不知中国人去英国一直都需要额外申请办理签证,脱不脱欧都一样。只是因为他们是芬兰人,可以在未脱欧之前行使一下方便→芬兰小伙伴儿以为偶们也和他们一样呢!)。看样子接受区别对待似乎是个必须要接受的现实。
长途汽车站里面有各家运营商售票,多问几家有所比较再下手
长途汽车各自等候在自己的代理店门前。看到了Flixbus,肉肉也只能看着了
5个小时的运行时间并不是一口气跑到底,而是2小时之后会在一个指定区域休息。这辆车只有一个司机,按照国际惯例,长途运行2两小时之后司机必须要休息,除非执行运行的车子上面有两位司机的情况下可以连续开车,但依然是两小时必须要替换。
休息期间,乘客们纷纷下车或上厕所或买点儿吃食之类的东西,肉肉和两位台湾小伙伴儿也加入行列。下车前妹妹告诉肉肉这里的洗手间要收费,问肉肉有没有零钱,肉肉说欧元有零钱,但是当地货币没有。妹妹很热心地给肉肉五毛钱,解了燃眉之急。别看这些貌似鸡零狗碎的小事情(或者是一丢丢的小钱),但还真是很重要,解决大问题!
自打离开那些欧元区国家,一路上各种货币纷纷显示自己的功能。肉肉为了简化不必要的麻烦尽量用卡支付所有费用,不到万不得已从不兑换当地货币→常常因为兑换了当地货币之后,把它们都花光光成了一个艰巨的任务,有时为了花钱而花钱,搞得人还挺有压力。因为当地货币现金留在手里多余,到了别的地方又不能用,所以肉肉在离开一个地方的时候几乎是一分不留。然鹅,到了路上,自然会出现这种尴尬的状况。有的休息区上洗手间不收费,有的需要收费,还有的买东西可以不收费。因为这种休息区多是有商店和餐馆的,多数情况下这些铺子还都收欧元。于是,肉肉有时会买东西(如水、咖啡之类的),又或者直接给欧元现金换取方便(细碎的银子一直备着)。
因为是前后排坐着,三个人时不时唠唠自己都去了哪里,相互间还分享一些路上的所见所闻和各自的感受。最为有趣儿的是在车上各自吃着自己带的干粮,然后不约而同地拿出热水杯,还相互提醒一下有没有热水喝。哈哈哈哈,这路数大概只有同门同族才会有的吧!
肉肉了解到这俩姊妹在马其顿已经呆了很久,问她们为什么要在这里呆这么久,她们说是来看朋友。同时邀请肉肉参加这里的一个活动,可以在当日晚上,或者在周四晚上一起去。肉肉觉着挺有意思就答应下来,因为这人很少参加当地的活动,也是很想看看都是些什么活动,尤其想看看当地人都是怎样生活和工作的。双方留下联系方式,下车后说好再约。
瞧,在路上总是有各种的不可预知会发生→这大概就是旅行途中最有趣儿的事儿吧!
预订的房间距离汽车总站不远,可以走着过来。这是来办理入住的地方
这是个青年旅社,公共区域里面布置的方便休息和聊天儿
肉肉入住另外一个地方,是个上下楼的单独住所
一楼可以做饭和休闲,二楼睡觉
放下行李赶紧去到距离住宿不远的超市买些吃食回来。可以做饭饭的住宿带给人的感觉不仅仅有了着落的欣慰,还真的能让人有可口饭食的落定,不由得有了力气奔了出去......
看样子这里盛产苹果
很少见到这样的葱,多是那种粗大的葱
原本不稀罕的东西,一直吃不上,一旦出现让人心花怒放
这样的组合是不是很不错?不过,枣是自带的→压箱底磨牙的东西
如果不是满大街异国人,是不是有到了外滩某个角落的赶脚
中心区域有着醒目的雕塑,让人心生敬畏。后来才知道数不胜数的雕塑让人惊诧
这么优雅靓丽的建筑在阳光下很灿烂
中心步行街看到了电视里出现的人物→Teresa嬷嬷
旁边小小的院落是她的纪念馆
除了纪念馆,一楼还有其他小店铺共享院落
二楼的纪念馆无论是设计还是装修都十分现代。嬷嬷的雕塑1:1呈现
嬷嬷生前和各国*要名流同镜,生后和各位同框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现代的教堂
纪念馆的三楼是个非常现代的教堂,无论是设计还是建筑材料的使用都非常超前。重点是玻璃幕墙由金银细丝进行装饰,银丝中掺入鸽子的剪影,以示对特蕾莎修女的敬意。此外,教堂里面有嬷嬷的巨幅照片,还有神的画像,Ta们同在的时候肉肉也想和Ta们同在一会儿。尽管只有这人一人猫在里面,结果没一会儿就跑了出来→晒了一整天的玻璃教堂闷热万分,受不了!
紧挨着嬷嬷纪念馆的旁边是一个漂亮的清真寺,可惜在修缮中不开放,只能远观
步行在斯科普里Skopje的大街小巷,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建筑物。这些房屋差别迥异,对比鲜明,不同的地段有着不同的特色→它们自成体系,扎堆儿一样的出现,看着很有趣儿!
齐刷刷的平板楼房
略有凸凹显得不同
也有保持复古外形的(民宅)建筑
还有距离中心区域有点儿距离的老旧居民区。它们保持着已有的格局,家家户户紧挨着,视情况而定或保持或翻新自己的房屋
看上去很破败
房东小伙子告诉肉肉这些房屋都是被人遗弃的,连他们是谁的财产都不知道。也许这个房子的主人现在在美国,也许在加拿大,若干年过去了,即便是他们的子孙后代还活着,是不是有心来收自己祖上的房屋,那都是不知道的事情,也只能任由它们这么破败下去了,至少现在是没人管的,它们就只能这样儿独自静候时光了。
条件好的人家自起新楼显得鹤立鸡群
原本这个教堂并不起眼儿,只是喇叭声声让人不由得要看看啥玩意儿。进来之后才发现人家挺有个性。
外观看上去像个清真寺
三个喇叭很热闹
艾玛,这是咋说的
出现了挺胸别肚的神父
?
?
教堂里面不是一星半点儿的奢华,银光闪闪的巨幅吊灯看得人要遮挡一下才行
教堂侧门处的设计很有庭院里的居家感,花花草草摆放不少
肉肉闲坐歇脚的时候看到教堂门口有人在空地摆放的桌子旁坐着聊天儿,于是过去和他们聊了聊,这才知道这座教堂花了巨款(欧元)建成,费用还在追加中。投资人是生活在美国的马其顿人。为了弘扬马其顿文化,投资人除了在设计上有上述呈现的实况要求之外,还非常在意材料的使用?必须全部使用马其顿当地的建筑材料,不用任何来自其他国家的产品。说这更具有马其顿意义,而非仅仅是建个教堂。聊天的人里面有位女士是投资人之一,她说建立这座教堂是自己的使命,虽然还需要追加费用,但做这件事情非常有意义。
教堂旁边的这座建筑很是气派,不知道是重新装修了,还是新建的
巨大的墙体上贴上这种大理石雕像很有趣儿
远远看见这极具土耳其风格的建筑不由得走到跟前看看
原来是北(这个字一定要加上)马其顿国家美术馆
这里原来是个浴场,而且还是男女同用的浴场,里面布局明确
浴场建于15世纪中期,占地平方米,19世纪末被作为汽油库使用
现如今它成了国家美术馆
这座建筑建于年,曾经是伊斯坦布尔城外最大的土耳其浴室群,虽然它的使用性质发生了改变,但其外观的恢宏构成了这座国家艺术馆的神奇魅力。经过修复的建筑群里收藏着马其顿现代艺术和雕塑作品。可惜肉肉只进去一个,其他的当时在举行活动没能进入。特别有趣儿的是,阳光穿透穹顶天花板上星形的小孔照耀下来,那个星形看着很奇妙,它也会随着时间移动,很有意思。
这个庞大的浴场就在巴扎的入口处,只是背靠着巴扎,可以直接进入斯科普里必去的地方→大巴扎!
大巴扎的入口处停放着各种车辆,使得大巴扎变得不起眼儿,甚至有点儿杂乱
一旦进来,这可就是地地道道的大巴扎了,还是土耳其风味的呢
虽然写着巴尔干,得体验一下才知道啥是巴尔干
铺子挨着铺子,街道上干干净净
这个铺子看着人挺多,进来歇脚喝点儿啥
地道得不能再地道的土耳其茶,无论是味道还是茶具
一家人坐了进来显得有点儿拥挤
毛头娃娃瞪着眼睛看着拍他的怪物
又来了加入的朋友,坐在这里就更拥挤了。肉肉还是别跟着添乱了,走人。
旁边人家也不错,另外一个玩法
可以要橙汁或石榴汁,也可以混搭→但绝对不兑水
地垫儿看着有特色
放边角料的地方成了猫咪的惬意之处
各种店铺都有,还有旅行社当街候着
各种饰品店各具特色,里面的女士们让人要多看两眼
这土耳其的不能再土耳其的打扮和食物,让人觉着就是在土耳其
看看,连土耳其总统的头像和国旗都挂在这里,这可是有多么地思故乡啊
除了黑袍马褂,这明朗的色彩让人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