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健康杂志
作者:中医院李德志
甲状腺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良性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等;
恶性根据病理可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未分化癌及淋巴瘤等。
经过手术治疗,无论良恶性肿瘤,均需规律地随诊复查,必要时还要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术后多需补充甲状腺素
甲状腺的功能很复杂,作用广泛,主要通过分泌甲状腺素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
无论是甲亢或是甲减,均可引起人体功能的紊乱,出现相应的症状,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而手术切除肿瘤,必然包括部分或全部甲状腺腺体,因此或多或少会影响甲状腺素的分泌,改变体内的激素水平,进而影响人体的代谢。
多数患者术后均需补充外源性甲状腺素,主要通过口服甲状腺素片或左旋甲状腺素,以保持体内甲状腺素水平在正常范围。
结节性甲状腺肿及腺瘤的发病机理可能与甲状腺激素的不足有关,会影响甲状腺局部或全部。
手术时将肿瘤及病变腺体切除后,口服补充甲状腺素一方面可以调整甲状腺素水平在正常范围,另一方面通过外源性的甲状腺素减少复发的机会。
因此,理论上这些患者术后均应接受甲状腺素治疗。
一般在规律口服一定剂量的甲状腺素片或左旋甲状腺素一段时间(1个月以上为宜),甲状腺素水平基本稳定后,根据甲状腺功能以及患者的症状调节口服药的剂量。
调整一段时间后仍需复查甲状腺功能,直至比较满意。以后每隔半年到一年再复查一次。
慢性甲状腺炎患者以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多见。该病又称桥本氏甲状腺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明。
患者体内往往存在针对自身甲状腺成分的抗体,部分患者合并甲状腺癌或淋巴瘤。无论是否手术,均需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必要时补充甲状腺素或服用治疗甲亢的药物,如他巴唑等。
另外,甲状腺炎还包括慢性纤维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等,发病机制不明。若肿瘤较大,可以手术治疗。术后也应使用甲状腺素治疗。
B超是物美价廉的复查手段
对上述良性甲状腺疾病,手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复发。
针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方法有多种,B超相对CT、核磁或同位素扫描等,对甲状腺腺体本身仍然是最敏感和特异的。
因此使用B超对这些患者提供复查,不失为物美价廉的手段。体检仍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
在随诊时,有经验的外科医生可以通过常规体检及时发现复发的肿瘤,甚至估计复发肿瘤的性质。
即使发现甲状腺局部肿瘤复发,也并非均需再次手术。
只有对复发肿瘤较大(直径一般在2cm?3cm以上)、有恶变可能或有明显症状,比如压迫气管、食管等,才考虑再次手术。
甲状腺癌术后必须定期复查
甲状腺癌常见有4种,乳头状癌最多,滤泡状癌次之,少见的有髓样癌和未分化癌。
前2种肿瘤被统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较好。对分化型甲状腺癌及髓样癌以手术治疗为主。
对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的复查和进一步治疗应包括:
甲状腺功能的调节,肿瘤复发转移的及时发现和处理,手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手术切除一侧或全甲状腺后,应常规补充甲状腺素,使甲状腺功能尽量维持正常。对分化型甲状腺癌,长期补充甲状腺素,能减少肿瘤复发的可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甲状腺癌手术后,应定期复查以发现可能出现的肿瘤局部复发或转移,包括颈部、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如肺、骨、脑等部位的转移。
一般建议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定期复查,1年后每半年复查一次。
检查方法包括常规体检、甲状腺及颈部B超、CT、核磁、同位素检查、X线胸片等,如发现可疑结节,必要时要进行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查以明确性质。
一些血清学检查有时也有帮助。
对髓样癌患者,血清降钙素水平如大幅度升高,也提示肿瘤复发或转移。
如果检查发现肿瘤出现局部复发或颈部、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多数患者仍可通过再次手术达到根治。
对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可能出现短期内肿瘤复发或转移,所以随诊的间隔时间应缩短,比如1个月1次。肿瘤一旦发现复发或转移,提示预后不佳,肿瘤往往生长迅速。大部分患者丧失再次手术机会,仅能对症处理或以放疗、化疗等进行控制。
甲状腺切除及颈淋巴结清扫后,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如喉返神经损伤造成声音嘶哑、进食呛咳,甲状旁腺损伤造成低钙血症,四肢、面部麻木甚至抽搐,颈部神经损伤造成的相应功能障碍等。
出院时并不能全部恢复正常,需要在随诊过程中加以观察。尤其对全甲状腺切除后,甲状旁腺受到损伤,部分患者出现低钙血症,应及时补充钙剂,包括口服或静脉输注钙剂,以尽量达到或接近正常血钙水平。出院后仍应定期复查血钙及甲状旁腺素水平,继续补充钙剂。
对喉返神经及颈部其他神经损伤者,应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以尽快恢复或代偿受损的神经功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