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回应主的呼召
年,18岁的博杰舒读完了高中。这天,一位常到她家的神父带着几个劳莱德修女会的修女来到她家,她们是来募捐的,因为这几个修女打算去印度的加尔各答传教。
神父走后,博杰舒突然产生了一股无法控制的渴望,她也要到印度去,到加尔各答去,去侍奉基督,去为穷人服务。也就是说,她要成为一名修女。她自认已感受到天主希望她前往印度工作的旨意,所以决定接受天主的圣召。
她明白加入修会就等于是要舍弃家中一切的舒适享受,而且得和家人分离,说不定是永远的分离;但这位坚毅的女孩并没有因此退缩。她在后来说道:“从我决定要离开家去当修女开始,我就从未对自己所做的这个正确决定有所怀疑。那是上主的旨意,也是她的选择。”
这是一个惊人的决定,意味着一种巨大的牺牲,等于把自己完全交给了上帝。博杰舒是一个正常的女孩子,说实话,她也曾幻想过自己成为新娘的样子,但现在,接受上帝的召唤压倒了一切愿望,她不愿再做一个平凡的女人,即使以后的生活充满甜蜜和温馨,她依然决定要加入修女会。
当然,这些想法都是她偷偷想的,她必须征得母亲和姐姐的同意,如果她们赞同她的想法,那会更加坚定她的信念。
那是一个非比寻常的傍晚,吃过晚饭后,她们坐一起闲聊着。正是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刻,太阳金色的余晖洒满了大地。博杰舒想了很久,最后她鼓起勇气向妈妈和姐姐说出了这个想法。她小心谨慎地说着,为了压抑住内心的激动,她紧握着双手。说完这些话后,她垂下头停顿了一会,接着又抬起头,更加坚定地说:“我想加入劳莱德修女会,我要到印度去当修女。”
母亲耐心地倾听着,盯着自己的女儿,仿佛以前从来没有见过她。然后,母亲走进了自己的房间,随手关上了门,这扇门一直关了24小时。她在给自己用她常给博杰舒开的“万灵药”。她一定在上帝面前祷告了良久,一定哭泣过,尝试用眼泪缓解与爱女分离之痛。最后,她打开了门,走出房间,拥抱女儿,一遍遍地亲吻女儿,两个人都在哭泣。然后,母亲擦干女儿和自己脸上的眼泪,说,“孩子,把你的手递给我们的主耶稣,紧紧地追随他,只要你还一息尚存,要只为主耶稣活着,完成主耶稣的使命。”博杰舒从内心感谢母亲的支持和理解。
但她觉得,必须征得她哥哥拉撒的祝福才够完美。随后,她给哥哥拉撒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告诉了哥哥她的决定。这时候的拉撒已经是阿尔巴尼亚的陆*中尉了。他从博杰舒寄给他的来信中得知她的决定。他一方面对博杰舒此举感到怀疑,一方面又感到失望,并告诉博杰舒这么做只会埋葬她自己、浪费自己的一生。拉撒的一袭话,让博杰舒陷入了苦恼。她多么希望拉撒可以祝福她。但拉撒的反对并没有动摇她的信念。她给拉撒写了一封回信,信中写道:“亲爱的哥哥,你仅仅为拥有两百万属民的国王服务,而我却侍奉整个世界的君王!你知道吗?”
之后博杰舒就由神父带领,来到郊外拜访劳莱德修女会斯科普里修道院的院长。虽然加入修女会要经过一系列的考核,但对博杰舒来说一切都进展得非常顺利,她当场就被录取了。
这一年11月,博杰舒被安排到,位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附近的劳莱德修女总会做见习生。也就是说,博杰舒要离开她的亲人,离开她温暖的家,离开她成长的家乡了。当离别的日子一天天地接近,博杰舒为了把家乡的记忆永远存留在脑海中,决定要对家乡的一切做离去前的最后一次巡礼。她到美丽的瓦达尔河畔做最后一次散步,流连地凝望着起伏山丘上吃草的羊群,并前往教会,最后一次探视她的朋友们。她的朋友都为她即将离去感到难过,并举办了一场音乐演奏会为她送行。有些人还带了礼物要送给她,所有的人都对她的前途寄予无限的祝福。
终于到了她将启程前往爱尔兰都柏林的修道院的时候,她将到那里先研习英文。年9月25日,在母亲和姐姐的陪同之下,她们从斯科普里的北部启程前往克罗地亚的萨格勒布,她要在那里登上另一班火车,继续她下一段的旅程。她忍不住掉泪向她挚爱的母亲和姐姐做最后的挥别。
很多年后,当记者问起特蕾莎修女的早年生活时,她是这样回答的:“我在12岁和18岁之间的时候,并没有想过要去做修女,因为我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可是18岁以后,我的想法变了,我发誓要遵从上帝的安排,我要放弃家庭去修道。从那以后的50年来,我丝毫没有动摇过我的决心。我知道这是上帝的旨意,是他的选择,不是我个人的选择。”这个决定不仅影响了她的一生,也注定是要影响更多人的人生。
很多年以后,特蕾莎修女描述她18岁那年对主的召唤的感受时,她说了这样一句活:“走出去,把基督的生命带给更多的人。”她认为这是上帝对她的第一次圣召。特蕾莎修女给了主耶稣最热切的回应!亲爱的弟兄姊妹你是否听到了主耶稣的呼唤声......
主题经文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林前13:4-8和合本)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