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
患者陈先生,男,39岁,因“右颈部疼痛、咽痛伴发热1月”为主诉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颈部疼痛、咽痛,伴吞咽异物感。伴畏寒、发热,体温最高39.0℃,午后及夜间发热明显。渐消瘦,体重较前减轻10kg。偶有咳嗽、咳痰,少量白痰。伴全身皮肤多汗、湿润。无明显突眼。无咯血、盗汗等表现。就诊当地卫生院予抗感染等治疗后未见好转。于外院查胸部CT:1.右中肺少量炎症。2.甲状腺稍增大,密度不均匀减低。鼻咽镜:会厌囊肿,舌扁桃体增生。抗核抗体谱、尿常规正常。WBC9.15*10^9/L,N64.5%。CRP96.24mg/L,诊断“急性咽炎”,予口服阿莫西林等治疗后效果欠佳。现来我科住院进一步诊治。入院后相关检查
查体:咽部稍充血,双侧扁桃体I度肿大。双侧甲状腺II度肿大,右侧甲状腺压痛,未闻及血管杂音,未扪及结节。
辅助检查:甲状腺功能:总甲状腺素14.14ug/dL↑,游离甲状腺素.2.76ng/dL↑,促甲状腺素0.uIU/ml↓。甲状腺抗体三项:正常。甲状腺彩超: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并实质弥漫性改变。甲状腺血供稍增多。红细胞沉降率测定.00mm/h↑。血常规+CRP:白细胞总数9.5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5.84*10^9/L,血红蛋白浓度97g/L↓,血小板计数*10^9/L↑,C-反应蛋白.65mg/L↑。甲状腺静态显象:甲状腺体积增大,腺体双叶摄锝功能弥漫性明显减低,拟甲状腺炎改变可能性大。
结合入院后相关检查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
什么是亚急性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为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巨细胞甲状腺炎、DeQuervain甲状腺炎等,是以短暂疼痛的破坏性甲状腺组织损伤伴全身炎性反应为特征,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疼痛疾病。目前对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病*感染有关。患者在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多是由病*(如柯萨奇病*、腺病*、流感病*、腮腺炎病*等)感染而引发的病态反应,同时也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有关。
1
亚急性甲状腺炎多发于中年妇女,有季节性流行趋势,常在病*感染1~3周后出现,典型症状为早期甲状腺功能亢进、中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及恢复期三个阶段性症状:
早期甲状腺功能*症期:疾病早期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畏寒、心悸等症状,特征性症状为甲状腺部位疼痛,并向颌下、耳后放射,咀嚼、吞咽时疼痛加重。血清T3、T4升高,TSH下降,I摄取率减低(24h<2%),这就是本病特征性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甲状腺摄碘能力的“分离现象”。出现的原因是甲状腺滤泡被炎症破坏,其内储存的甲状腺激素释放进入循环,形成“破坏性甲状腺*症”,而炎症损伤引起甲状腺细胞摄碘功能减低。此期血沉加快,可>mm/H。
2
中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期:血清T3、T4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以下,TSH回升至高于正常值,I摄取率逐渐恢复。这是因为储存的甲状腺激素释放殆尽,甲状腺细胞处于恢复之中。
3
恢复期:症状逐渐减轻,血清T3、T4、TSH和I摄取率恢复至正常。甲状腺肿块与结节逐渐消失,部分患者残留部分小结节缓慢吸收,多数患者接受及时治疗后可完全康复,极少患者遗留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亚急性甲状腺炎易被误诊
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且多数患者最初就诊科室并非内分泌科,非专科临床医生对于此病认识不足,容易导致误诊、漏诊:
(1)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可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致使病人就诊于呼吸科、耳鼻喉科等科室,容易造成误诊误治。
(2)在亚急性甲状腺炎早期可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症状,如心慌、手抖、多食等,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与甲亢相似,在问诊时若粗心大意,未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未能完善血沉、查体、甲状腺彩超、摄碘率等相关检查,特别是对于甲状腺疼痛不明显或者不疼痛的患者,只凭借经验诊治,极易误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当有以下表现时应高度警惕该疾病的可能:患者存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咽喉炎症疾病基础,伴甲状腺急性肿大,发作性疼痛以及触痛等临床表现。血沉增快。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与甲状腺摄碘率降低的双向分离现象,即可诊断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
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应进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或活组织检查可见多核巨细胞或肉芽肿改变即可诊断。
亚急性甲状腺炎如何治疗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轻型病人仅需应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等;中、重型患者可给予泼尼松20-40mg/d,可分3次口服,能明显缓解甲状腺疼痛,8-10天后逐渐减量,维持4周。少数病人有复发,复发后泼尼松治疗仍有效。针对甲状腺*症表现可以使用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等);针对一过性甲减者,可适当予左甲状腺素替代。
end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