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腰突症”患者的两点忠告典型的椎间盘突出症是因为髓核脱出,或者是突出,压迫了神经根。造成神经根的水肿,卡压,导致在单侧或者双侧的下肢出现麻木疼痛,特别是放射样的这样的感觉,影响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这是急性期的表现。
但是有很多反复发作的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没有那种典型的急性期出现症状。反而是工作一劳累、姿势一不当,就出现症状。休息几天,症状的就有所缓解。但是始终会出现这样的症状。
在急性水肿的过程当中,最有效的一个治疗就是静卧。如果对一个三四十岁,四五十岁以前,这样的一个男性患者来讲,身体如果以前没有什么特别多的慢性病的病史,肌肉还比较有力而丰满,这时候这位患者大概需要四到八周的时间。就是如果你静卧的时候,就是水肿基本消除,症状会逐渐逐渐地缓解。所以静卧成为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的有效方法。
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施以一定的物理性的刺激,比如说咱们说的针灸,治疗性推拿,不是保健推拿,然后还有理疗,还包括一些中药的外用,这些方法的可以帮助快速的消除神经根的水肿现象。因此症状可以由四到八周的时间来进行缩短,这就是有效的促进他的恢复。
可是对于一些重复性发作的患者,或者对一些年纪比较大的患者,这个腰部局部因为多次的神经根的水肿,局部渗出,然后又吸收,渗出又吸收。在神经根的局部是一个挛缩状态,什么叫挛缩状态?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是一个鲜活的血液供应,非常好的肌肉,平时接受很好锻炼的肌肉,那么它的弹性是非常好的。可是如果经常在这儿有渗出,有水肿,然后又消除,不断地重复这个事情,结果局部就干涩缺水了,缺血了,局部就会挛缩。当它一收缩的时候,在神经根的局部压强就大,这个压力叫做内源性的压力,这个压力会刺激到神经根,虽然没有出现明显的水肿的现象,但是也会使得出现一些类似神经根水肿的一个症状表现。
那么这时候怎么办?
要做解压的治疗,这时候针灸的治疗就非常的重要了。在腰部通过针刺的一些方法,松解周围的肌肉,释放周围肌肉的压力,使神经根留下一个比较宽松的、正常的环境。
那么这时候知道针灸除了松紧的作用之外,还有可以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也就是可以使局部的微循环,改善血液更加的正常,营养更加的充分。因此,对腰部的功能的保护就非常的好。
如果对于这些经常反复发作,而且他缺少锻炼,或者年龄比较大的人来讲,在局部是一个缺血的这个压力比较高的状态,那么就需要通过针灸的方法,能够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让它的营养更加的充分,来减少这样一个局部的神经根受到挛缩刺激的现象。这是推测可能有这种问题出现。
第二种情况是,可能出现混合型的椎间盘突出症。有没有椎间盘突出症?有。有没有那么重?不见得。但是由于多次重复出现神经根的水肿,卡压的这样的现象。所以,人体必然会出现其他肌肉的代偿,所以可能会伴有一系列其他的问题。比如说臀中肌的紧张痉挛,梨状肌的紧张痉挛。所以对坐骨神经,可能会产生外周肌肉对神经的一定的不良刺激,导致症状的迁延不愈。
所以要去判断一下,在这个腰部,这个神经从椎间孔当中出来以后,也就是椎间盘突出症,最好发的是腰4腰5骶1。这个神经出来以后,形成坐骨神经,但是这个坐骨神经经过的腰臀,大腿背侧这个路线的时候,那是穿行在很多肌肉之内的,而这些肌肉臀中肌、梨状肌,包括大腿背侧的一些肌群,如果肌肉代偿,出现了肌肉的张力变化,进而刺激到坐骨神经的一些相关区域,引起类似椎间盘突出症的一些症状。那么这些症状可能会混淆于椎间盘突出症的典型症状当中,或者是出现迁延不愈。
所以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当中必须要有一双慧眼,还有一双巧手,就是既要去分辨这个病症是单纯,还是混合性的,同时,也学会触摸人体的后部背部腰部骶部的肌群的力量是不是处于一个挛缩状态,还是一个肌紧张的状态。
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想教给大家一个简单的对应方法。如果您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当然需要去找专业的医生去治疗,但是如果再没有出现这些症状,或者症状比较轻微的时候,自我锻炼,让你的腰部的肌肉变得更加的强劲有力,这是非常的重要。
我教给大家一个非常简单的锻炼方法,简易版的单腿燕飞,锻炼您的腰部肌肉:
、取直立体位,在前面放一个比较稳定的椅子,高位椅,双手扶住椅背。2、单腿向直的后方甩起,到极限坚持五到十秒钟。3、回到原体位。重复连续做五到十次,然后交替做另外一侧。这样的锻炼方法可以有助于锻炼腰部纵行的肌肉。1、直立体位双手扶住椅背。2、单腿向外45度伸展,到极限坚持五到十秒钟。3、回到原体位。重复连续做五到十次,这样有助于锻炼将两侧斜行的肌肉。
一吃就腹胀,消化不好怎么办?做到这三点,消化畅了,肠胃悄悄变好了养胃方药材:清半夏、*连、*参、茯苓、公丁香、枳壳、连翘、乌梅。
功效:清半夏、*连辛开苦降,能消瘀散结,对胃的满闷不适疗效很好;*参、茯苓具有益气健脾、燥湿的作用,解除胃部胀满不适;公丁香、枳壳理气温中、降逆止呕;连翘、乌梅清热解*、消肿散结。
由于个人体质差异,具体用法用量请遵医嘱。
消化不良,除了胃的问题,还可能是消化酶的产生减少以及肠道问题。
风湿病并不都是只表现为关节痛,还会牵连全身系统,常被误认为其他专科疾病。
累及呼吸系统:气短、咳嗽、胸闷
累及肺:肺功能下降、肺间质纤维化
累及消化系统:口腔、食道、胃肠反复溃疡
累及肾脏:肾功能衰竭、肾小管酸中*、严重贫血
肾虚的表现:易于疲乏、腰膝酸软、四肢怕冷或者燥热多汗、头晕耳鸣、面部潮红、或者面部暗黑。
血瘀的表现:疼痛、刺痛、夜间明显、面色暗、舌底静脉迂曲。
01独活寄生汤
骨碎补、牛膝:补肾、活血
川芎、白芍:活血、行气
鸡血藤、穿山龙:养血活血、祛风湿、活血通络。
02穴位贴敷补肾活血
针对血瘀和肾虚症状人群,可以用穴位贴敷补肾活血(注意:下面的药膏必须对症使用,医院风湿科开取)。
补骨脂、牛膝、肉桂、当归、鸡血藤、穿山龙、川芎、白芍、白芥子各30克,煮沸后用少量蜂蜜调和药膏,中药店可购买中间有凹陷的药贴。
肾腧、脾俞、肝腧取疼痛部位即可(阿是穴)
03补肾活血羊肉汤
羊肉、牛膝、续断、赤芍、当归、丹参、枸杞、大枣、生姜
羊肉冷水入锅,焯水后,加姜,加中药包:牛膝、续断、赤芍、当归、丹参、枸杞、大枣各5g,同煮开加少许盐调味,即可食用。
适合怕凉、怕风、胃怕冷等肾阳虚血瘀人群,口舌生疮、大便干燥、爱上火等体质偏热的人不适合吃。
百合、酸枣仁、莲子——安神助眠
*芪、当归、*参——养血益气
枸杞子、菊花、决明子——明目、降血脂
三七粉、茉莉花、玫瑰花——行气解郁、理气和中
金银花、蒲公英——清热利湿
薏苡仁、赤小豆、茯苓——健脾祛湿热
山药、莲子、芡实、白扁豆——补中益气、健脾和胃
小结:小药方的功效虽然强大,但是凡是中药用药都会有一定的禁忌的,因此不可盲目服药,如需用药还是要找专业医生辩证论治。
医生提醒,摸手知健康,有病早知道!
1、手汗多——脾胃积热,心火亢盛,精神紧张;
2、手感粘——内分泌失调(糖尿病人多见);
3、手感凉——脾胃虚寒,吸收差,体弱怕冷,血循环不好,虚寒内生;
4、手感热——心肾阴虚,上火,烦躁,失眠,多梦,精神紧张;
5、手感湿——心脾两虚,心理压力大,易疲乏,湿气重,脾的运化功能不好;
6、手感干——肺脾两虚,皮肤干燥,经常感冒,易患呼吸系统疾病;
7、手指凉——血液循环差,容易疲劳,难入睡,多梦,心慌,头晕;
8、手指热——便秘,血粘稠,血脂偏高,血压偏高;
9、手指凉手心热,或手指热手心凉(寒热交错)——阴阳失调,冬天怕冷,夏天怕热,虚不受补,心烦,失眠,入睡困难,女性容易月经不调(夏怕热,冬怕寒,多为阴阳失调的血虚表现);
10、手掌热——失眠多梦,口干,口苦,咽炎,心烦,易上火;
11、手掌凉——脾肾阳虚,甲状腺功能低下,微循环障碍,经脉运行不畅,易疲劳,易感冒,女性容易月经不调。
老中医公布的9个养生常识,懂得人少生病
1、湿气重——远离——冷饮;
2、脾胃虚寒——远离——豆腐;
3、消化不良——远离——油腻;
4、肾气不足——多吃——黑芝麻;
5、脾胃不好——多喝——山药;
6、经常上火——多吃——萝卜;
7、嗓子咽疼——喝喝——金银花;
8、血压偏高——少吃——咸菜调味酱;
9、肺热咳嗽——多吃——白萝卜。
肝不好的人会出现经常发脾气,睡眠质量差,头发出油,头皮屑多,眼睛干涩,肚子气多,经常放屁。
养肝要做好饮食清淡,不油腻;早睡早起,早起喝一杯温开水;
那我们该如何养肝?
取金银花、菊花、牛蒡根、桂花、枸杞泡水,清肝明目,养肝护肝,很快你会收到好消息。
桑叶是治盗汗的良药。前几日,有网友问:出汗多该怎么治疗啊?我家盗汗特别严重,身体很差。
桑叶是治疗盗汗的良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说:“青桑第二叶,焙干为末,空心米饮(米汤)调服,最止盗汗。”说的就是桑叶治疗盗汗效果特别好。
具体方法:桑叶60克,放入锅中,加水毫升,煎至毫升左右,1天分2次服完。连服三天。全身出冷汗加红糖;失眠配五味子。
1、枸杞+菊花——疏肝明目
2、枸杞+龙眼——安神助眠
3、枸杞+红枣——健脾养胃,护肝明目
4、枸杞+*芪——增强补气
5、枸杞+麦冬——养阴清热
6、枸杞+百合——滋肝肾清肺热
7、枸杞+决明子——下肝火
8、枸杞+茉莉——疏肝解郁
9、枸杞+熟*——补肾养肝
10、枸杞+薏米——养阴利湿
11、枸杞+山楂——消食活血
12、枸杞+山药——养胃补脾
13、枸杞+金银花——利咽降火
消食甜汤——开胃消滞、增强免疫力
长假过后,不少朋友身体出现疲惫的现象,也因为过年期间饮食放松,导致这段时间脾胃消化不良。节后这段时间,可以适当的食用一些开胃消食的食物。比如果金桔。
今天就用金桔来做一款甜汤
消食甜汤
开胃消滞、增强免疫力
金桔
金桔性温,味辛、甘、酸,有理气、解郁、化痰、醒酒的作用,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柠檬酸,是一种很不错的食物。
银耳
在中医药里面,银耳味甘性平,归肺胃肾经,有着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长假这段时间大吃大喝,节后适当的食用银耳能够清肠胃排*。
山楂
山楂味酸性温,是一种常用的开胃食材,能够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陈皮
山楂搭配陈皮的理气健脾,共同解决胃胀气、积食消化不良的问题。
山楂10g金桔5个银耳1个陈皮5g红枣5g冰糖适量。所以这时才下锅小火滚5分钟即可食用。
湘菜祛湿
春天祛湿很重要,适当吃湘菜有利于排除体内的湿寒之气,还可以起到预防疾病以及保健的作用。带来三道祛湿、健脾、补肾又补气血的湖南特色美食。
初春的时候,乍暖还寒,早晚温差大,体内的湿和外界的寒结合起来就会形成寒湿,导致体内阳气不足,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在春季祛寒湿非常重要,中老年人可以适当吃些辣来祛寒湿。
从中医的角度,辣椒具有清热解*、散寒祛湿、祛风行血、消食杀虫的功能;现代研究认为辣椒有助于降血压、降血脂,促进血液循环。
湘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一直以食材丰富、烹饪多样和风味鲜美而闻名。湖南地理环境上古称“卑湿之地”多雨潮湿,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湖南人嗜辣的特点。
剁椒鱼头、毛氏红烧肉、小炒*牛肉,道道都是湘菜的代表之作,里面还蕴含着湖南人的养生密码,一起学起来吧!
花鲢鱼可以补脾胃,富含优质的蛋白质,脂肪含量低,加上散寒祛湿的辣椒,剁椒鱼头非常适合寒湿体质的人群食用。寒湿体质的表现:舌苔厚腻易裂,容易疲倦乏力,没有精神。
另外花鲢鱼含有丰富的磷脂,可以帮助提高记忆力,所以也很适合老年人吃。
剁椒鱼头的做法
①选用花鲢鱼,将鱼头处理干净,鱼身打花刀。
②葱姜水和啤酒克,陈醋克兑成汁水,放入鱼头腌制3分钟。
③将姜片、盐、味精、鸡精放入鱼头正反面,蒸鱼盘底放入紫苏、泡椒,倒入啤酒和醋。
④在鱼头上铺满准备好的剁椒和酱椒,上面放两片生姜,两根小葱准备蒸制。
⑤锅内烧开水,放上蒸架,大火蒸10-15分钟,具体时间根据鱼头大小而定。
⑥在蒸好的鱼头上撒上葱花,将油温烧到六成热后,浇到鱼头上即可。
判断鱼头蒸熟的窍门
鱼熟了以后,鱼眼珠子会膨出发白;或者能把筷子擦进肉中也说明鱼熟了。
据说,以前毛主席在湖南师范学习的时候,每个周六都要下馆子吃这道红烧肉,按照我们家乡的观点,认为吃红烧肉可以补脑,增加脑营养。
中医认为猪肉具有补肾滋阴、养血补虚、生津液润燥、益气消肿的作用。
正宗的毛氏红烧肉,不放一滴酱油,用白糖炒糖色,用冰糖提味。
毛氏红烧肉的做法
①干豆角提前泡好,切段炒香,加入盐后盛出,用来给红烧肉垫底。
②选用三层的五花肉,将猪毛刮洗干净,切成3厘米左右的正方形块。
③炒糖色,白糖30克加入温水,小火慢炒起泡成焦糖色,再加入热水,出锅待用。
④锅烧热后加油,放姜片煸香后下入五花肉翻炒,中火慢炒出油,然后放入干辣椒、大蒜、八角、香叶等香料,再烹入料酒,继续翻炒,此时可以把锅内的油倒出来一些。
⑤放入糖色翻炒上色,加水没过五花肉,大火烧开后小火煨1小时,出锅摆盘。
豆角可以健脾利湿,理中益气,和红烧肉搭配非常好,如果没有豆角可以用冬笋来代替,笋具有消食、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
湖南人爱吃豆豉,豆豉略带苦味,豆豉搭配牛肉做成的小炒*牛肉是一道经典湘菜。
中医认为豆豉具有清热消食、清热除烦的作用。豆豉是通过发酵而成的豆制品,它的蛋白质和各种氨基酸含量都比较高,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经常地食用也有好处。
中医认为牛肉具有温补脾胃、益气、强筋骨的作用,加上辣椒,这道小炒*牛肉开胃又祛湿。人的脾胃好了,气血运化也自然好,血液循环好了,就不容易血瘀,也就不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小炒*牛肉的做法
①将*牛肉切成两三厘米的薄片,放盐、味精、蚝油、酱油腌制。
②锅烧热后放入菜籽油,放入腌好的*牛肉煸制五成熟,盛出备用。
③锅烧热后放少许油,下入蒜、豆鼓、小米椒、野山椒,放入少许盐炒出香味,再放入半熟的*牛肉,加入调味料,放少许酱油调色,最后放香菜梗,出锅装盘。
窍门:
腌制牛肉的时候可以放半个蛋清,使得牛肉更嫩,炒牛肉的时候一定要大火爆炒,避免牛肉炒老了。
牛肉是高蛋白低热量的食材,消化吸收率高,这道小炒*牛肉特别适合胖人和高血压、血管硬化、冠心病、糖尿病患者适量食用。
如果吃多了辣味的美食,想饭后来份解腻又解辣的甜食,葛根糊糊是不二之选。
葛根,药食同源,具有清热解*、升阳解肌、止泻、生津润燥、解酒*的作用,可以缓解疲劳,有助于降低胆固醇、降血压和血糖。
制作方法:葛根磨成粉,用沸水冲成糊糊,可根据个人喜好加入红枣、葡萄干、枸杞、桂圆等食物制成香甜可口的甜品,好吃解腻又解辣。
注意:体质偏寒的人、低血糖和低血压的人要适量食用。
开春养生有5个关键词,赶紧收藏给身体打基础!
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啦~如何顺应天气变化调理身体,为新的一年打好基础?记住下面五个关键词,来把身体“唤醒”。
关键词一:养肝
1.少熬夜,平卧而睡
根据中医“卧则血归于肝”的理论,平卧的时候,血液就会充分回流到肝脏,春天养肝的目的就在于协调肝的阴阳平衡,因此,在这个阶段更要顺应天时,避免熬夜给肝脏带来的负担。
2.多喝温开水,可使用枸杞、玫瑰等代茶饮秘方
初春寒冷干燥易缺水,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减少*素和“火气”对肝脏的损害。平时要多喝温开水,或在水中加入枸杞、玫瑰或陈皮等做代茶饮,可以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疏肝理气。
玫瑰乌梅饮
原料:玫瑰、乌梅各10克。
做法:将少许玫瑰和乌梅放在茶杯中焖十分钟的样子,作为代茶饮喝。
注意:乌梅、玫瑰的用量每人每日用量各不超10克。
3.喝汤养肝
丹参*豆汤
材料:丹参10克,*豆50克,蜂蜜适量。
做法:丹参洗净,*豆用水浸泡1小时。将丹参、*豆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煲汤,至*豆烂,拣出丹参,加蜂蜜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补虚养肝,活血祛瘀。丹参味苦微温,功能活血祛瘀,安神宁心。*豆能健脾宽中、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这些都有利于补虚养肝。
春季护肝汤
材料:猪肝克、荠菜(或菠菜)克、枸杞子20克、生姜4片
做法:荠菜事先焯水,猪肝切片用盐腌制后挂水淀粉。先下荠菜、枸杞等食材,最后放猪肝稍加焯烫成熟即可。
功效:荠菜被称为“护生草、净肠草”,有疏肝养肝的功效;猪肝补血,枸杞明目,适合春季护肝食用。
关键词二:按摩
1.敲一敲肝经、胆经
从中医角度来讲,春天肝阳生发,肝气开始推动气血运行而滋养全身,但如果此时因肝阳生发太过或肝气郁结而生成肝火,则容易损伤肝脏。经常敲击肝经、胆经可以助肝疏泄、清肝泻火,是不错的保健方法。
双脚与肩同宽,蹲马步,双手握空拳,从膝关节内上方开始,四拍,敲至腹股沟,然后转至胆经,从环跳穴开始,四拍,敲至膝关节外上方,慢慢收回。
了解一下这些与肝有关的穴位:
大敦穴
它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的地方。
按摩大敦穴,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太冲穴
在大脚趾缝往脚背方向4厘米处,有人把“太冲穴”比作人体的出气筒,因为它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经的火穴,能够把肝气肝火消散掉。
春季常按太冲,可疏通肝气,进而通畅全身气机,达到护肝养生的目的。
行间穴
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
春天肝火盛,会导致牙痛、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疱等症,这表明火已经从肝经进入到心经,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2.常伸伸懒腰
早春是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的转折点,此时容易出现春困,经常伸伸懒腰,可吐故纳新、行气活血、通畅经络关节、振奋精神,同时激发肝脏功能,达到肝脏保健效果。
3.早上梳头一二百下
“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也有助于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还能促进头皮血液循环、促进毛发生长。
关键词三:泡脚
民间有句俗话称:“春寒料峭,脚冷病到。”乍暖还寒,脚部受凉,还特别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导致人抵抗力下降。轻则引起外感咳嗽,重则可使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发作。
出行前如果条件允许,最好用热水泡个脚,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使人精力充沛。泡脚时可根据自己需求加入些中药,比如活血可放些丹参、赤芍;消除疲劳可放些*参、茯苓等;容易上火的人,可在泡脚水中加点盐、吴茱萸和陈醋;睡眠不好可放些合欢皮、艾叶等。
关键词四:喝茶
早春养生应以养肝护肝为先,有些人担心过于补肝,会导致肝火过旺,那么喝茶就是养肝护肝的最简单方法之一了。但首先我们要辨别清楚自己是属于实证,还是虚证,这样才能选对要喝的茶。
1.肝火旺,喝菊花茶
那些平时性情比较急躁、爱发火,或是一到春天就特别容易目赤肿痛的人,都是肝火太旺了,这属于实证,建议不妨每天喝菊花茶,因为菊花属辛凉解表药。味甘苦性微寒,是以清肝热、去肝火为主的。
2.肝阴不足,喝枸杞子茶
如果一到春天就总觉得自己的两眼干涩、看东西还有些模糊,这说明您的肝阴不足了,属于虚证,此时,可以尝试每天喝枸杞子茶。枸杞性味甘平,具有滋肾、养肝、润肺、明目、强壮筋骨、改善疲劳的作用。
3.肝火亢逆,喝茵陈·金银花茶
中医认为,引起头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就是肝火亢逆,也就是肝出了问题,而这种肝火上逆所导致的头痛,最容易出现在春季。可以取茵陈15克、金银花15克,加入适量的水浸泡半小时后煮半小时,然后代茶饮,同时可用蜂蜜调味。喝半个月左右,头痛的症状可有所好转。
关键词五:放空
中医认为,喜由心生,心态一变,常存新鲜感,看世事的角度就不会像以往那样消极,心气顺了,心中自然就会回漾起喜悦。而喜悦之心又会波及眼界,使我们发现更多喜悦的人与事,一直良性循环,生生不息。春节小长假结束,开启崭新的生活,不如放空原来的自己,从这一刻起心怀喜悦重新出发。
脱发都怪肾?错!可能是脾胃在背后作怪!
头发容易油、头皮老发痒、现在还脱发?不一定是全是肾的原因,有可能是脾胃导致的湿气重的结果。
《*帝内经》记载肾精充足,头发就会比较润泽、黑亮、不容易脱发,但脱发不都怪肾,现在临床试验表明,脱发也跟脾胃有关。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发之源,通过消化营养物质,能够不断补充身体所损耗的精气,但若身体营养过旺时,则会产生水湿,湿气太重容易导致脱发。
头发爱出油是痰湿型脱发的主要表现,将吸油纸放在发际线处,如果能浸透超过3张吸油纸,即表明头发爱出油。
注意:头发油腻、头皮瘙痒、掉屑、红斑均为痰湿型脱发特征。
腰臀比测试
腰臀比是腰围和臀围的比值,如果女性腰臀比大于0.85,男性大于0.9,说明测试者存在向心性肥胖,存在痰湿型脱发风险。
观察舌头状态,分辨体内脏腑的情况。身体上有痰湿时,舌苔发白,舌头上有裂痕,舌头肿胀且舌体上会呈现齿痕。
痰湿型脱发的治疗
梅花针敲击穴位
头维穴位于发际线M两个最高点,凤池穴位于枕后。
敲击头维穴可贯注脾胃、胆经、阳维经络的气血;敲击凤池穴可疏风、清热、止痒、养头发;若没有梅花针,可用梳子或刮痧板,从上往下刮穴位。
芝芪茶
取灵芝10克、*芪15克,泡茶或放入沸水煮熟。灵芝可养生安神、补血生发;*芪可补脾肺之气、利水除湿,每天饮用效果更佳。
脱发不一定是肾的问题,有可能是脾胃的问题!以上辨别和治疗方式,您学会了吗?
身上5个地方搓一搓,提神健脑又护肾!每天只花几分钟,气血通畅浑身轻松~
身上5个地方搓一搓,提神健脑又护肾!每天只花几分钟,气血通畅浑身轻松~
如果气血不畅通,人的抵抗力就弱,可能会出现畏寒、乏力、精神不济、四肢麻木的情况。今天就为大家简单介绍几种疏通血脉、促进血液循环的锻炼方式,这些动作随时随地都可以做。
1、搓搓手护心脏
手掌对搓,手背对搓,最好是搓到微微发热、发汗。
2、搓搓脚更健脑
用左手掌搓右脚心,用右手掌搓左脚心,直到脚心发红发热,之后再用热水泡脚效果会更好。
3、搓搓头能提神
沿发际线向左右两边搓额头,还可以用手指做梳头动作,按摩头皮。搓后注意保暖,不要受凉吹冷风。
4、搓搓耳控三高
用手指沿外耳廓从上至下揉搓,注意耳蜗和耳后的沟处也要搓到,搓至耳朵微微发热就好。
5、搓搓腰更护肾
用手掌在腰部上下来回搓~下,建议贴着皮肤搓,搓到皮肤微热。
“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寒从脚下生”,“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欲得长生,肠中常清”,这些耳熟能详的老话是否有道理呢?
老话一“寒从脚下生”
《*帝内经》记载:“清湿伤下”,寒邪为阴邪,阴邪由脚向上,经足三阴经走到人体的胸腹部侵犯人体健康,容易造成腹部不适。
艾叶的功效
艾叶有温通经脉的功效,适合痛经人群祛寒止痛。
取10克艾叶,放入泡脚盆,加入热水浸泡,等水温合适后泡脚即可。
老话二:“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帝内经》记载:“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儿童脾脏娇嫩,若食用过饱,容易积食,导致后续容易出现挑食、厌食、发烧等症状。
中医认为儿童是纯阳之体,在生长过程不易穿太多。若衣物穿得过于厚实,容易出汗多,导致伤津耗气。
老话三:“春捂秋冻,不生染病”春天生阳气,夏天长阳气,若在春天衣物穿得过少,容易损伤人体内的阳气,导致阳气生发不着。
《*帝内经》记载: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秋天需将阳气内敛在体内,若出汗过多会耗散阳气,致肌体阳气不够,在冬天时容易受到寒邪侵犯造成咳嗽。
老话四:“欲得长生,肠中常清”
《*帝内经》记载:“魄门亦为五脏使”,人体内的糟粕通过肠道由肛门排出,因而可以从大便的形状、次数、形态、质地、气味,判断一个人的五脏功能是否正常。
蜂蜜的功效
蜂蜜可润肠通便,适合便秘人群食用。
缓解老年便秘的方法
*芪可益气;当归可养血;肉苁蓉可温补肾阳、润肠通便;取当归、肉苁蓉、*芪,各10克,放入锅中炖煮,晾凉后饮用即可,推荐老年便秘人群尝试,可不要小瞧老祖宗留下的老话,里面都暗藏养生智慧。
肝脏有问题的人,通常早上起来会口干、口苦、口臭。
这是由于肝气不畅导致,尤其经常需要喝酒应酬、加班熬夜的人群,肝脏排*能力跟不上,往往连呼吸都带着臭味。
还有一些表现,眼睛、脸色发*、长痘痘、黑眼圈重、失眠等,往往以为是状态不好,容易被忽视。
想要养肝可以用玉米须、牛蒡根、茯苓、贡菊等组成的牛磅蒲公英茶,每天早起喝一杯,坚持一段时间,帮助加快新陈代谢,清热去火~
一味夏枯草
夏枯草味苦、辛,性寒,归肝、胆经;既可以清泄肝胆经实热,清肝明目,平降肝阳;又能舒肝解郁,消散肿结;还可以消炎利尿,对前列腺炎、小便浑浊等有着很好的效用。
使用方法:可以水煎服用,也可泡茶、煮粥、煲汤。
注意:由于夏枯草苦辛寒凉,过量过久的使用,容易伤中阳,因此脾胃虚弱者慎重服用。
一年保养
一、1月——保暖防寒,补肾养肾
1月有小寒、大寒两个节气,是一年中最后两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气温持续走低,因而养生第一步就是保暖防寒。
寒气容易伤害肾的阳气,因此补肾养肾也很重要。且肾的机能强健,不仅能增强人体抵御寒冷的能力,还能增强代谢,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
除了多穿衣,饮食上可适当吃羊肉、鸡肉、核桃仁、大枣、龙眼肉、山药、栗子等,具有补脾胃、温肾阳的效果。另外,还能试试下面这几个小窍门:
1、没事按一按,助祛寒
大椎穴位于脖子后面第七颈椎棘突下。
它是督脉上的重要穴位,人体十二手足阳经都要经过它,能升腾发散阳气,所以大椎穴有通阳行气血、祛寒的作用。平时没事可以多搓一搓、揉一揉,也可以用艾灸熏一熏。
2、补肾经验方
枸杞子30g、益智仁15g、茯苓15g、山药10g、陈皮10g、山楂30g、白芍10g,加一升或一升半水,开锅后煮10分钟左右即可,早晚各一杯。
枸杞补肾阴、补肾填精、平肝;益智仁补肾阳、补肾、健胃健脾;茯苓健脾利水;山药健脾润肺;陈皮疏肝理气、健脾;山楂消食健胃、活血化瘀;白芍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此方补肾健脾、疏肝活血,适合肝郁、血瘀等多种体质人群使用。
二、2月——适当春捂
这个时候虽然有的地方天气已经开始转暖,但“倒春寒”不时来袭,气温总是起起伏伏,若盲目减衣,很容易着凉,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胃病等的发生风险。
因此在这段时间里,要做好春捂的准备,即尽可能迟地卸减冬装,“捂”住身体的热气,以保证阳气生发的体内环境。
1、春捂有讲究,牢记4个数
①8℃:指的是昼夜温差。若昼夜温差大于8℃,则是该捂的信号,并重点捂头颈、背部、腹部和双脚。
②15℃:“春捂”的临界温度。一般情况下,当白昼气温超过15℃且比较稳定时,可以不捂了。
③24-48小时:在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可以适当捂一下。
④7-14天:在气温回升后,也需要适当再捂7天左右,体弱或高龄老人则最好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更好地适应。
注意:“捂”的程度应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捂过头了反而会造成“捂热综合征”。
三、3月——养肝
春季容易出现阳气升发太过,肝阳上亢、肝气郁结的情况,可有失眠多梦、情绪低落、易生气、厌食等表现。因此,春三月,宜疏肝养肝。
建议3月吃一些甘平性质的食物,比如枸杞、大枣、菠菜、荠菜、菊花、玫瑰花等,帮助我们清肝火、疏肝气。
1、春季护肝汤
猪肝克、荠菜(或菠菜)克、枸杞子20克、生姜4片。
荠菜事先焯水,猪肝切片用盐腌制后挂水淀粉。然后下荠菜、枸杞等食材,最后放猪肝稍加焯烫成熟即可。
荠菜被称为“护生草、净肠草”,有疏肝养肝的功效;猪肝补血,枸杞明目,适合春季护肝食用。
四、4月——健脾祛湿
四月是清明谷雨时,雨水增多,外界环境容易产生外湿,而春季本就是内湿较重的时节,这样内外湿气夹击,可出现舌苔厚腻、大便不成形、身体困重、消化不良、过敏瘙痒、关节疼痛等湿气加重的情况。
1、自制避瘟香囊,祛湿气
针对此情况,大医生的专家带来了衣冠疗法——自制避瘟香囊,能帮我们祛湿邪、强正气。
艾叶3份——温经通脉
藿香2份——化内外之湿
白芷1份——祛风化湿、通窍止痛
冰片0.5份——芳香开窍
苍术2份——苦温燥湿
直接将配比好的香料放入香包中,摆放在易散发的地方,比如枕边、办公桌上、身上等。通常10天一换或无味后更换。
另外,日常也可以用铁棍山药煮粥,或是喝点山药粉,也能帮助健脾养胃。
五、5月——重养心
5月份包含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意味着气温将越来越高,雨水越来越多。此时暑邪夹杂着湿邪,容易蒙蔽清窍、阻滞心阳,使人出现头晕、头重、胸闷、心慌等症状;而且温度上升后,人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使得血压升高、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情况增加。
因此,5月养生,尤重养心。
养心最简单的方法是要做到“心中事少(保持心情的愉悦)、口中言少(少说废话)、腹中食少(吃饭七分饱)、自然睡少(睡足7-8小时即可)”四大原则。也可以试试下面这款代茶饮:
1、夏季养心饮
莲蓬30克、白扁豆10克、麦冬10克、红景天5-10克。
①先把红景天放入水中浸泡1小时;
②用0毫升水煎煮40分钟;
③40分钟后加入莲蓬、麦冬、白扁豆继续煎煮15分钟,药材全部煮熟时即可。
莲蓬清热养心、理气止痛;麦冬养心阴,抗心衰、心律失常,还能治疗心绞痛;白扁豆清热利湿、健脾和胃;红景天补气养心、活血止痛。
这四味食材放在一起,能起到益气养阴、活血止痛的效果,尤其适合夏季气阴不足的人。
六、6月、7月——抵暑热、驱暑湿
6月后天气炎热、湿度大,到七月更要经历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这两个月是常常暑热和潮湿交替,湿气更重,人体会有不思饮食、口苦口臭、口渴但不欲饮等症状。
因而养生要注重抵御暑热侵袭和湿热之邪。
平时出门做好防晒,日常可适当多吃一些苦瓜、绿豆、百合、丝瓜、*瓜等,能清热、解渴、消暑。至于有湿热情况的人,可以试试畅透小方:
佩兰10克——除陈气,芳香、醒脾、化湿;
竹茹、陈皮各10克——理气燥湿、清热化痰;
荷叶6克——升清阳,利湿、解暑;
绿茶6克——清热解*、清心除烦、醒脑提神。
直接泡水,作为代茶饮即可,早晚各泡一次,对于体内有湿热的人,一周左右就能见效。但阳虚怕冷、便溏的人慎服。
七、8月、9月——润燥
8月、9月要经历立秋、处暑、白露三个节气,此时易产生秋燥,但调理各有侧重点:
1、立秋:湿燥
8月初立秋时阳气开始敛降,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常会出现咽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干咳少痰等“秋燥”的症状。但此时大暑刚过,人体内还处于一种暑湿的状态,所以容易出现外感秋燥和内伤暑湿,合而为病。
湿燥证表现:鼻塞头痛、咳嗽喉痒、瘙痒脱屑、干燥不泽、皮肤皴裂、大便粘滞、口干、脘痞、胸闷、身重。
此时,可以用大蒜马齿笕水调理。
大蒜一头、马齿苋一把,加水煮烂即可。
大蒜温中消食、行滞气、暖脾胃、消积、解*杀虫;马齿苋益气、清热解*,散血、凉血消肿。
若有咳嗽,可加入甜杏仁,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若有腹泻,可加入酸石榴皮,能涩肠止泻,止血驱虫。
2、处暑:热燥
“处暑”表示炎热暑天、三伏都正式结束了,所以秋燥更加明显。但又有“秋老虎”,气温回升至35℃以上,人体内仍有夏热之余气,也就容易使燥与温热结合侵入人体,危害更大。
热燥证表现:头痛身热、干咳无痰、鼻干唇燥、咽喉干痛、气逆而喘、胸满胁痛、心烦口渴。
此时,可用桑叶梨皮饮进行调理。
梨皮一个,霜桑叶10克、鲜白茅根30克、鲜芦根30克、鲜生地6克,水适量,共同煎煮半个小时即可。
霜桑叶清热润肺,生地、茅根、芦根清热生津,养阴润燥,梨皮清心润肺,降火生津。
3、白露:凉燥
白露时节天气开始转凉了,早晚温差大,冷热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外界凉邪乘虚而入,容易生病。这个时候,燥与凉结合侵入人体,就是凉燥证。
凉燥证表现:两胁串疼、胸满气逆、干咳连声、鼻塞、恶寒无汗、头疼身热。
凉燥者可以常喝杏仁紫苏茶:
杏仁6克:偏温,偏苦,通便、止咳、降气;
紫苏10克:辛温,化痰理气,解表发散;
红糖5克:润心肺。
杏仁去皮(打粉也可以),放入水里煮5—10分钟,再加入紫苏,泡10分钟左右,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红糖。
八、10月,滋阴润肺
气候变冷,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而秋季燥气当令,燥易伤肺,所以润肺也很关键。
而今天要介绍的这款玉竹草本膏,不仅能滋阴润肺,还能补气清肺、调和五脏,尤其适合秋冬季食用。
玉竹——滋阴润肺、补气清肺;百合——清肺养肺,清心安神;甜杏仁、紫苏籽、桔梗——润肺平喘,降气化痰,润肠通便;桑叶、薄荷——清热解表、疏散风热,又能宣肺润肺、平肝明目;再加上甘草,调和诸药、补脾益气、清热解*。
将以上食材通过科学配比,熬制成膏方,早上服用一勺即可。
九、11月、12月,护阳,适当进补
11月已是立冬,而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也意味着人体的阳气会潜藏于内。所以,冬季要护阳,避免寒邪侵犯。
1、核桃米酒汤,温心阳
先把核桃捣碎,放入锅中小火炒香,再倒入米酒,用文火煮10分钟左右即可。一天吃一到两次。
米酒是甘温之品,可以温阳散寒;核桃仁也是甘温之品,能温补肾阳,同时还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它们搭配起来吃,适合脾肾阳虚兼有便秘人群。
冬季是“进补”的好时节,而且民间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等现象得到改善。但进补的时候要注意:
①准妈妈、患有各种慢性病的中老年人等适合清补。吃一些百合、山药、甘蔗等食物;也可以遵医嘱适当食用西洋参、沙参、麦冬、铁皮石斛等食材。②各种虚证体质,如气虚、血虚者适合温补。可以吃羊肉、牛肉、大枣、核桃等。③普通健康人群均可选择平补的方式进行养生,简单来说规律合理的饮食即可。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