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开辟的起始点
李希霍芬为什么把“丝绸之路”开辟的起始点确定在公元前年?正是因为这一年正是张骞去世的那一年。张骞去世的时候,“丝绸之路”主干线实际上已正式开通。这条道路以西安为起点,经宝鸡、天水,通过河西走廊,出玉门关、阳光进入*,沿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北缘和南缘,分两路汇合于*喀什,然后越过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西亚,直达地中海沿岸。紧跟着张骞生前踏出的道路,大量中西方的使节、商人、僧侣、旅行家、探险家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这条道路上,把中国文明、古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波斯文明和欧洲文明串联在了一起。
所以,李希霍芬才把“丝绸之路”开通的起始时间定在了公元前年,并以此纪念“丝绸之路”伟大的先行者张骞。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长安的丝路记忆唐朝大诗人王维曾经有一首诗这样写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的名字叫《送元二使安西》,安西是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是唐中央设立的管辖西域地区的机构,治所在今天*的库车。渭城是秦朝都城咸阳故城,在唐长安城(明代以前,西安一直被称作长安)西北渭水的北岸。
出了阳关就进入了西域
阳关,是河西走廊尽头、敦煌西南的一个关隘,出了阳关就进入了西域。自从张骞开通“丝绸之路”以来,长安便被公认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唐代定都长安,“丝绸之路”进入繁荣发展期,长安也成为了一座人口近百万的大都市。“丝绸之路”的起点在长安城的开远门(西城墙三门中北面的一个门)。据记载,在开远门外曾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刻写着这样几个字:“西去安西九千九百里”。一般认为,陆上“丝绸之路”从长安到罗马大约公里,在中国境内大约有公里。
唐朝人把从长安开远门到库车的距离估计为“九千九百里”,这是个约数,但和今天的实际计算的公里已经十分接近,令人惊叹。王维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在渭城给即将出使安西的叫元二的朋友送别的场景。其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成为了送别诗中的名句,被千古传诵。在这里,王维告诉我们,他的那位叫元二的朋友即将踏上遥远而神秘的“丝绸之路”,去完成他的使命。通过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铁器等手工产品,造纸术、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科学技术,以及饮食、服装、建筑、文学、艺术等生活艺术品,源源不断地输入世界各地,对世界文明和进步起到了巨大作用。比如说,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在罗马已经可以购买到来自中国的丝绸。罗马帝国的一位很有名的君主——凯撒(公元前-公元前44),就曾经有一件用来自中国的丝绸制作的外衣。除了大量的丝绸流通在“丝绸之路”上,中国的科技发明也流入西方。
造纸术
大家知道,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在两汉之际我国就发明了造纸术。“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生产的纸张传入中亚、西亚。这种廉价、细软、洁白的纸,在那里大受欢迎。但是,造纸的技术属于国家专利,被严格禁止外传。那么,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渠道,我国的造纸技术传到了西方呢?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造纸术的西传跟发生在唐朝的一场战争有关。这场战争叫作怛罗斯之战,交战双方是唐朝和大食(在今阿拉伯地区的伊朗一带)。
怛罗斯属于中亚石国境内的一座城市,位于今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境内(江布尔城),处于丝路要道。唐玄宗天宝十载(公元),为了争夺对怛罗斯的控制权,唐朝的将*、身为安西节度使的高仙芝率领3万大*,与大食的7万大*在这里进行了一场激战。结果,高仙芝战败,两万多士兵被俘。大食人对中国的造纸术垂涎已久,只是苦于没有得到造纸技术的机会,而这一次机会来了。在被俘虏的唐朝士兵中,有一部分人就掌握了造纸技术。
总结
于是,精明的大食人就把这部分人组织起来,在他们管辖的地方建起了造纸厂。就这样,中国发明的造纸术正式传入中亚,后来又从中亚传到了西亚,再传到了地中海沿岸各国。在中国文化西传的同时,反过来,西域的动物、植物、蔬菜、水果、音乐、舞蹈、游戏,以及宗教、科技成果等又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内地,对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思想信仰,乃至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