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华文明的重要成就绕不开的就是“四大发明”,我们发明了造纸术、印刷术,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发明了火药改变了战争方式加速了欧洲历史进程;发明了指南针让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成为了可能。
这些发明比欧洲早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可是咱们有这么强悍的发明创造能力为啥没演化出现代科学呢?为啥现代科学还是个外来词,提起科学用的研究办法几乎都是外来的,甚至连“科学”二字都是外来的呢?
其实这个疑问不仅中国人有,就连外国人也纳闷,最早提出这个疑问的人叫李约瑟,是个英国人,你可能没听过这个名字,但一定知道有关他的事,比如“四大发明”这个词就是这个李约瑟提出的。
他是一位汉学家,在中国多年,在看到各种民间工具、艺术品等之后,被中国人民的智慧深深吸引了,同时又产生了强烈的疑问:为啥中国人几千年前就这么牛,没发展出现代科学呢?
为了研究出这个问题,他详尽研究了中国农耕文明时代,特别是宋明时期的技术发明,并出版了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和《文明的滴定》。
于是,全世界学者开始和李约瑟一起陷入沉思,还把这个疑问起名叫“李约瑟之谜”,即:为什么中国以纸张制造、活字印刷、火药和指南针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明比欧洲早数百年乃至千年,为什么宋明时代的经济就出现了工商业的资本主义萌芽却不能发育出一套代表现代文明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现代科学?
何道峰在其《人的应当》中或许给了答案:儒家,尤其是宋明理学限制了中国人自由提问的门径,天理、秩序的封建管理扼杀了中国人刨根问底的探究式逻辑追问。
这里首先要区分两个概念:科学和技术。
这一直是两个词,我们经常连起来用,但意思其实是不同的。什么叫“技术”?当人们碰见具体实用问题,想“怎么”去解决的“怎么办”方案就是“技术”,比如指南针,就是人为了解决“经常迷路”这个具体的实用问题想出的办法“造一个指南针吧!”
而“科学”指的是这个现象背后“为什么”的因果规律性问题,比如:为什么指南针总是指向南方?这就是“科学”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研究地磁、南极、北极等,就会演化出“磁学”了。
也就是说科学需要刨根问底的探究式逻辑追问,而这正好是古代儒家文化下中国人民被限制的能力。
为什么?想想看影视剧、书里经常出现的一幕:一件事发生以后,谋臣大官或扬天一笑或长叹一口气“这都是天命!”皇帝宣旨,经典开头“奉天承运”,什么是天?为啥要听天的?怎么知道这就是“天意”?为什么不听“地意”、“风意”、“水意”?为啥天子是“奉天承运”?在古代儒家思想对于这些问题都不能问,问就是:别管,你听就行!
到了宋代,程朱理学这种情况就更明显了。如果问中国古代思想最为开放的时代,一定是战国和唐,那时候儒家思想对人的禁锢还没那么深。
到了宋代程朱理学之后,朱熹将儒学进一步确定为统治工具,突出了秩序,规定了各种各样的礼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仅是道德规范更是国家强制,那时候要是在街上问“为啥咱的天子是奉天承运?他咋知道自己是天意的?”估计这人是看不见第二天的太阳的。
加上科举考试,考的是四书五经,修身齐国治天下,完全没有逻辑学、数学一类的引导,于是关于概念定义、分类方法、逻辑推理、思考辨析的方法理论就发展不起来,勤劳的中国人民只能致力于研究“怎么办”的问题,“技术”越来越厉害了。
以上便是从思想角度对于“李约瑟之谜”的解释,当然,这个问题如果深入思考还和*治制度、文化起源有关,关于这个问题,您有什么想法呢?欢迎留言~
#百粉互助#